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88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獸藥制劑使用效果影響的四大因素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0-7 14:4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是制藥大國,但不是制藥強國,對于研制開發制劑的獸藥企業來說,最核心的競爭力無疑來自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而要想生產出療效確實,又符合獸藥市場要求的制劑產品,首先要了解影響獸藥制劑使用效果的因素并將其克服。

      一、抗菌增效劑

      目前,許多病原都對細菌產生了耐藥性,據教授介紹,自2006年以來在我國發生的豬高熱病疫情中,從發病豬場分離出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對四環素類(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環素)、磺胺類、半合成青霉素類、氟喹諾酮類等多種抗菌藥物都不敏感或敏感性極差。而增效劑的應用,可以增加抗菌藥物的抗菌效果,提高其對細菌的敏感性。目前獸醫臨床上常用的有β內酰胺結構抗生素增效劑和磺胺類藥物增效劑。

      β內酰胺結構抗生素增效劑常用的β內酰胺結構抗生素增效劑有克拉維酸和舒巴坦,與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頭孢菌素類的配比為1:2或1:4時,對金葡菌、鏈球菌由大于1000微克/毫升減小至0.1微克/毫升。因此,操教授建議,β內酰胺結構抗生素在制成制劑時一定要加入增效劑,例如,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頭孢噻呋等做制劑,與克拉維酸或舒巴坦的比例為1:4時,制成油乳劑或混懸劑效果較好。

      磺胺類藥物增效劑常用的主要有三甲氧芐氨嘧啶(TMP)、二甲氧芐氨嘧啶(DVD)和二甲氧甲基芐氨嘧啶(OMP)三種。TMP可使磺胺類藥物的藥效增加2~15倍,例如,磺胺對甲氧嘧啶混飼治療有效劑量為1650克/噸飼料,如果配合增效劑,磺胺對甲氧嘧啶500克配合TMP100克,療程3~5天即可。如果療程為2周時劑量可減半。另外,單用磺胺嘧啶注射劑量為75毫克/千克體重,加TMP后,磺胺嘧啶注射劑量為25毫克/千克體重。

      由于二氨基嘧啶類藥物TMP、DVD、OMP的作用機制獨特,可影響細菌的葉酸代謝,所以不僅對磺胺類藥物有抗菌協同增效作用,而且對絕大部分抗菌藥物表現有增效作用。

      可與TMP組方的抗菌藥物還有慶大霉素、氟甲砜霉素、阿米卡星等,其中阿米卡星+TMP組方對大腸桿菌(包括各種變異性大腸桿菌)特別敏感。劑量比為1:1~10,如果是溶液劑或注射劑時,盡可能采用適當溶媒溶解TMP,而不要使TMP形成乳酸鹽,以免干擾主藥的穩定性。


      二、藥物成分

      要保證制劑的藥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制劑的成分要與疾病、與病原相匹配,如果是防制病毒病的制劑反而加入了抗菌藥成分,那么就會造成南轅北轍,而且浪費人力、物力。

      教授在此舉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近幾年附紅細胞體病在我國的流行較為嚴重,一些專家認為附紅細胞體病的病原是立克次氏體,所以很多針對附紅細胞體病的治療藥物主要成分都是磺胺類藥物。

      但是根據近幾年對豬附紅細胞體病病原的基因序列(16SrRNA)分析表明,該病原不應屬于立克次氏體,而是屬于支原體屬。多數學者認為豬附紅細胞體應改名為豬嗜血支原體(Mycolasmahaemosuis,Messick等2000;Neimark等,2001)。

      因此,治療附紅細胞體病藥物制劑的主要成分必須選取對支原體敏感的藥物,而不是對立克次氏體敏感的藥物。所以,治療附紅細胞體病的藥物制劑成分首選應為四環素類:鹽酸多西環素(強力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環素,其中鹽酸多西環素最有效。

