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682|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奪命小蟲--蜱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9-9 08:4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京報報道:道了河南商城縣多人被蜱蟲咬后致死。河南省衛生廳昨日通報稱自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發現此類綜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
      鑒于目前這類患者病因尚不明確,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臨床癥狀,潛伏期1-2周,起初以疑似無形體病命名。大多急性起病,持續高熱,可達40攝氏度以上。今年5月之后,中國疾控中心暫將其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河南此次發現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5月至8月,發病年齡以40至70歲居多。據新華社消息,近兩年在山東省、湖北省等地也先后有類似病例報道。
      據了解,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陽市報告了首例疑似無形體病例以來,通過監測,截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發現此類綜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點集中在信陽市商城縣、浉河區、光山縣和平橋區。
      全溝硬蜱
      全世界已發現的蜱約800余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此次河南商城傳播疑似無形體病的,是全溝硬蜱。它為褐色,須肢為細長圓筒狀,廣泛分布于東北和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國森林腦炎的主要媒介。
      5月14日,商城縣人民醫院進行麻疹和無形體病的培訓。
      蜱蟲“怪病”揭秘
      核心提示
      在河南商城縣出現蜱蟲災害后,河南衛生廳疾控處副處長刁琳琪講述了國內研究無形體病的進展。
      2006年,安徽出現首例疑似無形體病。在之后的研究中發現,該病可通過蜱蟲傳播,也可通過血液傳播。感染后,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會產生并發癥,最后死亡。
      衛生部于2008年2月已制定了“無形體病的預防指南”,各地開展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識別能力,規范治療行為。
      中國疾控部門已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兩所大學合作,研究該病的病原體,但至今未將其分離出。
      黃玉浩
      河南鄭州報道
      9月8日,河南省信陽市衛生局召開了一場新聞通氣會,當地疾控專家告訴媒體,正在當地傳播的疑似無形體病,目前尚無法從根源上預防。
      這是從2007年,當地發現第一起疑似病例后,官方第一次就該病召開新聞發布會。今年夏天,在國家疾控中心的指導下,信陽對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醫生,集體進行了防治無形體病的培訓。
      更多的民眾,直到今年夏天,地方出現死亡病例后,才開始對無形體病有所了解。
      發現:4年前安徽首例
      國內有六個省市發生過疑似無形體病例,這些地區的特點都是山區或水域豐富的地方
      “嚴格來說,所有的無形體病患者,都是疑似病例。”河南省衛生廳疾控處副處長刁琳琪說,中國一直沒有從無形體病疑似患者和蜱的身上分離出病原體,使該病的治療缺少明確的診斷依據。
      無形體病的全稱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最早于1994年在國外被發現。最初,病原體被認為是查菲埃立克體,后來發現病原體是嗜吞噬細胞無形體。
      它會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細胞,引發熱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多臟器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動物宿主持續感染,是病原體維持自然循環的基本條件。國外報道,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的儲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類以及其他動物。在歐洲,紅鹿、牛、山羊均可持續感染嗜吞噬細胞無形體。
      自1994年美國報告首例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病例以來,近年來美國每年報告的病例約600-800人。
      2006年,我國在安徽省發現首例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疑似病例。
      信陽市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專家沈大勇介紹,國內有六個省市發生過無形體病例。這些地區的特點都是山區或水域豐富。
      該病臨床癥狀與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發生誤診,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衛生部自2008年就下發了《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簡稱“指南”),指南中稱,國內的儲存宿主、媒介種類及其分布尚需做進一步調查。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汴利介紹,為了成功分離無形體病的病原體,中國疾控部門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兩所大學合作,由后者提供技術支持。
      這項工作由衛生部國際合作司管理,還獲得了國家的項目資金。但目前無形體病的病原體還未分離出來。
      傳播:可通過血液傳播
      安徽病例顯示,與疑似無形體病患者有密切接觸的9人均發病,他們是家屬和醫護人員
      衛生部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已知的無形體病傳播途徑有兩種方式。
      它主要通過蜱叮咬傳播。蜱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宿主動物后,再叮咬人時,病原體可隨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
      但有研究發現,直接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等體液,有可能會導致傳播,但具體傳播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國外曾有屠宰場工人因接觸鹿血經傷口感染該病的報道。
      該病全年均有發病,發病高峰為5-10月。不同國家的報道略有差異,多集中在當地蜱活動較為活躍的月份。
      據專家介紹,信陽山區傳播疑似無形體病的蜱學名叫全溝硬蜱,以吸血為生。這種蜱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愛躲在茶葉背面。
