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臘肉、灌香腸,往年都在11月底12月初前后才開始。今年不少市民看天氣不錯,也擔心肉價再漲,提前半個月左右就開始了。”周谷堆市場管理人員介紹,最近一周肉食品交易量明顯增加,“前來買肉的市民明顯增多,正常肉類交易量每天100多噸,秋冬季是肉食品消費旺季,前段時間增長到了200噸左右,這幾天都突破260噸了。” 說起肉價變化,“今年國慶節后基本一直在漲。”記者查看周谷堆市場交易顯示,10月初時豬肉統貨價8元/斤,11月初時已漲至8.4元/斤,前幾天升到8.9元,今天已是9塊錢一斤了。“從以往經驗看,隨著天氣變冷,肉類消費增加,豬肉價格還有上漲的可能。”
生豬價格屬恢復性反彈
據了解,豬肉價格在經歷了2008年猛漲后,2009年開始大幅下跌,2009年5月到達底部。6月開始政府采取臨時增加凍肉國儲等調控舉措,2009下半年豬價出現反彈行情并逐步走穩。
“但從今年1月下旬開始生豬價格又開始出現明顯下跌現象。”據物價部門對合肥市場豬后座肉、豬全精肉、豬肋條肉等3個品種市場平均零售價格的監測顯示,今年1月份以來呈一路下滑之勢:1月份每斤9.91元,2月份每斤9.34元,3月份8.49元,4月份7.98元,5月份7.94元。到了6月份,豬肉價格才開始止跌回升,每斤8.27元。
“今年7月份開始出現恢復性上漲。”多年來一直承擔國家生豬活體儲備任務的安徽新安良種豬公司副總經理費科告訴記者,生豬出場價從之前的最低4塊8一斤慢慢漲到6塊8一斤,“然后穩定了一段時間,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再次出現上漲,從6塊7又漲到了7塊5。”他認為,豬肉價格的迅速增長,除農戶生豬拋售減少帶來市場供應緊張外,玉米、小麥等養豬的主要飼料的價格上漲也是重要原因。
小豬吃草降低成本
“我們為了生產自救,充分利用豬場的空地種了大片豬草,搭配飼料喂豬,相應降低成本。”今年4月份豬肉市場行情不好時,記者到長豐縣雙贏聯合養殖專業合作社采訪,負責人蔣玉華曾向記者介紹,玉米漲到了1.06元/斤,而生豬出場價才4.6—4.8元/斤。“一頭豬從20公斤養到100公斤出欄,一頭虧180—190元。現在搭配2斤豬草后,可減少飼料量20%—25%,也就能少虧點了。”
國內玉米價格自年初以來一直處于單邊上漲趨勢,推高了生豬的養殖成本。“上半年豆粕從今年最低時的2800元/噸漲到3100元/噸,下半年又漲到3700元;玉米從上半年的每噸2020元漲到2100元,再到現在2200元;預混料也每噸上漲了200多元,平均漲幅超過10%。”新安良種豬場的費科證實,今年上半年,養殖生豬一直是虧本的,7月份以后才開始持平并略有盈利。
“糧價穩則物價穩。”近日記者采訪省城生豬飼養成本情況時,業內人士一致反映,豬肉價格與糧食價格密切相關,而豬肉價格的波動又將引起不少相關行業發生連鎖反應,因而豬肉價格常被看作CPI上升的背后推手。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