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8822|回復: 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光合細菌怎樣培育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0-10 17:4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有沒有專門培養光合細菌的大師,將自已的經驗分享大家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9 收起 理由
    nety + 19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0-10 18:46:46 | 只看該作者
    頂下,我關注下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0-10 19:32:56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可是商機呀!要是你要光合細菌還可以,要是想接種可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0-10-10 19:38:01 | 只看該作者
    關注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0-10-10 20:00:36 | 只看該作者
    光合細菌培養條件

    1、 營養條件

    光合細菌細胞體構成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磷、鉀、鈉、鎂、鈣、硫和一些微量元素等,它們也是所有生物細胞構成的主要物質。一般情況下,細胞鮮重:水占80%-90%、無機鹽1%-1.5%、蛋白質7%-10%、脂肪1%-2%、糖類和其它有機物1%-1.5%。其中干細胞含碳45%-55%、氫5%-10%、氧20%-30%、氮5%-13%、磷3%-5%、其它礦物元素3%-5%。光合細菌的細胞壁具有半透性,能選擇性地讓一些營養元素按一定比例進內,在酶的作用下合成自己的細胞組織和裂新的個體。

    營養元素的全面和搭配的合理,是營養條件的關鍵。根據這一要求,選用多種食品添加劑,科學配方,經特殊加工而成的"光合細菌培養基"(圖2),基本符合光合細菌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要求,無毒無副作用,使用安全,固狀結晶體便于包裝和運輸,而且有2年的保質期。用其生產菌液(每毫升含有30-50億個活菌體),成本每500克僅0.2元,且現制現用,質量明優于市售同類產品。

    光合細菌培養基(產品:Q/321081BJA001-2000,即光合細菌高效生長劑),是光合細菌生長繁殖所需各種營養元素的組合體。每種原料都能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生產高濃度的菌液,因此,單位效價的光合細菌菌液生產成本低、質量好,這無論是對于用戶、經銷商還是廠家都有很大的益處,對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普及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環境條件

    有了營養全面的光合細菌培養基,才是內因,還不能培養出光合細菌菌液。還需有適宜光合細菌生長的環境條件,才能培養出優質的菌液。環境條件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介質:含菌量較低的清潔淡水、海水或加粗食鹽的淡水。從經濟、實用的角度考慮,地下水含菌量低,為最佳水源;清潔的地表水也可使用;含氯量較高的自來水應敞口放置兩三天或調PH值至偏堿后使用;蒸餾水及純凈水固然很好,但成本太高,可用于提純菌種。

    (2).酸堿度(PH)值:7.5-8.5最佳(適應范圍6-10)。

    (3).水硬度:PH值中性時10度以下。即調節PH值至8.0左右時,培養介質中的乳白色沉淀物不宜過多。

    (4).溫度:25℃-34℃最佳(適應范圍15℃-40℃)。

    (5).光照度:3000LX-4000LX最佳。即每25千克菌液需用60瓦左右的電燈泡進行光照,當然,太陽光最好且無需成本。

    (6).透氣性:密閉、敞口皆可培養,密閉效果更好。

    (7).容器:透明或白色容器;大規模培養可用土池、水泥池等,菌液深度30厘米以下為佳。

    三、 增菌培養

    光合細菌具有生長優勢強,培養條件要求不高,施用對象對菌液純度要求不十分嚴格等特點,因而適合用戶在普通條件下生產。為了便于了解培養過程,掌握生產技術,現以樣品為例介紹兩種培養方法。若培養海水光合細菌,只需將介質換成海水或每25千克淡水加450克的粗食鹽即可。

    樣品:1.光合細菌培養基(簡稱培養基)1袋(300克)。

    2.菌種500克。濃度為每克30億個活菌體,簡稱30億級

    1. 培養方法一:

    本著實用和便于取材的宗旨,特備如下材料,供參考。

    1、容器:

    ①清潔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500毫升3只、1250毫升12只

    ②20升容積的塑料桶1只

    ③25升容積的塑料桶25只(裝水用)

    ④50升容積的廣口塑料桶1只

    ⑤小塑料漏斗1只

    ⑥玻璃杯1只

    ⑦5升塑料盆1只

    2. 水50千克

    3. 培養基1袋

    4. 菌種(優質成品菌液500克)

