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半年之久,光明乳業完成了海外的收官之戰。近日,光明乳業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認購新西蘭SynlaitMilk公司新增股份項目經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商委批準,已全額支付認購款,光明乳業全資子公司持有SynlaitMilk公司2602萬股新增股份,占其新增股份后總股本的51%。
業內專家指出,與兩年前相比,中國現有奶源結構雖有了一些改善,但企業自建規模奶牛場比例依然較低,到國外去收購優質奶源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光明乳業完成這筆收購,花費了8200萬新西蘭元(約3.82億元人民幣),并購款項主要來自于光明乳業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增資5290萬美元,增資后,光明投資的注冊資本和投資總額均由960萬美元增加至6250萬美元。
根據資料顯示,此次收購的SynlaitMilk公司曾是新西蘭乳品巨頭恒天然的牛奶供應商和股東,2008年,SynlaitMilk公司自建工廠正式投產,主要產品為大包裝優質奶粉,是新西蘭五家獨立牛奶加工商之一,目前已成長為有全球知名度的高附加值奶粉供應商之一。
光明乳業方面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將在海外建立供應穩定、質量優良的原料供應基地和生產平臺,并為進入高端嬰兒奶粉市場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切入點和生產基地。
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曾公開表態,乳企的快速發展一定要和奶源發展同步,奶源建設一定要配套先行。
據了解,除了借助新西蘭控股公司Synlait控制的海外奶源之外,當前光明國內奶源結構主要由規模牧場、承包租賃的養殖小區組成,管控奶牛多達31.5萬多頭,其中自建規模牧場26家、控股或合作規模牧場520家,其余是租賃養殖小區和自建奶站集中擠奶。
從整個乳業來看,目前國內的乳企自建規模奶牛場比例依然比較低。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表示,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規定,將爭取用3年的時間,使企業原料乳中的自有奶源(自辦牧場、控股牧場、合作牧場)所占比例達到50%以上。
但根據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一份中國乳制品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與兩年前相比,中國現有奶源結構雖有了一些改善,但企業自建規模奶牛場比例仍僅為10%—15%,奶牛養殖小區和奶站約為25%,而散戶養殖仍然高達60%以上。
另一方面,整個奶牛市場的存欄數絕對值也相對較低。中投顧問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開始,全國奶牛存欄數同比增長3%左右,低于正常自然增長率8%。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指出,奶牛存欄數的恢復周期起碼要三年,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不少奶農宰殺奶牛、倒奶現象嚴重。迄今為止,因“三聚氰胺事件”帶來的奶牛養殖量下降的現象并未改觀。
“乳制品已從營養品轉為大眾消費品,但就其發展而言,仍然存在奶源短缺、質量安全及營銷環節的惡性競爭等問題。”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奶源短缺問題是制約乳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也是國內乳企紛紛到國外尋找優質奶源的原因,其中,新西蘭絕大多數地區氣候溫和,75%的國土面積為牧場,奶牛業是新西蘭最重要的產業。其中,奶產品是新西蘭第一大出口產品,95%的奶產品出口到國外。因此,新西蘭是國內乳企關注的重點區域。
記者了解到,不只是光明乳業在積極開拓海外的奶源基地,其他乳企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雅士利、娃哈哈等乳企高管近期都曾表示在海外洽談并購。
國內乳業資深人士分析,中國乳業去海外并購優質奶源可行性較大,國家應該鼓勵中國乳企走出去,到有奶源資源優勢的地區進行并購,借用海外的資源優勢來發展中國乳業。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