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最新消息稱,2010年中國玉米產量將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在這樣的產量大背景下,今年我國新季玉米的收購價格高開高走,也同樣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同時,在大豐收的背景下,產區多數農戶的惜售心理普遍強烈,這也不符合銷售常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目前國內玉米市場出現如此反常的現象,綜合相關市場資訊概述如下:
一、據國家有關部門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玉米產量再創紀錄
11月9日,國內某大型糧食企業內部人士在接受電話采訪時透露,根據從國家糧食局方面了解到,中國2010年玉米豐產總產量達1.8億噸,這一數字遠高于2008年豐產年中國玉米1.66億噸的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此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布的2010年中國玉米產量為1.68億噸;另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SGS機構表示,2010年中國玉米產量可能達到1.5456億噸,相比之下,上年中國玉米產量為1.44374億噸;而據JCI預測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玉米產量在1.53億噸。
二、“大豐收”年景下,國內玉米市場的諸多“奇異”現象
無論1.8億噸還是1.68億噸的產量,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玉米產量都已創下新的紀錄,而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市場卻出現了一系列的怪現象:
第一,2010年北方新季玉米上市至今,各地價格一路高開高走同樣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且目前仍無止步的跡象,這一現象與大豐收的背景極不和諧;
第二、玉米大豐收加上國家堅稱玉米庫存充裕,但今年北方產區農戶普遍存在強烈的惜售心理,雖然市場收購價格的一再上漲是激起農民惜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倘若近幾年的玉米產量確實如有關部門所示,在巨大的供應壓力下,何以農戶會產生如此強烈的惜售心理;
第三、倘若我國玉米產量如官方數據所示,那么市場供需應會相對寬松,但事實卻是眼下各方主體庫存水平同比明顯下降,且有關部門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對市場進行調控,這明顯不符合連年豐收的常理。
三、政策調控短期或有成效,但為中長期的供應埋下隱患
近日,國家糧食局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秋糧收購和當前糧食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主要是從收購企業的資格、企業庫存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信貸約束三個方面進行“加強管理”。短期內的政策性壓力可能會對玉米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帶來一些阻力,但這并不能改變其中長期向好的趨勢,畢竟國內玉米供需基本面不斷緊張的現狀并未得到改觀。此外,庫存限制性管理的模式對后期企業用糧的安全也存在一定隱患,尤其是在目前養殖和工業對玉米需求持續旺盛的背景下。
綜上所述,國內玉米市場之所以目前出現如此奇異的現象,究其主要原因仍在于官方公布的數據與市場實際的感受差異較大,倘若這一現象持續長時間的存在,必然不利于我國玉米市場的正常運行,甚至可能導致國內供應的進一步趨緊。因此,本網認為,近兩年以來,我國玉米供需的緊平衡已經逐漸轉向失衡狀態,加上全球貨幣通脹壓力進一步顯現,因此玉米市場的牛市行情將會繼續上演,政策調控所帶來的壓力可能僅僅只是形成短期的影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