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韌 通訊員邵蒲生 程麗霞)昨日,武漢農業集團宣布,年屠宰2000萬只肉鴨的生產線日前建成投產。通過8年努力,該集團已形成我市最大水禽產業鏈,總資產10億元。
近年,我市水禽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但產業鏈建設相對滯后。武漢精武鴨脖協會秘書長劉世平介紹,目前,精武鴨脖暢銷全國,但鴨脖企業所用原料,仍有七成左右來自山東等地。本地水禽產業鏈不強,導致規模優勢缺乏,養殖、屠宰等環節發展不穩定。
目前,武漢農業集團攜手四川新希望集團、山東六和集團共同投資6000萬元,組建武漢六和食品有限公司,與集團所屬的春江禽業公司、華中春牧禽苗孵化公司、新農泰飼料公司、艾立美科技公司等形成完整產業鏈。據悉,武漢六和達到滿負荷生產后,可年屠宰肉鴨2000萬只,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為1400個養殖戶增收4000萬元以上,帶動整個水禽產業鏈發展。
農業集團負責人介紹,正在武漢市郊推廣“六提供一回收”模式:由集團提供鴨苗、飼料和技術服務等,農戶按照合同要求進行飼養,成鴨達標后回收,保證農戶每只肉鴨的毛利潤在2元左右。鴨苗一般養殖40余天即可上市,按照每年5000至10000只的養殖規模,養殖戶可實現毛利潤6萬至12萬元。
從業10多年的春江禽業公司總經理王先猛認為,隨著水禽產業鏈崛起,本地鴨成本將持續降低,在與山東鴨的競爭中不占劣勢。他預計,未來1至2年,精武鴨脖等本地加工企業有望全部用上本地鴨。
作者:周韌 邵蒲生 程麗霞
(本文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poultry/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