    5. 精密試紙1本(PH值范圍5.5-9.0)

    6. 氫氧化鈉(燒堿)30克(不得用手觸摸,以免燒傷皮膚)

    7. 裝滿水插入溫度指示瓶1只

    8. 電燈炮3只(25瓦、40瓦、60瓦)

    9. 清潔木棒2支(一支20厘米、另一支60厘米)

    10. 稱量工具:天平、秤

    11. 紙箱2個(體積視具體情況而定)

    步驟

    第一次培養

    1. 稱取2千克的水倒入小塑料盆。

    2. 用天平稱取培養基12克,放入盆中,用木棒攪動,溶解制成培養基溶液。

    3. 用試紙測出溶液的PH值。如是8.0左右為正好;如大于9.0,則需用鹽酸下調至8.0(實際上在我國未發現有溶入培養基后,PH值還超過9.0的水源);如小于7.5則用氫氧化鈉溶液上調至8.0。設測出的PH值為6.5。需上調PH值。

    4. 取100克水,倒入玻璃杯中,再取氫氧化鈉2克加入,攪拌溶解后,制成氫氧化鈉溶液。

    5. 將培養基溶液攪動,加入氫氧化鈉溶液10%左右,靜置半分鐘,用試紙測其PH值,如不能達到8.0,攪后再加10%,如此反復,直到PH值調至8.0為止。計算所用掉氫氧化鈉溶液量,推算出實際用掉氫氧化鈉的重量,作為以后制備氫氧化鈉溶液的參照數值。上調PH值時,如出現少量白色絮狀凝膠團,為正常現象,不影響培養效果。調好PH值的溶液即為培養液。

    6. 從500克的菌種中取出400克,其余備用。將400克的菌種加入到培養液中,攪拌均勻,制成混合培養液,簡稱菌液。菌液的重量為:水2000克 +培養基12克(忽略不計)+菌種400克+氫氧化鈉(忽略不計)=2400克。菌種與培養液的比例為1:5。

    7. 設菌液的密度為1克/毫升,則菌液的體積為2400毫升。取500毫升容積的清潔透明玻璃瓶5只,用漏斗將菌液裝入瓶中,擰緊瓶塞。8. 對菌液進行連續地光照和保溫培養。取紙箱一只,將菌液瓶和溫度指示瓶貼近紙箱內壁放置,燈炮懸于箱內中部距瓶約10厘米處,保持溫度25℃-34℃。注意觀察溫度的變化,如果溫度過高,應更換小燈泡,仍過高,應打開箱散熱,否則會蒸死細菌;如果溫度低,應蓋上箱蓋增溫,仍達不到要求,應更換大燈泡,否則會延長培養時間;室外溫度適宜時,也可置于陽光下培養,謹防溫度過高(45℃)!

    9. 菌液的光照和溫度都適宜后,細菌就進入了增殖階段。每天顏色、氣味、PH值、透光度和漂浮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情況如下:

    前3-4小時,菌種適應培養基,吸收水份和營養物質,細胞膨脹,將要裂殖,液體無明顯變化。

    48小時后,菌液的顏色更深,透光度更低,氣味更濃,PH值也會有所升高,3-5天后升到9.0左右就不再升高了。

    72小時后,菌液中的細菌濃度已很高,效價可達30億級,顏色深紅,有臭味,透光度低,PH值9.0左右,液底有少量淤泥狀沉淀物。繼續培養幾天,細菌濃度還會繼續升高,此時,可將菌液對照剩余菌種,如果濃度已達到或超過菌種,菌液即為成品菌液,培養成熟。10-15天后,菌液濃度達到最高值。
      如上述,第一次培養結束后已得到2.4千克的成品菌液,可作為菌種再次培養擴大。

    第二次培養

    從上述得知現有菌種2.4千克(成品菌液),根據接種比例1:5的要求:

    1.稱取12千克水倒入20升塑料桶中,再用玻璃杯從中取出少許,用于溶解氫氧化鈉。

    2.稱取培養基72克放入桶中,攪拌溶解制成培養基溶液。

    3.將培養溶液PH值調節至8.0左右,制成培養液。根據"第一次培養"中實際用掉氫氧化鈉的重量推算,稱取此次的所需量,即第一次實際用量的6倍,將其倒入玻璃杯中,制成氫氧化鈉溶液,用于調PH值。

