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是目前國際上重點關注的質量安全指標之一,所造成的潛在危害也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
抗生素又稱“抗菌素”,主要指由微生物所產生的能抑制或殺死其他微生物的一類化學物質,如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四環素、金霉素、慶大霉素等,被廣泛地應用于預防和治療多種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可用于患病奶牛的治療,但必須遵照規定的休藥期,國家規定,生牛奶中抗生素殘留超過國家有關規定的不得用于奶品生產加工,抗生素殘留超標的乳制品不得銷售。
人們若長期飲用有抗生素殘留的牛奶,也就相當于長期低劑量服用抗生素,其危害性主要有:①使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更高的耐藥性,給今后患病使用抗生素治療帶來不良影響;②抗生素過敏體質的人會出現過敏反應,危及健康;③破壞人體內正常菌群的平衡狀態,使菌群失調,重癥患者病情難以控制;④影響牛奶風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