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近來對漁藥銷售模式討論得十分熱鬧,我們也把多年來對漁藥行業渠道模式分析做一個梳理,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 “廠家——省代——二批——零售商” 傳統模式。
這種模式目前還是被應用于最廣泛的模式,尤其是外地企業,沒有能力自己獨立操作而采取的模式。這種模式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而產生重心下移,變型為“廠家——批發商——零售商”。
這種變型的模式,只不過是在省代和二批之間作出了選擇,保留一個渠道,要么做到區域大代理經銷商,要么做到縣市一級批發商。
“廠、批、零”模式依然是漁藥市場主流銷售模式。
2、扁平化渠道和辦事處(分公司)模式。
廠家在某個地區,自己派出業務人員成立辦事處(或分公司)長駐,要求業務人員繞開任何一級的批發商,將業務直接做到終端零售商。這樣做的目的,更多的是廠家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潤。
模式的變形:這樣的銷售模式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是也有風險,就是這種模式取決于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好的公司做得還可以,而規模較小的公司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業務員本人,當業務員很努力工作時,廠家在某個市場就有一定的銷量,如果業務員跳槽而廠家又沒有人員補充,市場銷量就會大跌。
還有一個風險就是,這種模式下的市場不容易做大,因為業務員能夠管理的客戶畢竟有限,這種有限不是市場有限,是業務員的精力有限,一個業務員能管好20-30多個刁鉆的客戶很不容易,而單個漁藥零售商銷量也不很大,業務員名下市場總量也就難以提高,何況這些零售商只是“客戶”而已,而不是廠家的專賣戶,毫無“忠誠“可言。但是業務員卻愿意維持這種模式,是因為這種模式下業務員有很大的權限,因此也就多了很多潛在的“機會”。
(1)這種模式以一些在主流渠道無法進入的廠家為主,他們進不了主流渠道,所以自己直接做終端,他們做終端是被動的選擇。典型企業:業務員大包制。
(2)還有一種就是廠家銷售策略確定的,目前許多獸藥企業開始做漁藥,眼界很高,大多數都繞開代理商走這種模式。典型代表:河南、山東、四川、重慶企業,當然還有各地的本土企業。
“業務員,滿天飛”,代表的就是這樣銷售模式下的眾多企業。
3、零層次營銷:直銷或專賣店模式。
廠家不再經過任何中間經銷商,利用自己的銷售人員,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漁戶,承擔了所有環節上的工作和風險。
目前漁藥廠直銷方式與日用消費品的直銷方式有一定的區別。漁藥廠直銷都以自己的專賣店或設置的中轉倉庫為工作圓心,向漁民配送貨物,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
選擇這種直銷模式的廠家不多,但它卻是目前出現的一種銷售模式,對許多廠家和經銷商都產生了一定的心理沖擊。目前論壇上的許多關于銷售模式的討論的基點,就是這種模式。
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一般都有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和強大的銷售隊伍,主要與漁民直接交易,但是也結合自營專賣店或其它經銷商銷售模式。純粹意義上的零層次直銷廠家,目前在漁藥業還是沒有的。
零渠道只是取用了一條最短的銷售通道。
4、連鎖(分店)模式。
這種模式,在早期是以大零售商開分店的形式興起的,主要起源于廣東。后來被引用為一種自覺的銷售理念,逐步定型為漁藥連鎖銷售。
這種模式在廣東、福建一帶被廣泛應用。
無論是廠家主導型(廈門利洋、北京漁經),還是經銷商主導型的連鎖(廣東榮興、珠海康益達),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尋求在終端銷售環節上的快速擴張,達到市場份額的擴大,從而獲得最大化利益。這些連鎖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強調通過技術服務對市場、銷售產生影響。
這種模式對連鎖管理要求比較高,因為它涉及一個完整的體系,對體系內成員的要求也是嚴格、苛刻的。
5、捆綁式銷售。
這種模式的起源,在于一些漁藥廠家對傳統渠道的失望,而“借道”與水產相關的行業進行捆綁式銷售。借道最近的就是飼料業。
主動型:直接走飼料渠道。多數是以內服藥為主的廠家,利用內服藥必然與飼料一起投喂的飼喂方式,共用一個銷售渠道。
被動型:相當多的漁藥廠業務員在漁藥渠道做得非常辛苦,但是他們有同學是飼料業務員,飼料業務員對基層的情況都非常清楚,對市場了解程度比漁藥業務員更深,利用這層同學關系,應用這條線路,把漁藥產品就放在飼料渠道里銷售,飼料業務員又多了一份兼職和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這種借用其他渠道銷售的模式,是將長期存在的。
6、大用戶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首先應用于水產漁肥行業,逐步被漁肥、漁藥兼行的企業所應用。它以廠家為主體,對大水面客戶(例如;湖泊、水庫) “一對一”地全程跟蹤、全方位服務。這種模式,對企業的產品品質、產品線寬度、技術服務水平、業務跟蹤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漁藥(漁肥)業有少數企業使用,實際上這種模式在飼料業應用得非常廣泛。
7、無門店隱形銷售。
一些經銷者,利用養殖區域地理優勢銷售漁藥產品,沒有門面、不辦執照、不繳稅收,把貨物放在自己家中或租用民房存放,然后自己向漁民推銷。這種貨物的來源主要是小企業的寄放賒銷,交易在于信息不通條件下的便利性。這種模式在不成熟市場中存在。
這種模式與直銷有些相似,但是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銷售的隱蔽性,難以觀察、統計。經銷者基本上是零投入,對市場也沒有過高的要求,賣多少算多少,它更多的是個人的獨立行為。這種模式是難以模仿、難以推廣的,但是它也會擠占一定的市場份額。
8、模式之間的關系。
不同的市場、廠家、用戶存在,會使得各種模式都有其生存的環境,每一種模式也都會是其他模式的修正。
一種模式的存在,必然會對另外模式中的某一環節產生壓力和競爭。例如:
辦事處模式就對省代、批發有壓力;
連鎖模式給同區域內的其他經銷商壓力;
零層次銷售給所有的廠家和經銷商有壓力;
VIP客戶管理(我們成為高端客戶管理),只對廠家自己有壓力。因為其它企業和經銷商的銷售策略原本不是為VIP客戶而制定的。拿下牛皮的VIP客戶,自己要大費一番腦筋。
銷售模式本無好壞之分,只有適用之說,當我們詬病某一種模式時,我們也許就是這種模式的對立面和受沖擊者,或以我們自己的學識、經驗、認識而論,不看好這種模式,但是當下我們作為經銷商,第一要緊的卻要選擇生存的方式,選用對自己壓力最小、最有利的銷售模式。如果沒有好的銷售方式,一直選擇在廠家和用戶之間受夾板氣,日子依然是不好過的。
對于有一定規模的渠道商而言,混合渠道模式也許是解決渠道沖突的可行方案。混合渠道模式就是選擇多樣的模式并用,在不同的市場自己認為怎么好,那就怎么做。
從渠道而言多種模式并行存在,從銷售而言零售環節永遠存在,零售環節在零售商就在。只有舊的平衡打破、多種模式存在,市場才能進步。
(轉載自金聯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