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河南省審計廳最近一項審計調查顯示,近幾年該省投資建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項目,資金多次被擠占挪用;已建成的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多數也沒有正常運轉。
“瘦肉精”、“蘇丹紅”、“大頭娃娃”、“結石寶寶”、“毒豇豆”……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忍回憶的民生之痛。在這樣的食品安全形勢下,部分消費者甚至把蟲子當做“檢測工具”,專門挑有“蟲眼”的蔬菜購買,因為“蟲子吃的菜農藥殘留肯定不超標”。這種現象反映出的根本問題是,公眾心里缺少食品安全感。面對這樣的公眾情緒,我們的食品安全部門理應在一次次教訓中自我反思,并不斷加固屏障,保護公眾的身體健康。
然而,看到河南省農產品檢測項目資金被挪用的報道,既讓人贊嘆河南省審計部門的監督力度,又讓人心生憂慮。一些食品安全部門竟然不愛安全愛大樓、不重百姓重轎車,而且挪用項目資金的現象,已蔓延上下。看一看河南審計廳的審計結果吧:尉氏縣農業局挪用相關項目專項資金19.62萬元,購置越野轎車一輛;息縣農產品質檢站拿出部分資金,用于發放補助;更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相關項目主管單位,河南省農業廳自身也挪用項目資金446.4萬元,用于省農業廳新辦公樓建設。
在食品安全領域,這不僅僅是挪用項目資金的問題,它更關乎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損社會利自己”式的命題。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屏障,莫過于政府部門。食品安全體系的建立,當然需要食品生產與銷售者的道德約束,也需要公眾具備一定的識別能力,但最有能力監管食品安全、攔截有害食品的,還是食品安全部門。很難想象,一個熱衷造大樓的部門,一些喜好買轎車的官員,能給公眾帶來多高的食品安全系數,能建起多穩固的食品安全大壩。
挪用項目資金的根源在于權力自肥,權力自肥的根源在于權力缺乏監督與制衡。這次經審計發現了問題,的確顯示了審計監督的威力所在。據河南省審計部門介紹,專項審計結束后,部分被挪用資金已歸位,一些地方和部門正在進行整改;取得這樣的監督成果,體現了審計部門的履職正氣。但同時也希望,這不是發現挪用問題后的全部問責結果。權力自肥是食品安全大壩上的蛀蟲,不以有力的監督和問責預防、清除蛀蟲,就奢談公眾的食品安全感。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