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禽流感的江蘇海安縣、東臺市個別雞場,早在11月初就已經出現禽雞大面積死亡的現象,但是一個月來,仍然發現有問題禽雞和蛋品反常地低價傾銷到外地。病雞外流,將影響消費者的健康,疫情還很有可能波及更大的區域。
首先應向當地的政府管理部門問責。依法處理疫情是政府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應盡之責。事實上,江蘇東臺市、海安縣爆出禽流感疫情后,兩地政府已經在各交通道口設卡,嚴禁任何家禽運出。可見,地方政府是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的,只是未能完全奏效,仍有疏漏。
其次,需要拷問撲殺病雞的利益補償機制。養殖者稱,“我們養雞卻從來不吃自家養的雞,還勸在外地的孩子和親戚也不要吃雞肉。”在現實的利益面前,道德防線,包括法律的約束有時都是十分脆弱的,被一些人輕易突破。與其僅揮舞道德大旗,不如從補償機制上尋找出路。
據分析,養殖戶偷賣病雞與政府對撲殺雞的補貼偏低有關。一邊是要防止疫情擴散,另一邊又是養殖者將遭受大損失。若單純地提高政府補貼標準,難免失之簡單化。盡管為了公共安全,作為政府亦有此義務,但納稅人的錢同樣需要合理支出。若撲殺面過大,政府財政可能難以承受。筆者認為,要解決如此困境,農業保險是必然之路。
反觀現狀,我國農業本身弱勢,再加上農業生產者對參加農業保險的意識不強,導致我國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偏弱。讓農業保險真正成為農業的避風港,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過市場運作,實現由農戶自主參與的商業保險。
來源:新民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