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冷水性魚類增養殖技術與生產模式構建的研究”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該項目首次實現了我國瀕危魚種哲羅魚的全人工繁殖,三年培育苗種130萬尾;對鱘鰉魚規模化繁育與生產模式構建的研究填補了我國鱘魚放牧式養殖的空白。
據悉,該項目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和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共同承擔,分為“鱘鰉魚規模化繁育與生產模式構建的研究”、“虹鱒優良品種選育及其苗種規模化生產”、“冷水性魚類的增殖和資源保護”、“黑龍江省土著冷水性魚類的開發”、“大馬哈魚規模繁育及放流增殖技術研究”五個子課題。項目組突破了鱘魚苗種培育和池塘越冬的技術問題,首次實現了高寒地區鱘魚的池塘養殖和全人工繁殖,年繁殖鱘魚苗種20萬尾,活體取卵手術成功率100%,實現了根據生產需求反季節人工繁殖。完成了黑龍江回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超過60%,獲仔魚10萬尾。選育出2個虹鱒優勢組合,生長速度提高15%以上;開發出2個以大豆蛋白為主要蛋白源的新型虹鱒稚魚實用飼料配方。制定了哲羅魚苗種集約化培育技術規范、細鱗魚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規范及大馬哈魚規模化繁育及增殖放流操作規范,形成了虹鱒魚放牧式養殖技術和高白鮭大水面增殖模式。
文章來源:黑龍江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