來源:三峽日報
沼氣發電,沼渣肥田,沼液凈化后循環利用。昨日,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STCC污水處理及深度凈化系統”試運行兩個月,成功將1.3萬噸沼液轉化成清水,并重復利用于豬舍沖洗、消毒等,成功實現生豬規模養殖糞污零排放,解決了長期制約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的糞污處理難題。這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農業部日前在宜昌召開全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現場會,向全國推廣其經驗。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已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不可回避、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全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現場會上說,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2007年畜禽糞污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達1268.3萬噸,占全國COD排放總量的41.9%,農業部把治污列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畜牧業發展的重點內容。
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年向社會提供優良種豬3萬余頭、出欄商品豬7萬余頭的大型養殖場。2009年7月,該公司投入200萬元興建“蓋瀉湖式沼氣池污水處理系統”,建成一個1萬立方米的沼氣發酵池、兩個7000立方米的污水沉淀池和發電房等,當年12月投入使用。一年來,豬舍流出的污水在封閉式發酵池充分發酵產生沼氣,平均每天可發電960千瓦時,年節約電費20萬元。發酵后沼渣曬干用作生物肥料,沼液有氧曝氣處理后排放。
為徹底解決糞污污染問題,今年7月,該公司再投資150萬元,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建設“STCC污水處理及深度凈化系統”,利用污水“自培菌功能”,采用自然循環凈化沼液,使出水COD、BOD5等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其他主要指標達到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自10月投入使用以來,系統平均每天轉化出水220噸,運行穩定、高效、成本低,轉化一噸沼液只花費2元錢。農業部已將該公司列為全國“第一批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場”給予扶持。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