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農村養豬,目前大都是母子同圈,而且在農村仔豬因拉稀造成的死亡率在頻頻上升,在豬場各方面疫苗保健作的全面,拉稀主要是細菌感染,而在農村疫苗保健似乎都不曾提起,相反拉稀的原因也比較多。
一,細菌感染,大腸桿菌感染,沙門氏菌大概在30%,一般的抗菌素均可治愈,如乙酰基甲奎,喹諾酮類集中藥散劑(白頭翁散)。
二,仔豬球蟲感染在20%左右,在農村做基層這一年來遇到的拉稀,拉治拉稀針數天不見效,反則按球蟲病防治,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豬舍潮濕引起在40%左右,農村豬舍大都是露天或半露天,下雨天豬舍潮濕,濕度過大,繼而造成細菌繼發感染,其治療上以控制豬舍濕度,足以控制仔豬拉稀率
四,病毒感染10%以下,在農村自然防御屏障比較好,一些烈性傳染病都不易發生。
在農村仔豬拉稀后農民以為是喝造成的冷水,繼而拉稀期間控制豬只飲水,造成仔豬攝水量不足,脫水比較快,甚至在農村的老獸醫也是如此認為,早成拉稀本不足以要命反而要了豬仔的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