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021|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紫云矮馬瀕臨滅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1-7 10:5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疾病侵襲、品種雜交,“世界最矮馬種”之一——

      紫云矮馬瀕臨滅絕

      現僅存欄223匹,相關部門擬建保護區

      在安順市紫云自治縣,生存著一群極為矮小的馬種。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這種“世界最矮馬”在紫云自治縣僅存欄223匹,瀕臨絕種的危險。

      稀有:“世界最矮馬”紫云分布

      50多歲的王克江是紫云自治縣火花鄉懂桑村的村支書,據他所知,他的祖祖輩輩都喂養過“叫嘰馬”。

      他正攆著自家的一匹名為“小黑”的矮馬,馱兩捆稻草回到家中,利索地卸下稻草后,笑呵呵地向來賓們表演了幾圈騎馬技術。王克江騎在馬上,得雙腿彎曲,不然,他的雙腳得著地。有村民取笑說,這就叫“腳踏實地”。

      據了解,火花矮馬體高均在1.0—1.2米,體長不超過2米。這種馬頭直而方、耳小而立,頭頸結合非常良好,毛色全部呈純色系,分為棕黑、棕紅、淡棕、灰黃等,以栗、騮色為主。

      據紫云自治區縣農業局畜禽品種改良站站長田松軍講,在全球,僅有兩個矮馬品種,一個是英國的謝特蘭矮馬,另一個品種就在中國。中國的矮馬品種就分布在貴州、廣西、陜西、云南、四川五省區。而生活在貴州的矮馬,僅只有紫云自治縣有分布,并主集中在火花鄉,因此又被人稱為“火花矮馬”。

      溯源:祖先來自蒙古野馬

      據了解,在學術界有專家認為,我國矮馬的野生祖先是蒙古野馬的變異種,是生活在新石器時代青藏高原的古羌人,馴化、選育當時的古野馬而流傳下來的。隨著民族遷徙、融合,古羌人東征北上,西進南下,中國的原始矮馬開始廣為擴散。

      而其中的紫云矮馬成為了一支優秀的古老山地自然矮馬品種,優于英國等其他人工培育的矮馬。由于終年生活于自然環境之中,受人的影響較少,所以才保留著原始馬匹的許多特點。因為這種馬體型秀美,除可用作勞役外,還可用于觀賞、娛樂、實驗等方面,再加上數量稀少,更顯得珍貴,可以說是馬中之寶。

      有村民稱,他們聽上一輩的老人說過,“叫嘰馬”在夜郎國時期就存在了,三國時候,諸葛亮南征平亂,他還征用過“叫嘰馬”幫忙馱過軍糧,村民們說,聽說那個時候,馬的個子更矮小,翻山越嶺的本事更大。

      困境:紫云矮馬面臨絕種

      在王克江的印象中,上世紀八十年代,懂桑村的各條山路上、通往鄉鎮和縣城的路上,到處可見到“叫嘰馬”拉車和馱運貨物忙碌的身影。就算到了2002年,懂桑村也還有200多匹“叫嘰馬”。

      但也就是從2002年起,“叫嘰馬”突然傳染上了一種被村民們稱為“哮喘病”的不明病。王克江這樣形容這種不明病的癥狀:馬大口喘氣,流鼻涕。王說,只要一發病,無論怎樣用藥控制,患病的馬最多3天就會死亡。從那時開始,村里的馬便陸續死亡。僅今年2至3月份,村民韋正學、王正品、韋永國家各一匹曾獲得“選美”比賽二至一等獎的“叫嘰馬”先后患病死去。目前,懂桑村僅有“叫嘰馬”22匹。王克江說,他們村的“叫嘰馬”數量減少的原因除了馬患病死亡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多戶人家用摩托車替代了馬,所以也不愿再養。

