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口蹄疫和豬水泡病的區別
豬口蹄疫
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仔豬出現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急性衰竭死亡,并且病死率較高,成年豬在蹄部、口腔黏膜、鼻部、皮膚及乳房發生水皰或潰爛,病死率低,由上述可以作出初步診斷。
具體表現在:患豬在蹄部(蹄冠、蹄叉、蹄踵)、附關節發生小如豆粒或大如蠶豆的水皰,痛感明顯,出現瘸腿現象,蹄部潰爛不敢著地,嚴重者蹄殼脫落,病豬跪行或臥地不能站立;在口黏膜(包括舌、唇、齒齦、咽、腭)及母豬的乳頭也出現水皰,母豬不哺乳,將乳頭藏在腹下,水皰很快破裂,露出紅色潰瘍面或爛斑,如無細菌感染,傷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漸結痂愈合。哺乳期仔豬通常出現急性胃腸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病死率高達60%一80%;病程稍長者也可見到口腔及鼻面上有水皰和潰爛,妊娠母豬感染該病后發生流產。
豬水泡病
①急型病例 蹄部水皰很快破裂。水皰破潰后露出鮮紅色潰瘍面,在蹄冠與蹄殼之間裂開。嚴重時造成蹄殼脫落,跪膝爬行或躺臥不起。在鼻鏡、舌、唇和母豬乳頭上也可發生的水皰;仔豬多見于鼻盤發生水皰,體溫升高(40~42℃),水皰破裂后體溫下降。病豬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如無并發癥不引起死亡,病豬康復較快,約2周后創面可痊愈,如造成蹄殼脫落,時間則會延長,恢復較慢。
②亞急性型 病的傳播速度緩慢,癥狀輕微,一般不容易被現。
③隱性型 水皰病發生后,有少數豬出現神經癥狀,表現向前沖,轉圈,用鼻磨蹭門欄、啃咬用具、眼球轉動,有時出現強直性痙攣。該病型易被誤診。
豬口蹄疫病,豬、牛、羊都易感染,人也可以發病,并易引起大流行。成年豬病死率低,仔豬病死率高。水皰主要發生于豬,集中于規模化豬場,牛、羊等家畜不發病,不易引起大流行。
豬口蹄疫的正確防治方法
1.免疫接種:高發區使用,口蹄疫O型濃縮滅活苗。
2.被動免疫: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有效降低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率。豬群使用復方花青素500克+93%包被維生素C500克/T,拌料飼喂。
繼發感染控制
1.清開靈+ATP+維生素C+復方花青素純粉 控制口蹄疫繼發的心肌炎。
2.雙黃連10ML+青霉素400萬單位 控制口蹄疫性肺炎。
3.頭孢他啶+恩諾沙星+復方花青素 用于控制口蹄疫的繼發感染。
4.10%氯霉素酒精外用 用于口蹄疫的水泡和腐蹄治療。
5.1%過氧乙酸擦洗母豬乳房,再外用紅霉素軟膏,用于口蹄疫母豬乳房糜爛。
豬水泡病防治
①緊急接種疫苗。
② 選用有效的消毒劑,對豬舍、環境以及用具進嚴格的消毒。
③堆積發酵 糞尿應堆積發酵,進行生物熱處理,防止病原散再污染環境引發疾病。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