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10月20日電(李斌陳冬梅)廣西來賓市武宣縣結合實際,提出“從2010年起到2012年,建成年出欄肉豬100萬頭以上的生豬調出大縣,進入廣西百萬頭生豬調出大縣行列”的工作目標,并通過強化扶持、科學繁育、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形式發展壯大養豬業。
“這批豬每頭純收入達到了400多塊錢。近期我還要加大投入再補欄,爭取春節之前再狠賺一筆。”廣西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養豬大戶莫丕亮喜滋滋地說。莫丕亮是通挽鎮的一個生豬養殖大戶,2009年年初他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在遠離村莊的岜山腳下建了個大型生態養豬場,還牽頭成立了通發生豬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的3家規模養殖場現存欄優質母豬達250多頭。上半年養豬合作社躲過高熱病,目前豬價正高位運行,眾多生豬養殖戶獲利豐盈,如今他們正紅紅火火地擴建豬場擴大養殖規模。
武宣是廣西農業大縣,生豬產業迅猛發展,得益于該縣依托豐富的糧食資源優勢,以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為基礎,全面推進以規模養殖場為主體、家庭散養為補充、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畜牧部門為保障的生豬產業化發展格局。近兩年來,武宣縣把發展壯大生豬產業作為調優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戰略舉措來抓,生豬養殖業發展迅猛,去年全縣生豬出欄達31.12萬頭。
按照“建成年出欄肉豬100萬頭以上的生豬調出大縣”的工作目標,今年上半年,武宣縣克服了春旱、洪澇災害及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等重重困難,全縣生豬存欄27.56萬頭,同比增長3.48%,出欄18.35萬頭,增長26.1%,存欄、出欄均保持穩定增長,新建生豬養殖小區6個,新建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7個,全縣擁有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已達62個。
為“建成年出欄肉豬100萬頭以上的生豬調出大縣”,武宣縣采取了三項主要措施:
——強扶持。該縣推出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和全方位的“惠民套餐”,兌付能繁母豬補貼、專款為能繁母豬“投保”、免費培訓養殖大戶,以培育“標準化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為重點,引導農戶由“小而散”向標準化規模養殖升級。去年全縣共有7個養豬場獲得共200萬元的項目資金扶持,金融部門對規模養殖大戶發展規模生產發放貸款達1000多萬元。
——上科技。武宣縣把建立健全科學的繁育體系作為加快品種改良、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10個鄉鎮均建有1-2個生豬供精站,全縣年存欄母豬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均推廣了人工授精技術,操作人員全部由畜牧部門統一組織培訓。目前,該縣母豬存欄已達3.6萬頭,其中二元雜母豬達98%。與此同時,該縣還抓好防疫示范村、屯建設,全縣每個行政村都建立了一個動物防疫示范村,常年免疫密度達到100%。
——建合作社。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降低產業風險和市場風險,縣畜牧部門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防疫用藥規程、統一產品訂單收購等“八統一”的經營模式,積極引導養殖戶成立了21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協會,采取“公司+基地+養殖戶“的形式,合作社與入區養殖戶簽訂產、供、銷聯營合同,為養殖戶搞好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據通挽鎮畜牧站站長覃澤勇介紹,僅通挽鎮就成立有5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存欄優質母豬達1600多頭。
目前,武宣縣的生豬遠銷廣東、湖南、湖北等地。按照預定的目標,到2012年底,武宣縣將建成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20個以上,建成年出欄5000頭和2000頭以上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各50個,擁有100個年出欄1000頭養殖場和1000個年出欄100頭的養殖大戶,建成30個養豬示范村和2個年出欄5000頭以上種用后備豬的種豬場,引進一個肉制品加工企業和一個飼料加工企業。
摘自:新華網(廣州)
更多新聞資訊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新聞中心:http://www.www12347.com/action-news.html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