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體是水產動物生活、生存的重要環境條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魚、蝦類的生長、發育。俗話說“魚水深情”,也就是如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一樣。所以說水質的好壞關系到養殖效益、養殖效果、養殖風險等各方面的因素。
水質的惡化是引起養殖對象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形成的,而是經過較長時間各種綜合原因引發的。我們平時如能做到不間斷的監控水質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用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就能防止養殖對象水體環境的惡化,從而讓養殖對象少生病或不生病。
1、水溫
水溫直接影響它們的代謝強度,它們的生長、發育、繁殖都受到水溫的影響,養殖對象的不同也有差異,一般是最適的生長溫度為18℃~26℃,在適溫范圍內,隨著水溫的升高,攝食量增加、生長加快。但是如羅非魚這樣的暖水性魚類在水溫10℃~14℃時,開始死亡;虹鱒等冷水性魚類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0℃~18℃。冬季冰下水溫在4℃以下時魚體易發生凍傷。
2、pH值(酸堿度)
pH值是水質的重要指標。pH值等于7時水體呈中性,小于7時水體呈酸性,大于7時水體呈堿性。魚、蝦類最適的pH值為弱堿性環境。淡水養殖一般要求為6.5~8.5間,最適范圍在7~8.5為宜。
⑴池水中的pH值過高或過低,對它們生長均不利。pH值低于4.4,它們死亡率可達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20%~89%,高于10.6時,可引起全部死亡。
⑵pH值低于6.5時可使動物血液載氧的能力下降,造成自身患生理缺氧癥,新陳代謝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pH值過高,則能腐蝕鰓部組織,使它們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⑶pH值對水體環境有較大影響。pH值低于6時,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了硫化物的毒性;pH值高于8,水中大量的NH4+會轉化為有毒的非離子態NH3。
⑷水體pH值過高或過低時的改良措施。
①水體pH值過低時的改良措施。
a)清塘:對于pH值過低,水體呈酸性的池塘,在清塘時最好不用漂白粉而用生石灰,以提高水體的pH值。清塘時每畝水面平均1米水深用生石灰100~150公斤。
b)定期潑灑生石灰水:對于水體呈酸性的魚池,為提高水體pH值要定期潑灑生石灰,每次每畝水面用量10~20公斤。
c)水質檢測:對于pH值過低的水體要定期用pH試紙或pH值測試儀進行水質檢測。如發現pH值過低,要及時采取措施。
②水體pH值過高時的改良措施。
a)清塘:對于水質pH值較高的池塘,清塘時不要使用生石灰,而應用漂白粉,以降低水體的pH值。用量為每畝水面3米水深用漂白粉10~13.5公斤;或施用醋酸等措施降低pH值。
b)加注新水:對于pH值含量高的水體,要經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體的pH值。
c)水質檢測:要經常對水體pH值進行檢測,發現pH值升高時要及時采取措施。
備注:在清塘使用消毒藥、殺蟲劑后,再將250g應激解毒靈/畝·米全池潑灑,緩解稀釋消毒藥、殺蟲劑等清塘藥物毒性的負面影響。再用1公斤魚水樂/蝦蟹可樂稀釋100倍后潑灑水底1畝,增強池底的自凈能力。
3.溶解氧
養殖水體中溶氧的含量一般應在5毫克/升~8毫克/升,至少應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缺氧時,它們煩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層水中活動;缺氧嚴重時,大量浮頭,游泳無力,甚至窒息而死。當溶氧不足時,氨和硫化氫則難以分解轉化,極易達到危害魚、蝦類健康生長的程度。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有毒物質的生成,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溶氧過飽和時一般沒有什么危害,但有時會引起魚類的氣泡病,特別是在苗種培育階段。
⑴溶解氧的來源。水中溶解氧主要來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精養池中,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可以達到精養池的一晝夜溶解氧總吸入的90.3%,擴散溶入水中的僅占9.5%,而池水中消耗溶解氧最多的為浮游生物(晚上)、細菌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可占到72.19%,魚類耗氧占16.1%,上層過飽和逸出的約占10.4%,底泥耗氧約0.6%。因此,為減少池水中的氧氣逸散,可在晴天光合作用強烈時開增氧機(約在中午1-2時),以便將上層溶解氧送入底層,以補償底層氧氣不足,改善底層水質條件.
⑵溶解氧對魚、蝦類的影響.溶解氧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對它們攝食飼料利用率和生長均有很大影響.溶解氧量5毫克/升以上時,它們攝食正常;當溶氧量降為4毫克/升時,它們攝食量下降13%;而當溶氧量下降到2毫克/升時,其攝食量下降54%,有些已難以生存;若下降到1毫克/升以下時,魚類停止吃食,大部分不能生存.
