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乳企自建或自管牧場,更有利于對乳品生產過程的監管,我市地產乳品質量有望進一步優化。雖然規模不算很大,但由于質量可靠,市民喝得放心,近幾年來,我市為數不多的幾家“老字號”乳品生產企業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不過,隨著其產銷量的進一步擴大,奶源不足逐漸成為發展瓶頸。怎樣保證奶源供應且確保其質量可靠呢?幾家企業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擴充自有牧場。
乳企爭相擴充自有牧場
“明年我們將在皮口新建一家牧場,預期投資4000萬元,引進澳洲奶牛1000頭以上。預計九十月份能夠正式投產,日均產奶量能達20多噸。”近期,買牛是三寰乳業總經理徐萬能最操心的事情之一。據悉,目前,三寰已經購進奶牛六百多頭,剩下的幾百頭也在緊鑼密鼓的洽談中。
其實,作為大連本地最大的一家乳品企業,目前,三寰乳業的自有牧場產奶量已占到其生產用量的4成以上,這在我國類似規模的乳品企業中是很少見的。但日益增長的銷量逼著三寰進一步“擴張”。“現在,我們投放在各大超市里的巴氏奶每天下午四五點鐘就賣完了,不少市民都向我們反映,希望增加產量。“徐萬能介紹,新牧場投產以后,三寰的自有奶源將占到其生產用量的6成以上,日均總產奶量則將達到百噸左右,在一定時期內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
無獨有偶。近期,心樂乳業也通過收購、合作等途徑大手筆擴充自有牧場。據該公司總經理劉勁松介紹,通過收購和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現在,心樂乳業的自有牧場已由一個擴充至六個,奶牛保有量達到6000多頭。
乳企建牧場利于乳品質量安全
對于本地乳企爭擴自有牧場的現象,大連市農委總獸醫師范穎感到很欣喜。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明確表示,乳品企業自建或者自管牧場,有利于確保乳品安全,提升乳品質量,是國家鼓勵的對象。“過去之所以會出現三聚氰氨事件,就是因為奶牛養殖過于分散,監管難度太大。由乳品企業自建或者自管牧場,監管、檢測措施和設備就都有了保證。一般來說,乳企自有牧場比例越大,乳品安全和質量越有保證。“
而我市乳企之所以會在近期集體擴充自有牧場,范穎分析認為,與三聚氰氨事件以后國家對乳業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有很大關系。“三聚氰氨事件以后,農業部出臺了新的奶站管理辦法,規定奶站只能有三個主體:乳品加工企業、奶牛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受此新規影響,散戶養殖逐漸淡出市場,原奶供應量出現下降。“他介紹,”而對于乳制品企業來說,奶源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市場信心的逐漸恢復,原奶缺口日益凸顯。因此,無論是為了保證奶源供應,還是為了確保奶源質量,擴充自有牧場都已成為我市乳企的必然選擇。”
本文來源:大連晚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