      王克江擔憂地說,再這樣下去,三至五年后,紫云的“叫嘰馬”可能就會絕種。

      結癥:保種繁殖缺乏科技投入

      而紫云自治區縣農業局畜禽品種改良站站長田松軍講,據統計,目前全縣12個鄉鎮24個村中,僅存欄223匹“叫嘰馬”,其中,公馬只有18匹。田松軍分析,農戶亂交亂配雜交,使“叫嘰馬”受到高大馬的沖擊,不純化也是使馬數量減少的一個原因。而對于村民們反映的馬患“哮喘病”的問題,田松軍說他們并未親見,只是馬死后他們才看到,并不知馬發病時的真實癥狀,目前,畜禽品種改良站已通知村民,如有馬再出現類似癥狀,就通知他們,好查清馬的病情,好對癥下藥。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養殖不集中,矮馬配種、生殖依然停留在自然交配繁育階段,缺乏現代化保種繁殖的科技投入成為紫云矮馬保種最突出的問題。

      據了解,廣西、云南等地矮馬早有了研究基地或護區,好在2009年,省科技廳農業相關項目的資助下,擬在紫云自治區縣火花鄉建立保護區。據了解,這項工作正在實施中。

      ⊙新聞現場

      山間又見“叫嘰馬”

      11月4日上午,陰天。

      在紫云城郊,一條通往火花鄉的公路上,記者偶爾看見一匹套著車套的馬,正撒著馬蹄拉著馬車“得得”歡跑著,時不時,它還會仰頭“咴咴”地叫上幾聲。馬車上,是揚鞭的車把式老農,押運著滿車貨物,隨著幾聲清脆的鞭響,馬車一會便不見了蹤影。

      這種拉車的馬一眼便可讓人看出來要比一般的馬矮小許多。同行的火花鄉韋鄉長講,這種馬就是有名的“火花矮馬”,因為它們平時喜歡叫、體型又小,就被當地人稱為“叫嘰(蛐蛐)馬”。

      火花鄉的地形很特殊,一個長達數公里的大溝槽兩側,都是陡峭的高山,許多村民,就生活在高山之中。站在位于半山腰的公路上往山下看,一層層已收割的梯田里,村民們正忙著收拾著稻草。幾匹馱著稻草的矮馬,扭著矯健敏捷的身子,正在狹窄陡峭的山路上往家的方向爬行。

      村民們講,由于火花鄉的特殊地形,自古以來,居住在這里的人都習慣養這種矮馬。雖然這種馬看上去小巧玲瓏,但它卻力大耐寒,性情溫和,非常健壯精悍,善于爬山,可隨意在狹窄的山路上穿行。而且,如果男人不在家的話,女人也可以將貨物抬上馬背,俗稱“好抬馱”。因此,作為運送糧食、農家肥、山貨的工具,這種矮馬便成了當地人的首選。

      雖說如今火花鄉的交通已經很方便了,但村民們種地,最遠的要走上5公里左右的山路,這是現代交通工具無法取代矮馬的,所以從古至今,在火花陡峭的山路上,一直能看到“叫嘰馬”矯健敏捷的身影、聽到它常常仰頭發出的歡快的“咴咴”聲。

      火花鄉,因為有著悠久的養矮馬歷史和習慣了使喚矮馬,在當地人的口中,還有一種“馬便是車”的說法。

    來源:貴州都市報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1-7 12:05:20 | 只看該作者
    我過優良品種這幾年損失的太多了,國家應該采取一些措施進行保護,保護的根本措施在于品種推廣,而不在于圈養!大熊貓的保護方案我認為是失敗的,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品種的退化,直到滅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1-7 12:13:49 | 只看該作者
    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我國的財政收入主要用于吃喝玩樂上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1-1-26 16:13:33 | 只看該作者
    應該在網易上發一下。一定要保下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1-4-2 21:45:41 | 只看該作者
    切,何止一個矮馬!!!如今我國自有的品種都快沒了!!!
    保護是必要的,關鍵是利用!如果一味保護而不利用,只投錢不能賺錢,最終還是消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3:1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苗栗县| 秭归县| 朝阳区| 台东市| 麟游县| 平遥县| 洛隆县| 乌拉特前旗| 翁牛特旗| 黑龙江省| 阿合奇县| 临江市| 施甸县| 亳州市| 沅江市| 连平县| 白城市| 合水县| 沭阳县| 万宁市| 盐池县| 宜君县| 西畴县| 渭南市| 年辖:市辖区| 长汀县| 武穴市| 巫溪县| 保亭| 绥宁县| 通山县| 敖汉旗| 南涧| 府谷县| 山东省| 陕西省| 蒲城县| 雅江县| 嘉峪关市|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