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接到讀者報料稱,前些日子,位于滏陽河冀州碼頭李段河道水位突然上漲,河水漫過堤岸沖進岸上的大棚和魚塘,沿岸3個村莊的多戶種植戶和養殖戶受損,其中李后院村村民李京行承包的魚塘多處潰堤,導致魚塘內的6萬余尾魚跑掉、死亡。
■魚塘潰堤 損失約40萬元
19日上午,冀州碼頭李鎮李后院村李京行的親屬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經過,6年前,李京行承包了位于李后院村東北滏陽河灣內的3個魚塘。2009年12月14日晚,因為滏陽河碼頭李段上游連續3天排水,致使此段水位猛然上漲,在河水的浸泡沖刷下,滏陽河與李京行所承包魚塘的堤壩有4處潰堤,致使大量魚類逃出養魚池。
據李京行的親屬介紹,2007年,李京行在魚塘內投放了6萬尾魚苗,今年正打算春節前打撈賣錢,而水位突然上漲,堤壩被沖潰堤,許多魚都跑出了魚塘。據畜牧局工作人員評估,根據2007年向3個魚池投放的魚苗尾數及目前衡水市魚類市場參考價格計算,損失約為40萬元。
■水質檢測 COD超標2.5倍
據了解,事發當天李京行便向村、鎮進行了報告,鎮政府相關領導也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查看災情,并于第二天向冀州市水利局及環保局等相關單位通報了受損情況。隨后的幾天內,冀州市環保局、物價局、畜牧局的工作人員也相繼去現場拍照、取樣,環保局給出的《水質監測報告》結論顯示,所測項目(COD)濃度超過相應標準2.5倍。
同時,冀州市畜牧水產局技術人員在實地勘察及調查走訪后,也對李后院李京行魚池損失情況做出了技術分析,因為魚池多處潰堤,由于魚類有逆水溯游的習性,根據其他類似魚池進水后,抽水凈池試驗,池中魚類應有80%左右逃逸。被污染的河水進入魚池,造成池內所剩魚類大部分死亡。根據以上兩種情況分析,池中魚類應有大約95%逃逸和死亡。
■部門推諉 誰來擔責?
然而,在有關部門得出相關結論后,李京行卻始終沒有得到一分賠償。據李京行介紹,他曾找到冀州市水務局和環保局,兩個單位互相推諉,至今沒有一個說法。
19日采訪時,記者在碼頭李鎮了解到,該鎮滏陽河沿岸的劉戶辛村和北小莊村的多個大棚種植戶也遭受損失。“到底誰應該為此次事件負責?損失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李京行和受損大棚種植戶們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給他們一個說法。
昨日,記者再次聯系受損養殖戶,賠償問題依然無果。記者將繼續關注事件的發展。
文章來源:燕趙都市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