池中溶氧量充足還可以改善它們棲息的生活環境,降低氨氮、亞硝酸態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濃度。但并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池水中溶氧量飽和度達150%以上,溶氧量達14.4毫克/升以上,易引起魚類氣泡病.因此,適宜的溶氧量,對于養殖它們生存、生長、飼料利用率等至關重要。
⑶溶氧的日常管理。①放養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長期缺氧;②每年冬春季及時清楚池底淤泥;③水體溶氧過飽和時,可采用潑灑粗鹽、換水等方式逸散過飽和的氧氣;④合理使用增氧機。在晴天的中午開動增氧機,攪動水體,將水體上層的過飽和的氧輸送到水體下層;⑤制訂合理的投飼計劃,減少殘剩飼料等有機物質的有機耗氧量;⑥適時施肥,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增加溶氧水平;⑦采用水質改良劑如“益生大利氧、益生粒粒氧”等,增加水體溶氧。
4、分子氨
水中的氨氮以分子氨和離子氮存在。分子氨對它們是有很大毒性的,而離子氮不僅無毒,還是水生植物的營養源之一。水體中分子氨濃度過高時,會使它們產生毒血癥,長期過高則將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嚴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分子氨濃度應小于0.02毫克/升,這是理想、安全的水質氨指標;分子氨濃度0.2毫克/升以下時一般不會導致它們發病;濃度達到0.2毫克/升~0.5毫克/升,則對類它們有輕度毒性,容易發病;分子氨的濃度超過0.5毫克/升,對它們的毒性較大,極易導致它們中毒、發病,甚至大批死亡。
4.1分子氨的來源
水產養殖中分子氨的主要來源是沉入池底的飼料,排遺物,肥料和動植物死亡的遺骸。
魚、蝦類的含氮排遺物中約80%~90%為分子氨,其多少主要取決于它們排遺物中的蛋白質含量。
4.2控制池水中氨氮的具體措施
⑴增氧。①用增氧機:根據不同天氣狀況在不同時間開增氧機1~2小時,以便池水上下交流,將上層溶氧充足的水輸入底層,并可散逸分子氨和有毒氣體到大氣中。②抽出底層水20~30厘米,并注入新水。③使用增氧劑,潑灑“益生大利氧”等。
⑵使用氧化劑。用次氯酸鈉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達到0.3毫克/升~0.5毫克/升;或用5%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達到5毫克/升~10/升。
⑶潑灑沸石或活性炭.一般每畝使用沸石15~20公斤或活性炭2~3公斤,可吸附部分分子氨。
⑷用“東益”微生態制劑,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1ppm,每隔7-10天左右潑灑一次,效果更佳且持續長久。
⑸較大面積池塘(50畝以上)可種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花生等,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質。種植面積可占全池面積的。
5、亞硝酸氮(NO2-N)
水體中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可通過滲透與吸收作用進入魚、蝦類血液,從而使其血液喪失載氧能力。一般情況下,亞硝酸鹽含量(以氮計)低于0.1毫克/升時,不會造成損害;達到0.1毫克/升~0.5毫克/升,它們攝食降低,腮呈暗紫紅色,呼吸困難,游動緩慢,騷動不安;含量高于0.5毫克/升時,它們臀部底面呈黃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嚴重時導致死亡。
⑴來源。NO2-N0是水環境中有機物分解的中間產物,故NO2-N0極不穩定。當氧氣充足時,它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對魚、蝦毒性較低的硝酸鹽,但也可以在缺氧時轉化為毒性強的分子氨。不同的硝化細菌對溫度要求不同,因此,溫度對水體中的硝化作用有較大的影響。硝化細菌在溫度較低時,硝化作用減弱,在冬季幾乎停止,氨氮很難轉化為NO2-N0,因而分子氨濃度較大。當溫度升高,硝化細菌活躍,硝化作用加劇,可將分子氨轉化為NO2-N0。當NO2-N0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褐血病。
⑵對魚、蝦類的毒害作用。NO2-N0能與魚體血紅素結合成高鐵血紅素。當血紅素的亞鐵被氧化成高鐵時,失去與氧結合的能力,血液呈紅褐色。隨著血液中高鐵血紅素的含量增加,血液顏色可以從紅褐色轉呈巧克力色。由于高鐵血紅蛋白不能運載氧氣,可造成它們缺氧死亡。
⑶控制池水中亞硝酸態氮的具體措施:①開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徹底,減少形成亞硝酸鹽的機會;②制訂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投飼計劃,提高消化水平,減少飼料殘渣的剩余和糞便的過多排泄;③適時換水;④施用水質改良劑如“高效生物凈水寶”、“亞硝克星”、“復合芽胞桿菌”等,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含量。
6、硫化氫(H2S)
硫化氫濃度過高時,可通過滲透與吸收作用進入組織與血液,破壞血紅素的結構,使血液喪失載氧能力,同時可使組織凝血性壞死,導致魚類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硫化氫的濃度(以硫計)不超過0.2毫克/升。對于某些特種魚、蝦類或苗種,硫化物的濃度應在0.1毫克/升以下。其毒性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
6.1硫化氫的來源
⑴在缺氧的條件下,含硫的有機物經厭氣細菌分解而產生;
⑵在富硫酸鹽的池水中,經硫酸還原細菌的作用,使硫酸鹽變成硫化物,在缺氧的條件下進一步生成硫化氫。
硫化氫有臭蛋味,具刺激、麻醉作用。硫化氫在有氧條件下很不穩定,可通過化學或微生物作用轉化為硫酸鹽。在底層水中有一定量活躍性,可被轉化為無毒的硫或硫化鐵。
6.2控制硫化氫的具體措施
提高水中含氧量。對于硫化氫含量較高的池塘,可每畝潑灑300~500毫升雙氧水;使用氧化鐵劑,每畝放入一定量的鐵屑。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