    4.將2.4千克菌種加入到培養液中,制成菌液,則菌液的總重量為:水12千克+培養基72克(忽略不計)+菌種2.4千克+氫氧化鈉(忽略不計)=14.4千克,即體積為14.4升。

    5.取清潔透明塑料瓶和玻璃瓶,容積為1250毫升的12只,用漏斗將菌液分別裝滿1250毫升的瓶中,擰緊瓶塞。

    6.將菌液瓶等放入紙箱,按照第一次培養的方法進行培養。

    幾天后培養成熟,可得14.4千克成品菌液,作下次培養的菌種。

    第三次培養

    經過前兩次培養后,菌種已達到14.4千克,還剩水約36千克、培養基216克。根據菌種與培養液的比例為1:5的標準,菌種已明顯超過,菌種接入量的增多,有利于縮短培養時間,提高成品菌液質量。

    1.將所剩的36千克水倒入廣口塑料桶中。

    2.將所剩的216克培養基加入桶內水中,溶解制成培養基溶液。

    3.稱取氫氧化鈉,調節PH值至8.0,制成培養液。

    4.將14.4千克菌種倒入培養液中,制成菌液。則菌液的重量為:36千克水+216克培養基(忽略不計)+14.4千克菌種+氫氧化鈉(忽略不計)=50.4千克。

    5.將菌液50.4千克直接留在桶中培養。取電燈泡一只,懸于桶內液面上10-20厘米處;將溫度計插入桶內菌液中;用塑料薄膜蓋桶口,進行連續光照,并保持適當溫度。如果溫度過低,可將桶置于紙箱內增溫。培養過程中適當攪動菌液,使之受光均勻,這樣幾天后,即可得到成熟的菌液約50千克。

    樣品培養完畢。

    室外溫度適宜,可將菌液直接置于陽光下培養。

    此時,如果有足夠的培養基和水,仍可按菌種與培養液1:5的比例,反復培養擴大。當達到所需用量時,留下一部分作菌種,其余施用。

    操作要點:

    ①.PH值8.0左右;

    ②.菌種接入量不低于1:5;

    ③.溫度25℃-34℃;

    ④.光照度3000LX-4000LX;

    ⑤.水硬度10度以下。

    2.培養方法二(簡便方法):

    材料

    1.容器:

    ①.清潔透明玻璃瓶、塑料瓶500毫升3只,1250毫升6只

    ②.50千克容積的廣口塑料桶一只

    ③.小塑料盆1只

    ④.小塑料漏斗1只

    ⑤.10升容積的塑料桶1只

    2.水50千克

    3.培養基1袋

    4.菌種(成品菌液500克,30億級)

    5.裝滿水插入溫度計的溫度指示瓶1只

    6.電燈泡3只(25瓦、40瓦、60瓦)

    7.清潔木棒兩2支(一支20厘米、另一支60厘米)

    8.稱量工具:天平、秤9. 紙箱2個(體積視具體情況而定)

    步驟:

    第一次培養                                                                                                                                                                                                                                    

    1.稱量水400克倒入小塑料盆。

    2.稱取培養基2.4克溶于盆內水中,無需調節PH值,制成培養液。

    3.取菌種400克加入培養液中,制成菌液。菌種與培養液的比例為1:1。菌液的重量為:水400克+培養基2.4克(忽略不計)+菌種400克=800克,則菌液的體積為800毫升。

     4.用漏斗將菌液裝入兩只500毫升瓶中,擰緊瓶塞。

     5.取紙箱1只,將菌液瓶和溫度指示瓶分別貼近紙箱內壁放置。再將電燈泡懸掛于箱內中部(距瓶約10厘米),對菌液進行連續光照和保溫培養。注意觀察溫度的變化(25℃-34℃)

    這樣,3-5天后培養結束,得到約800克的成品菌液,可作為菌種再次培養。

    第二次培養

    由第一次培養已得菌種800克,根據菌種與培養液1:1的要求。

    1.取水800克倒入小塑料盆。

    2.取培養基4.8克溶入盆內水中,制成培養液。

    3.將菌種800克加入到培養液中制成菌液。則菌液的重量為:水800克+培養基4.8克(忽略不計)+菌種800克=1600克,即體積為1600毫升。

    4.取容積為1250毫升、500毫升的塑料瓶各一只,用漏斗將菌液分別裝入兩只瓶中,擰緊瓶塞。

    5.將菌液瓶等放入紙箱,對菌液進行培養,成熟后,可得到約1.6千克的成品菌液,作為下次培養的菌種。

    依照上述方法,再經過3次培養,即可得到成品菌液約12.8千克作為菌種。

    第六次培養:

