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營養食品的首選,可有些人喝牛奶后,會出現腸鳴、腹痛甚至腹瀉等現象,這主要是由于牛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在體內分解代謝需要有乳糖酶的參與,有些人因體內缺乏乳糖酶,使乳糖無法在腸道消化,由此產生不適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乳糖不耐癥”,這是缺乏乳糖酶的正常反應,而不是牛奶的質量問題。乳糖酶缺乏一般來講與遺傳因素和早期斷奶的飲食習慣有關。
這種癥狀是可以減輕或消除的:
首先,限制一天中乳糖的攝入量。實驗證明只有在乳糖攝入量達到一定水平才會發生乳糖不耐,因此牛奶少量多次飲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乳糖不耐癥的發生。
其次,飲用牛奶時,可以食用一些谷物等消化時間較長的食品,延長牛奶的消化時間,從而減輕癥狀。
第三,飲用低乳糖奶及發酵乳制品。低乳糖奶是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乳糖酶等手段,分解了牛奶中的大部分乳糖,因此可大大減輕乳糖不耐癥狀。發酵乳制品在發酵過程中,有大約20%~30%的乳糖被降解,乳糖酶缺乏者基本可以正常飲用這兩類乳制品。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