      信陽當地盛產“信陽毛尖”綠茶,大多數茶農的腿上,都有被蜱咬后留下的傷疤。在村里每條狗的肚皮上,也經常可以翻檢到蜱。
      除了無形體病,蜱蟲還可以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和萊姆病等,這些病癥狀有部分類似之處,也給蜱傳疾病的早期診斷增加了難度。
      許汴利說,除了曾發病的信陽和南陽山區外,該省并沒有對其他地方的醫療機構進行同樣的培訓和監測。
      據專家介紹,安徽首例疑似病例就顯示了該病的傳染性。安徽廣德縣疑似“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死亡,也敲響了蜱傳無形體病的警鐘。
      在發病前,此人曾被蜱蟲咬傷右踝關節。他死后兩天,在其治療的安徽省蕪湖市戈磯山醫院,有9名與其有過密切接觸者發病,其中家屬5名,醫護人員4名。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汴利看來,蜱是一種很危險的毒蟲,但這就如蚊子一樣,“你明明知道它會傳播疾病,卻沒辦法將它滅絕”。
      預防:避蚊劑能防蜱
      衛生部2008年就已要求,各地開展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識別能力,規范治療行為
      在2007年之前,許汴利還沒有聽說過無形體病。“這病在教科書上沒有記載,人類對它的研究很有限。”
      但是通過對“無形體病預防技術指南”研究后,許汴利明白該病也是可防可控的。
      據專家介紹,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風險的主要措施。預防該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導公眾、特別是高危人群減少或避免蜱的暴露。他們可噴涂避蚊胺(DEET)等驅避劑,進行防護。
      在蜱棲息地活動時或活動后,應仔細檢查身體上有無蜱附著。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如發現蜱附著在身體上,應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蜱除去。因蜱體上或皮膚破損處的液體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不要直接用手將蜱摘除或用手指將蜱捏碎。
      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如發現動物體表有蜱寄生時,應減少與動物的接觸,避免被蜱叮咬。
      衛生部的“無形體病預防技術指南”中要求,各地應開展對醫務人員和疾控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發現、識別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能力,規范其治療行為;提高疾控人員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處置能力,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流行。
      據接受過培訓的醫生說,出現暴發疫情時,應采取滅殺蜱、鼠和環境清理等措施,降低環境中蜱和鼠的密度。
      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環境和物品,應進行消毒處理。一般不需要對病人實施隔離。
      治療:早發現是關鍵
      專家介紹,發燒后要密切注意血小板是否減少,延誤治療會引起并發癥
      在2007年,河南省疾控中心收到信陽上報的三個疑難病例。三個患者都是不明原因的高燒,伴嚴重的胃腸疾病。經檢測,他們的血小板和白細胞都有明顯的減少。
      “我們就組織了會診,接觸到了無形體病這個新病。”許汴利說,信陽的三個患者,是河南最早的疑似病例。
      解放軍154醫院,是信陽治療無形體病的定點醫院之一。據該院感染科主任崔寧介紹,兩三年來,在春天到秋天,不斷有農民來院治療無形體病。到2009年,病人開始明顯增多。
      “從去年到現在,我們治好了一百多個病人。”8月27日下午,崔寧說。
      國家疾控中心的培訓資料上顯示,該病感染人群范圍很廣。以17起疑似病例為例,他們中年齡最大的為78歲,最小19歲,40—60歲居多;都是農民,9男8女。
      據了解,該病很容易出現誤診。若延誤治療,患者可出現機會性感染、敗血癥、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腎衰、呼吸窘迫綜合征、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響病情和預后。
      崔寧認為若早發現了,就能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現并發癥。
      通常用的抗生素有兩種,四環素和強力霉素。
      強力霉素或四環素治療療程不少于7天。一般用至退熱后至少3天,或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回升,各種酶學指標基本正常,癥狀完全改善。
      “無形體病預防技術指南”中說患者應臥床休息,高熱量、適量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注意口腔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信陽解放軍154醫院的崔寧說,只要醫務人員重視,這個病的治愈率還是很高的。
      這種小東西太可怕了,雖說被咬后發病率只有萬分之一,但是不可大意。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曹錦萍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9-9 08:46:43 | 只看該作者
    這兩天也在看相關報道。正在關注!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9-9 08:50:00 | 只看該作者
    可憐的中國人,天災,還有這小家伙來搗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0-9-9 09:27:42 | 只看該作者
    看了新聞了,不可思議的怪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0-9-9 11:26:28 | 只看該作者
    很常見的啊,能傳播螺旋體病,立克次氏體病等。
    這次發病的病原似乎叫:無形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0-9-10 12:51:05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小玩意兒,還沒有蚊子厲害。蚊子我們都頂得住,還怕這個東西?注意防范就可以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0-9-13 14:21:45 | 只看該作者
    主要是不要出現誤診,不延誤治療,應該問題不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00:0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芦山县| 盐源县| 义乌市| 儋州市| 延津县| 洛川县| 永顺县| 合川市| 手机| 迁西县| 简阳市| 龙川县| 昭觉县| 民乐县| 武功县| 望城县| 泉州市| 平泉县| 玉山县| 平塘县| 东平县| 仁化县| 健康| 高碑店市| 荔浦县| 康定县| 灵丘县| 临泽县| 西昌市| 隆子县| 淳化县| 邻水| 建德市| 饶阳县| 上林县| 兴宁市| 张家川| 弋阳县| 武功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