    1.取水12.8千克倒入廣口塑料桶中。

    2.取培養基76.8克溶入桶內水中,制成培養液。

    3.將菌種12.8千克加入培養液中制成菌液。則菌液的重量為:水12.8千克+培養基76.8克(忽略不計)+菌種12.8千克=25.6千克。

    4.將菌液留于桶中,內懸電燈泡于液面上10厘米處、溫度計于菌液中,桶口覆蓋薄膜,進行光照保溫培養。

    成熟后,可得到約25.6千克的成品菌液,仍作為下次培養的菌種。

    第八次培養:

    將剩余的水、培養基依次加入盛有25.6千克菌種的廣口塑料桶中進行培養,成熟后可得約50千克成品菌液。

    樣品培養完畢。

    室外溫度適宜,可將菌液直接置于陽光下培養。

    方法一與方法二的區別是:

    ①無需調PH值;

    ②菌種與培養液的比例為1:1;

    ③培養周期短,質量好;

    ④單位時間總體增菌量少。

    3.大規模生產方法介紹

    根據光合細菌具有兼性厭氧、生命力強,易于培養等特點,本著便于取材,節約成本的宗旨,現采用"方法二",以一次培養1噸菌液為例,簡要介紹幾種形式的培養方法。

    1.塑料桶培養法

    材料:

    ①50升的透明或白色清潔廣口塑料桶40只

    ②水1000千克

    ③菌種1000千克(30億級)

    ④培養基半箱(20袋,每袋可培養50千克菌液)。

    往每只桶內加入25千克水和半袋培養基(150克),攪拌使之溶解,再往每桶中加入25千克菌種,制成菌液,將溫度計插入菌液中,用透明塑料薄膜覆蓋桶口,并用橡皮筋扎緊,使之保持相對厭氧培養狀態。

    室外溫度適宜情況下(25℃-34℃),將菌液直接置于陽光充足的地方培養;溫度過低,可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溫棚,采光增溫,仍達不到要求,應采取其它增溫措施;溫度過高,將菌液置于通風的地方,仍過高,應在桶周圍灑水降溫。

    如連續晴天,7-10天后可培養成熟;若有陰天,培養時間則相對延長,連續陰天,應采用功率較大的電燈泡懸于桶與桶之間,進行連續光照,由于白色塑料桶相對于透明塑料桶透光性較差,因此培養時間會相對延長。培養成熟后即可得到1噸的菌液(菌種除外)。

    2.土池(水泥池)培養法

    材料:

    ①完好的桶狀塑料薄膜(長8米,寬2米),塑料薄膜(長7米,寬4米)

    ②土池(長5米,寬1.8米,深0.4米)

    ③水1000千克

    ④菌種1噸(30億級)

    ⑤培養基半箱(20袋)

    在室外陽光充足的地方,先挖一個長5米,寬1.8米,深0.4米的土池,然后將塑料薄膜覆蓋池底,整平,再將桶狀塑料薄膜平鋪在池中。一端卷疊并壓緊以確保密封,置于池外。從加端加入1000千克水,20袋培養基和1000千克菌種,制成菌液。排盡薄膜中空氣后,也將此端卷疊密封,置于池外,使菌液保持相對厭氧狀態,保持適當的溫度和光照,進行培養。如溫度過低,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溫棚增溫。這樣,約10天后,可得到1噸的成品菌液(菌種除外)。

    補充培養法假設一個池內常備1噸成品菌液,現僅用掉100千克,為保持常備量,只需將100千克清潔水和2袋培養基補充進去,兩三天后,即可培養成熟。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操作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4.培養過程中菌液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1)變淡

