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區政府計劃用三年時間,投入1800多萬元,補貼養豬場進行“干式無臭養豬技術”改造,在全區范圍內建立起生態型、循環經濟型的養豬方式。三年后達不到相關要求的養豬場將被關閉。
2008年,區農業局在大良富孚畜牧場開展“干式無臭養豬技術”試點工作,這項技術被列入了國家星火計劃。
記者上午走進大良富孚畜牧場的養豬舍,的確是基本聞不到臭味,相比傳統的養豬方式,還節約飼料0.6%,減少藥費4.3%,成活率也提高了2.6%。
牧場場長徐社勝介紹話,這個豬場的豬現在主要供給澳門香港,之前因環保問題被有關部門警告過,在嘗試了幾種辦法后,決定采用“干式無臭養豬技術”。
未來三年,區、鎮兩級政府計劃共投入1800多萬元,采用“干式無臭養豬技術”,分批改造全區46個存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
另外,順德還有近2000個小型豬場,一個村配一臺機然后配送比豬場,如果有D系垃圾豬,就清理,10%左右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
目前,傳統的養豬方式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空氣污染、水污染嚴重,由此引起的糾紛較多,如果僅靠外來豬供應,又將導致監管難度大、風險大等問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