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流行性感冒簡稱豬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器官傳染病。其特征為突發、咳嗽、呼吸困難、發熱、衰竭及迅速康復。除個別豬外,大部分豬都不會死亡。本病最早于1918年在美國中北部流行,其癥狀和病理變化與當時人流行的流感極為相似,一直到1975年以后其他國家才報道,現已呈世界流行,嚴重危害畜牧業的發展。而近來又開始在世界許多地方展示它的威力,我們先從病原的角度來了解這個病。
豬流感由正粘病毒科中A型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呈多形態,有球形、絲狀或不規則狀,中等大小,有囊膜。囊膜表面上突出的糖蛋白,通常稱為“纖突”,是主要的表面抗原,由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兩種組成。血凝素與病毒吸附紅細胞有關,并引起紅細胞凝集,還能誘導病毒囊膜與細胞膜融合。神經氨酸酶能使病毒從紅細胞上下來,也可使病毒從感染的細胞中釋放出來。病毒基因組是由8個單股RNA段組成,編碼10種病毒蛋白。根據H和N蛋白的抗原性關系,流感病毒被分為A、B或C型。迄今所有A型流感病毒中已鑒定有15種血凝素和9種神經氨酸酶。在豬中廣泛流行的3個最常見的流感亞型是H1N1(豬流感病毒H1N1是甲型流感病毒屬的一個成員,存在于病豬和帶毒豬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對熱和日光的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能迅速將其殺死。除感染豬外,也能使人發病)、類禽源H1N1、類人源H3N3,其中每一種血清型當中又有不同的毒株,這些毒株之間致病性也各不相同。最近報導從豬分離到H3N2亞型。流感病毒對干燥和低溫抵抗力強大,凍干或-70℃可保存數年,60℃20分鐘可被滅活,一般的消毒藥都有很好的殺滅作用。病毒對碘特別敏感。近年來的檢測結果顯示:引起本病的不僅是A型,C型也非常普遍。這些血清型的病毒都可引起各自的免疫反應,但互相之間不存在交叉免疫性。這樣,豬群就可能先后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豬流感,也可能同時感染上一種以上的豬流感。
這里我們有必要對流感病毒的種類及變異做一個深入的認識。
流感病毒的種類及變異
流感病毒在病毒分類學上屬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分為兩個屬,即A型,B型流感病毒屬和C型流感病毒屬,AIV屬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屬,基因組由8條負鏈RNA節段構成,是唯一感染禽類的病毒型。根據核蛋白(NP)和基質蛋白(MP)的不同,流感病毒共分3個型,即甲(A)、乙(B)、丙(C)型。每個型內的毒株都有基本相同的NP和MP,即NP和MP具有特異性。根據AIV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的不同可分為15個亞型,即H1-H15,其中第15個亞型是1995年發現、1996年發表的新亞型。根據表面糖蛋白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抗原性的不同可分為9個亞型,即H1-H9。按病原體的類型,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類發病。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兩種亞型引起,而人對其中的H1和H3亞型易感。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還可感染豬、馬、海洋哺乳動物和禽類,感染禽類(少數情況下也可感染豬)的甲型流感病毒稱為禽流感病毒,由H5和H7亞型毒株(以H5N1和H7N7為代表)所引起的禽類疾病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極大。由于人類對大多數H和N亞型沒有免疫力,因此禽流感病毒具有啟動人類新的流感大流行的潛在威脅。
流感病毒有兩種變異方式。一種是“抗原漂移”。隨著時間的流逝,病毒會有持續性的小變化。抗原漂移產生的新病毒株不會被機體免疫系統識別。這個過程作用機制如下:人們感染一種特定的流感病毒株后會對該病毒產生抗體。隨著新的病毒株出現,針對舊病毒株的抗體不會識別新的病毒,這時就會發生再感染。這是為什么人們會多次發生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數時間里,流感疫苗會針對的三種流感病毒株中的一種或者兩種病毒株升級,以便適應流行的流感病毒的改變。因此人們想要獲得流感被動免疫需要每年接種疫苗。
另一種變異方式較做“抗原轉換”。抗原轉換是流感病毒A的一種突然、重大的變化,導致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出現新的血凝素和/或新的血凝素和神經酰胺酶蛋白。抗原轉換會產生新的流感病毒A亞類。當發生轉換時,多數人對新病毒沒有或只有輕度抵抗力。雖然多數時間里抗原漂移是流感病毒變異的主要方式,但是偶然情況下也會發生流感病毒轉換。流感病毒A的變異涉及兩種變異方式,流感病毒B的變異只有抗原漂移這種緩慢的逐漸轉變的方式。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