    原因:接種量過少,菌種老化、雜菌過多,PH值過低或過高,光照不足,溫度過低或過高,水的硬度過高。

    對策:調節至正常狀態。

    (2)變黑

    原因:氣溫較高的季節,剛培養好的菌液因長時間失去光照。

    對策:施以光照。

    (3)變綠

    原因:可能是菌液中綠硫菌大量繁殖,多見于高溫季節。

    對策:連續多次密閉培養,或更換菌種和水源。

    (4)變灰

    原因:接種量少,菌種不純,光照不足,PH值過低。

    對策:選用優質菌種,按要求接種,增強光照,調適PH值。

    四、光合細菌的保存

    光合細菌生長繁殖除營養條件外,還與光照和溫度有關。溫度適宜,即使光照不足,也會生長,只是速度緩慢;溫度較低,即使光照充足,也很難甚至停止生長;溫度過高,則會老化而死。因此保存菌液,溫度是關鍵。

    據此,成品菌液應存放在溫度較低的地方,15℃以下為最佳,并保持一定的光照(每天不低于2小時),這是因為光合細菌在營養、光照、溫度都適宜的情況下,形成一定速度的生長態勢,即"生長慣性",處在生長高峰期的光合細菌生長慣性很強,此時如果突然失去光照或光照很弱,5-10天后,會出現生長旺盛的光合細菌因光合作用失衡,而導致菌體細胞大量死亡,使菌液發黑,并有惡臭。剛開始發黑時,施以適當光照即能緩解。所以剛培養好的菌液應盡量降溫,逐步減少光照,以減弱生長慣性。到了生長慣性很弱或沒有的時候,光合細菌就進入了穩定期(保存期)。此時陰涼避光保存會延長保存期(六個月)。

    當然,削弱生長慣性不單靠降溫,減少光照等外部條件,與內因也有很大的關系,如光合細菌生長達到高濃度的時候,由于代謝產物積聚增多,所產生的一些有害因子會抑制本身繁殖;培養基內部的緩沖體,在菌液達到高濃度的時候,也會發揮緩沖的作用。

    通常,用戶在生產過程中,對菌液的保存無須作特別處理。氣溫高的季節,在陽光下培養,成熟的菌液仍置于陽光下,不必避光,保存期2-4個月,在此期間可反復培養續種,秋天,氣溫下降后,培養好一批菌液過冬,冰凍前移至室內避光保存,保存期8-12個月。

    總之,保存期的長短,主要取決于溫度的高低,溫度越低,保存期越長,反之越短。

    五、 合細菌菌種的簡易提純

    1.菌種提純

    (1)選擇性培養基

    光合細菌適宜PH值在8.0左右,在9-10的高堿度情況下仍能生長,而一般雜菌適宜的PH值在7.2-7.6左右。若把菌液的PH值調節至9.0,雜菌難以耐受甚至死亡,而光合細菌則可以承受并能生長。這樣可篩除一部分雜菌。

    (2)選擇優質菌種

    細菌的生長繁殖一般按倍數的規律增長。假設菌種內的雜菌含量較高,培養幾次后,它們在菌液中的比例不會減小,有些雜菌的生長速度較光合細菌快,比例可能還會增大。老化的光合細菌活性較差,菌液內的有害代謝物質較多。

    因此,菌種應選用濃度高、活性強、雜菌少鮮紫紅色的菌液。

    (3)優勢接種量

    大規模生產過程中,由于水源、容器及空氣中的雜菌是不可排除的,因而應加大接種量使光合細菌占絕對優勢,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菌液。光合細菌含量高了,還能釋放抑菌酵素,抑制一些雜菌的生長。

    究竟多在接種量為好呢?實踐證明,正常的接種量應不低于1:5,即菌種1份(30億級),培養液5份;培養液不調PH值和提純菌種時,其接種量應不低于1:1,即菌種和培養液各一份,這樣,培養周期短,質量好,缺點是保種量多。

    (4)好氧培養

    將菌液用增氧機砂頭充氧曝氣,培養兩天,可有效的抑制一些厭氧菌的生長。

    (5)厭氧培養

    將菌液裝入透明密封容器內進行培養,可有效抑制一些好氧菌的生長。

    以上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可將光合菌菌液適當提純,反復接種,從而使不具備專業知識的用戶自已也可以生產出優質菌液。

    六、 光合菌濃度的簡易計算

    (1)比例法

    取已知血紅細胞數的血液與待測菌液各1毫升充分混合,涂片、染色固定、鏡檢,分別數出視野內血紅細胞及待測菌細胞的個數,需重復上述操作十次以上,算出視野內血紅細胞以及菌細胞的平均數,即得出待測菌液的濃度,比例式為:

    (2)比較法

    將待測菌液與已知濃度的菌液進行比較。如它們的紅色度,透光度大致相同,則它們的濃度也大致相等,如待測溶液比已知濃度菌液紅色度深,透光度低,說明待測菌液濃度高于已知菌液,定量加水稀釋待測菌液,使之與已知菌液紅色度,透光度相同,那么待測菌的濃度為:已知菌液的濃度乘以待測菌液稀釋后的倍數;如待測菌液比已知濃度的菌液紅色度淺,透光度高,說明待測菌液的濃度低于已知菌液,定量加水釋已知菌液,使之與待測菌液濃度相同,那么,待測菌液的濃度為:已知菌液的濃度除以已知菌液稀釋后的倍數。

    七、光合細菌的活菌計數及純菌種分離

    采用瓊脂固體培養基涂抹培養計數分離法

    條件:無菌室、過濾空氣鼓風工作臺、平皿、接種針、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密封玻璃試管、高壓鍋、加熱器、培養箱等。

    步驟:(在無菌室內操作)

    1.將適量瓊脂固體培養基高壓蒸煮(120℃)20分鐘后,倒入若干個平皿冷卻到45℃以下,制成固體培養基待用。

    2.取待測光合細菌菌液,分別用蒸餾水以10萬倍、50萬倍、100萬倍、500萬倍、5000萬倍、10000萬倍 稀釋。

    3.分別從每個稀釋倍液中取1毫升的樣本各10個,均勻涂布于貼好相應標簽的平皿內固體瓊脂培養基平面上。

    4.將平皿放入培養箱培養12-50個小時,如菌落未長成,再繼續培養,直到有明顯的菌落長成為止。

    5.各種菌的菌落顏色、形狀各不相同,根據光合細菌菌落特征,找出光合細菌菌落,并計數。取同稀釋倍液10個樣本菌落的平均數,乘以它的稀釋倍數,即可大約得出待測菌液每毫升含光合細菌的活菌數。取各稀釋倍液算出的每毫升含光合細菌活菌的平均數,即可較為準確地檢測出該待測菌液的濃度。實際操作并不如此簡單,因為菌落有雜菌和光合菌交錯在一起的,也有兩個以上光合細菌菌落合在一起的,很難分辨計數。

    6.用接種針將光合細菌菌落挑出,用適量蒸餾水稀釋后,再涂布于固體培養基平面上,進行培養,待光合細菌在培養基上再次長成菌落后,在鼓風工作臺內用接種針挑出,接入盛有經高壓蒸煮滅活過液體培養基的試管內,進行密封厭氧培養,培養好的光合細菌就是純菌種。

    純菌種的分離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技術,只有專業人員,且經驗豐富的,才能識別各種菌落,從中分離出有用的菌株。

    八、光合細菌的使用劑量、方法及注意事項

    光合細菌對各類養殖動物及農作物都有益。表現在成活率高、個體大、免疫力強等方面。特別是育苗階段,效果更明顯。

    1.使用劑量(30億級)

    (1)育苗

    魚苗培育:一般施用濃度100-200ppm(1ppm為百分之一,即1立方水體用1克)。常規魚苗100 ppm,蝦蟹苗150-200 ppm,貝苗180-200 ppm,使用周期為5-10天。