      三、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包括毫微囊、毫微球等毫微粒制劑技術,納米乳制劑技術、納米吸附技術等。目前,獸用納米制劑藥物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

      獸藥制劑在應用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某種成分有強烈的苦味而影響畜禽采食,對嗅覺較敏感豬的采食量則影響更大,同時還有藥物不穩定、刺激性大、容易在胃腸內失活等缺點,從而影響制劑的效果。針對此問題,有博士提出,采用微囊化技術可克服這些缺點,提高制劑效果。

      首先微囊化技術可掩蓋藥物的不適味道及氣味,如,恩諾沙星有極其強烈的苦味,會影響豬只的適口性,如果采用了微囊化技術則會掩蓋其苦味,提高動物的適口性;

      其次可提高藥物的穩定性,藥物制粒受溫度的影響(伊維菌素),或在飼料中添加用藥或飲水添加用藥時受光、氧、飼料酶、礦物質等影響(維生素類藥物),從而會降低藥效,而如果采用此技術則會提高藥物的穩定性;

      同時可減少藥物在胃腸內失活及刺激性,減少藥物的配伍變化,對藥物可達到緩釋或控釋作用,絕大部分氟喹諾酮類藥物微囊化后,可使消除半衰期增加數倍。

      另外,微囊化技術還具有靶向治療作用,被動靶向技術與主動靶向技術使藥物在體內定向分布,使某一個系統或組織內的藥物濃度增加。

      四、免疫調節劑

      近年來,我國畜禽免疫抑制病的發生越來越普遍,從而造成畜禽免疫力低下,引起多種疫病的混合感染,這也是近年來畜禽疾病難治療的主要原因之一。

      針對這種情況,無論應用多好的藥物都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而應用免疫調節劑,提高畜禽自身的抗病能力,是保證藥物發揮效果的根本。因此,操博士提出“提高整體免疫機能、恢復元氣,是目前控制畜禽疾病之根本”。

      常用的免疫調節劑主要有細胞免疫調節劑、體液免疫調節劑和免疫抗炎中草藥調節劑。

      細胞免疫調節劑左旋咪唑兼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調節作用,以細胞免疫調節作用為主,它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畜禽恢復到正常水平。飼料中的添加劑量為0.002%,可連續添加2~3周。

      體液免疫調節劑體液免疫調節劑主要有冬蟲夏草、人參、淫羊藿、黃芪、甘草、黨參、白術、山藥、何首烏、五加皮、當歸、牡丹皮、肉蓯蓉、玄參、女貞子、荊芥、升麻、天冬、黃精、墨旱蓮、雞血藤、百合、防風、桑葉、大青葉等。

      黃芪多糖作為免疫調節劑的飼料添加量為0.012%,可連用3~8周。

      另外,甘草被有關專家稱為最具發展潛能的免疫抗炎中草藥制劑,甘草的主要成分之一甘草酸具有非特異性免疫調節作用,主要是增強細胞免疫作用,可增強Mψ吞噬功能,消除抑制性Mψ的抑制活性,還可選擇性地增強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協同白細胞介素(IL-2)作用,使NK細胞活性及其增殖作用加強。作為免疫調節劑,其在飼料中添加劑量為0.006%。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崔若偉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0-7 15:33:19 | 只看該作者
    我們通常是利用藥物的協同作用來提高治療效果。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2:3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南城县| 元谋县| 岱山县| 海丰县| 沂南县| 博乐市| 得荣县| 冀州市| 富裕县| 辽阳县| 施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太仓市| 潍坊市| 璧山县| 齐河县| 阿巴嘎旗| 库伦旗| 海南省| 肇庆市| 高碑店市| 奉节县| 阿鲁科尔沁旗| 瑞丽市| 于田县| 朝阳市| 孝昌县| 夏河县| 麟游县| 甘德县| 万盛区| 田阳县| 随州市| 吴桥县| 桐庐县| 饶河县| 读书| 清水县| 普兰县|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