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蛋消費越來越多,但我國目前雞蛋副產品、深加工等普遍還處于單一落后的階段蛋雞養殖出路何在?
資料顯示,我國禽蛋年產量從1970年的153.3萬噸提高到了目前的2638萬噸,多年穩占全球第一,年均增長4.3%,人均占有量約20公斤。人均飼養量低,占有量高,養殖戶效益無法保障。養殖誤區困擾整個行業
畜牧獸醫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我國農村許多蛋雞養殖戶至今還遵循傳統的養殖模式進行飼養管理,不少養殖戶以為使用價格較低的飼料,飼養成本就越低。實踐證明,低價格的飼料一般也是劣質飼料,使用后因影響雞生產能力的發揮而增加了飼養成本,甚至會造成危害。所以,廣大養殖戶應該選用正規專業飼料生產廠家的產品,看信譽,看品牌,看質量;有的養殖戶為了省時省力,一次性購入大量的配合飼料,一用就是幾個月,不知長時間的保存飼料會損耗其中的營養成分,易引起飼料變質。這樣的飼料喂雞,輕者造成浪費,重者造成中毒;高產蛋雞和肉雞有十幾個品種,大部分品種之間的產蛋量相差無幾,只是在各地適應性不同。適宜北方飼養的品種主要有羅曼、海蘭等,但許多飼養場喜新厭舊,將品種換來換去,影響生產。有些養雞戶預防用藥意識差,防疫觀念淡薄,舍不得花防疫錢,心存僥幸,能省則省,幾乎不用消毒藥,僅打兩三種防疫針,結果導致疾病發生。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