    (2)成魚

    首次施用10 ppm(即水深1米每畝約用7千克),以后每次5 ppm(即水深1米每畝約4千克),周期為10-15天。如常規魚、蝦、蟹、珠蚌、鰻等。

    (3)飼料添加

    魚苗5%,成魚3%,禽畜3%-5%,現拌現喂,喂水添加3%。

    (4)種植業

    水稻、小麥:每次畝用5千克葉面噴施。水稻秧苗期、孕穗期各用一次;小麥冬肥、拔節期各用一次。

    油菜:基肥畝用15千克澆根。竄苔前畝用15千克葉面噴施。

    瓜果類蔬菜:每次畝用10千克,幼苗期適量稀釋澆根一次,現蕾期噴施一次。

    葉菜類蔬菜:每次畝用20千克,生長期澆根或葉面噴施,7天用一次。

    花卉:移載后畝用40千克澆根。生長期每次畝用20千克噴施,每15天一次。

    茶樹:播種基肥畝用80千克。冬肥畝用40千克澆根。萌發期前畝用20千克澆根。葉片生長期畝用15千克噴施,每15天一次。

    果樹:冬肥畝用40千克澆根。新葉長成后畝用20千克葉面噴施。

    (5)環保

    污水處理用量:200-1000ppm。

    2.使用方法

    (1)將光合細菌菌液稀釋20-30倍全池均勻潑灑。

    (2)將菌液用沸石粉吸附或拌和細土以后撒入池中。

    (3)將菌液拌和飼料后投喂。

    (4)將菌液稀釋10倍后,浸泡魚種。

    (5)拌種、澆根、葉面噴施。

    3.注意事項

    (1)不可與消毒殺菌劑混合使用,水體消毒須1周后方可使用。

    (2)使用前,將菌液光照10小時以上,使用效果更好。

    (3)晴天水溫20℃以上時使用效果較好。

    (4)拌入的飼料應于當天投喂完畢。

    (5)應靈活掌握用量和使用的連續性,因為光合細菌在水體中只有形成優勢群落后,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6)水體呈堿性時施用效果最好。酸性水體易使魚類生病,應常用生石灰或燒堿調節PH值至中性或偏堿程度。

    (7)光合細菌菌液不能用金屬器皿貯存。

    (8)培育魚苗時,在苗種入池前7天全池潑灑,以利于浮游生物生長。

    (9)植物萌發期,施用效果最好。

    附錄:

    光合細菌的鏡檢方法(細菌的涂片和革蘭氏染色法)

    1.涂片

    以滅菌接種環取一滴鹽水放于清潔玻片上,然后挑取少許細菌與鹽水混勻,均勻涂布。

    2.干燥
    將標本涂好后,使自然干燥,或在火焰上略烘,但防止過熱。

    3.固定

    將已干燥標本在火焰上來回通過3-4次,可使細菌固定在玻片上。

    4.染色,有以下四個步驟

    (1)初染:在涂片上加結晶紫染液1分鐘后,用自來水沖洗,將水瀝凈。

    (2)媒染:加碘液作用1分鐘后,水洗瀝凈。

    (3)脫色:用95%的酒精,約10-30分鐘,水洗。

    (4)復染:加稀釋復紅染半分鐘,水洗,用濾紙吸干。

    (5)干燥后:加香柏油鏡檢。

    (6)觀察結果: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huyidao068 于 2010-10-10 20:02 補充以下內容

    我今年用的是“江蘇儀征市誠信微生物制品廠”生產的光合細菌培養基。

    點評

    具體的價格我不記得了,你可以跟廠家聯系,廠家的聯系電話是:0514-83812088  發表于 2010-10-13 22:45
    他的培養基多少錢一斤喲?  發表于 2010-10-12 08:3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0-10-11 00:01:31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有點看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0-10-11 07:24:5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5樓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0-10-11 09:42:49 | 只看該作者
    沒那么麻煩吧,光和細菌弄個坑,鋪塑料布就可以培養。

    點評

    我的帖子里有說到土池培養的方法,大楷你沒有仔細看過!  發表于 2010-10-13 22:4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10-10-11 17:4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huyidao068

    不錯  呵呵 得好好看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10-10-11 17:58:27 | 只看該作者
    會產生綠硫菌 ,  我查閱了很多網站   后來知道  在太陽光照的時候 蓋上淡藍色的薄布就可以了  是個臺灣朋友告訴我的,

    點評

    哈哈,這個方法還是可以試試。。。  發表于 2010-10-12 08:2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8:2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石阡县| 读书| 万山特区| 东乡族自治县| 腾冲县| 苏尼特左旗| 邵阳市| 横山县| 上高县| 宁海县| 汝州市| 宜春市| 麻江县| 灌阳县| 定南县| 吉木乃县| 开阳县| 新民市| 盐亭县| 张家港市| 娱乐| 乌兰浩特市| 东乡| 枝江市| 喀喇| 平南县| 兴海县| 肥乡县| 威宁| 永昌县| 溧阳市| 裕民县| 焉耆| 万安县| 湘西| 漳州市| 汉中市| 宽甸| 思茅市|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