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季大豆將收獲的節奏,大豆市場后市走勢顯得頗為關鍵。目前,市場關于大豆價格漲跌的言論已經鋪天蓋地,但從多空對峙的情況來看看漲者不在少數,由于不確定的大豆產量和后期可能的強勁需求都使得大豆價格走勢略顯神秘。
大豆總產預計低于去年 總體供應仍平衡
油世界預計,2010/11年度(9月到次年8月)全球大豆產量為2.573億噸,此前預計為2.541億噸,上年度產量為2.607億噸;其中,美國大豆產量為9340萬噸,此前預計為9100萬噸,上年度9140萬噸;巴西大豆產量6650萬噸,與此前預計一致,上年度產量685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5100萬噸,與此前預計一致,上年度產量550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1380萬噸,與此前預計一致,上年度產量1450萬噸。
油世界還預計,2010/11年度全球大豆用量為2.538億噸,此前預計為2.488億噸,上年度用量為2.374億噸。預計2010/1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為7230萬噸,此前預計為7660萬噸,上年度期末庫存為6880萬噸。
筆者認為,由于本產季市場經受了通脹預期、俄羅斯干旱、需求增長等因素影響,市場行為和心態受到一定程度沖擊,為此即使供應平衡的時代也會因強烈的看漲預期和對糧源的擔憂,勢必還會引發階段性大豆價格大漲的情況出現,市場結構很難通過市場自身得到平衡。
中國國儲大豆庫存水平高 成為潛在“殺手”
國家經過2年的國產大豆臨時收儲,目前國儲庫存充足。據統計,目前國儲大豆庫存總量已經超過600萬噸,植物油儲備也超過300萬噸。若按200萬噸/月消費計算,儲備植物油夠國內消費1~2個月。因此,國家完全有能力對油脂市場進行價格調控。關于國儲大豆要拋售的傳聞一直不絕于耳,每次的豆、粕、油漲價都伴隨國儲拋售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實現。
筆者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我國大豆收儲確實可以算得上是非常有遠見的。起初收儲是為了緩解產區豆農“賣豆難”的問題,而時至約2年后國際形勢風起云涌,潛在的災難為市場做多看漲提供強勁機會,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如果國內豆價要大漲的話我國政府已經有能力平抑過快的、不合理的上漲。
大豆價格因新豆上市或承壓下行期價已處于高位運行
通過對美盤大豆和連豆期貨的走勢來看,大豆期價已處于近兩年相對高位。其中美豆主力合約價格保持在1000美分/蒲式耳水平,按照08-09兩年的運行數據來看9月份期價下跌的可能性較大;連豆主力合約價格保持在4000元/噸水平,處于今年中等偏上水平。
面對新豆即將上市,市場供應量肯定會得到一定的緩沖。而關于產量方面的輿論,同樣也會作用到期現貨市場。現在的市場是敏感的,在多頭情結濃厚的形勢下供需平衡的結構很容易被階段性的狂熱所打破。
全球經濟環境復雜,美元走勢、石油價格、通貨膨脹等等因素無不是潛在的定時炸彈。對于后市大豆價格走勢,季節性規律能否戰勝強烈的投機行為?市場反季節走強是否出現?我想,這都會在這一個月伴隨產量的逐漸明晰,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檢驗。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