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jpg (46.41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11-6 16:18 上傳
1、產地及分布:海福特牛原產于英格蘭西部的海福特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小型早熟肉牛品種,現分布于世界上許多國家。
2、外貌特征:海福特牛體型寬深,前軀飽滿,頸短而厚,垂皮明顯,中軀肥滿,四肢短,臀部寬平,皮薄毛細,側望體軀呈矩形。分有角和無角兩種;角呈蠟黃色或白色。公牛角向兩側伸展,向下方彎曲,母牛角尖有向上挑起者。毛色為暗紅色,亦有橙黃色者,具“六白”特征,即頭部、垂皮、頸脊連鬐甲、腹下、四肢下部和尾帚六個部位為白色,其余均為紅色,皮膚為橙黃色,角為蠟黃色或白色。
3、品種性能:成年母牛平均520—620千克,公牛900—1100千克;犢牛初生重28—34千克。該牛7一18月齡的平均日增重為0.8—1.3千克;良好飼養條件下,7—12月齡平均日增重可達1.4千克以上。據載,加拿大—頭公牛,育肥期日增重高達2.77千克。屠宰率一般為60%—65%,18月齡公牛活重可達500千克以上。該品種牛適應性好,在干旱高原牧場冬季嚴寒(-48℃—-50℃)的條件下,或夏季酷暑(38℃—40℃)條件下,都可以放牧飼養和正常生活繁殖,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生產性能。在我國飼養的海福特牛都尚未達到原種應有的水平。在一般情況下,據黑龍江的資料報,哺乳期平均日增重,公犢 1.14 千克 ,母犢 0.5 千克 。7 ~12 月齡的平均日增重,公牛 0.98 千克 ,母牛 0.85 千克 。經肥育后,屠宰率可達 67% ,凈肉率達 60% 。脂肪沉積主要在腔臟,胴體上覆蓋脂肪較厚,而肌肉間脂肪較少,肉質嫩,多汁。海福特牛小母牛 6 月齡開始發情,育成到 18 月齡,體重達500 千克 開始配種。發情周期21 天( 18~23 )。持續期12~36 小時。妊娠期平均277 天,范圍 260~290 天。
4、試驗示范情況:我國在1913年、1965年曾陸續從美國引進該牛,現已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廣大地區,總數有400余頭。各地用其與本地黃牛雜交,海雜豐一般表現體格加大,體型改善,寬度提高明顯;犢牛生長快,抗病耐寒,適應性好,體軀被毛為紅色,但頭、腹下和四肢部位多有白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