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作為動物衛生的國際組織,它在國際動物法規和標準的制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其制訂的一系列國際動物衛生準則作為WTO2SPS 協議推薦的國際通行標準, 對全球的動物衛生工作具有權威性的指導作用。 一、創建和發展背景 動物疫病不僅使畜牧業發展遭受直接和間接損失, 而且常常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作為獸醫管理部門, 必須了解世界各地動物疫情流行動態。1872 年, 歐洲大面積暴發牛瘟, 奧地利召集比利時、法國10個國家在維也納召開了國際會議,協商各國應采取統一行動來控制牛瘟。1920年, 巴基斯坦運往巴西的瘤牛途經比利時安特衛普港時,引起比利時再次暴發牛瘟, 這一事件引起歐洲各國極大的關注。1924年1月25日, 來自阿根廷、比利時、巴西、法國等28 個國家的代表聚會巴黎, 一致同意創建國際獸疫流行病機構, 即國際獸疫局。近年來我國將O IE 改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成立后, 立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其成員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最初是28個, 1950年為53個, 1970年增至87個, 至今已發展到167個。 二、此組織的主要目標 實現全球動物疫情的透明化。這是O IE 的首要任務。成員國在發生動物疫情時必須向OIE 進行通報, O IE 根據疫病危害程度緊急或者定期通過OIE 網站、E2mail 和出版《疫情信息》(Disease In2formation)、《世界動物衛生狀況》刊物等途徑將這些信息轉發給其他成員國,以便及時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收集分析和發布獸醫科技信息。OIE 收集和分析動物疫病控制的最新科技信息, 然后將整理的有用信息通報各成員國, 以幫助他們提高控制和根除疫病技術的能力。這些指導性原則由全世界的156個OIE協作中心和參考實驗室網絡來制訂。獸醫科技信息也通過OIE 出版的各種著作和刊物發布, 最著名的是《科學技術評論》(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 )。 為動物疫病控制提供專家意見和鼓勵國際協作OIE 向在控制和根除動物疫病(包人獸共患病) 方面需要幫助的成員國提供技術支持, 尤其是向貧窮的國家提供專家意見, 以幫助控制那些影響畜牧業發展和人類健康, 以及威脅其他國家的動物疫病。OIE已經與許多國際性地區和國家金融組織建立了永久性聯系, 以保證他們能夠更多地為控制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提供資金支持。 根據WTO2SPS協議的要求, 通過制訂動物和動物產品國際衛生標準以保障國際貿易的穩定發展:O IE 制訂一系列國際標準化準則, 包括:《陸生動物衛生法典》《陸生動物診斷試驗和疫苗手冊》《水生動物衛生法典》和《水生動物診斷試驗手冊》等。通過應用這些準則, 成員國既可以避免外來疫病和病原的侵入, 又不需要設置不公正的技術壁壘。 改善各國獸醫機構的法律框架和資源。發展中國家的獸醫機構和實驗室迫切需要獲得必要的基礎設施、資源的支持, 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從W TO-SPS 協議中獲益, 同時更大程度地保護動物和人類健康, 減少對其他非疫病國家的威脅。OIE 把獸醫機構在結構、組織、資源、能力及輔助專業人員的任務等方面的國際統一作為一項首要的任務。 提供動物源性食品更好的安全保障和通過科學的途徑促進動物福利。OIE 成員國決定通過建立OIE 和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進一步協作以更好地保障動物性食品的安全。OIE 在本領域內制訂的標準著重在對動物屠宰前或者動物產品的初加工過程中(肉、奶、蛋等) 可能對消費者有威脅的潛在危害進行消除。OIE 自成立起, 就作為惟一的國際動物衛生參考組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得到了國際的認可, 并通過與所有成員國獸醫機構的直接合作中得到長足的發展。作為動物衛生和動物福利之間緊密聯系的一種標志, 應各成員國的要求,OIE 也已成為動物福利的最主要的國際組織。正是基于上述發展目標,O IE 得到了各成員國和許多相關的國際和區域性組織的認可, 從而也使自身獲得了發展, 成為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的一個國際性組織。 小結:本文詳細介紹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發展歷史。以便于與我們用戶簡要介紹近期使用頻率較高的這一專業術語“OIE”。通過此文摘的詳細介紹,有助于我們大家了解這一專業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