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兔瘟。
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癥,是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本病以侵害3月齡以上的青壯齡兔為主,發病率高達100%,近年來有幼齡的趨勢。
癥狀
最急性的往往突然抽搐慘叫幾聲而死;急性的病兔體溫升高到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食,數小時后體溫急劇下降,呼吸急促,驚厥、蹦跳,倒地抽搐。
剖檢
敗血癥變化,以各臟器粘膜出血為主。
預防 搞好免疫接種,用兔溫疫苗免疫,其免疫程序為:斷乳首免,用兔瘟滅活苗,每兔2毫升(加倍頸部皮下注射,為兔受母源抗體的影響),60日齡再用兔三聯或兔溫疫苗免疫一次,以后每過4-6個月免疫一次。
發生疫病后,必須立即采取隔離、封鎖、消毒措施,對疫區和受威脅區可用兔瘟疫苗加倍緊急預防注射。
治療
可用高免血清注射,同時注射抗菌素等藥物,防止繼發感染。
二、兔巴氏桿菌病。又稱兔出血性敗血癥,多發生于春秋季節。
癥狀
病兔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食,呼吸困難,流粘液膿性鼻涕,打噴 嚏,體溫升高,最后因瘦弱和衰竭而死。
病變
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和出血,氣管粘膜充血,肺義血、出血和水腫,并有許多壞死小點,心內膜有出血斑點脾臟及淋巴腫大、出血,腸道粘膜充血、出血。
預防
除加強管理,減少應激因素外,兔君每年用兔巴氏桿菌滅活苗預防接種,發生疫情時可對疫區和受威脅區緊急預防注射。
治療
慶大霉素每只兔4萬豈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或用抗菌靈肌肉注射。同時用增效菌靈散或百病治混料。此外,飼料內增加多處維生素和兔速靈增強兔體抗病力。 三、兔大腸桿菌病
是一種暴發性、死亡率很高的腸道傳染病。
病變
胃膨脹,多量液體和氣體,胃粘膜出血,腸粘膜和漿膜充血、出血、水腫,內充滿半透明膠凍樣液體。
預防
平時搞好兔舍衛生,定期進行消毒,定期投服痢特靈和土霉素等藥物。
治療
用氯霉素或抗菌靈肌肉注射,同時口服百病治和增效菌靈散,連用3天。 四、球蟲病 主要分為腸球蟲病和肝球蟲病。
癥狀
食欲驟減或抿食,精神沉郁,病兔由于腸膨氣,膀胱充滿尿液或肝大而呈現腹圍增大。后期幼兔往往出現神經癥狀,痙攣或麻痹,頭后仰,四肢抽搐,尖叫而死。
病變
腸球蟲病: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盲腸的腸粘膜充血、出血,腸粘膜上有許多小而硬的白色結節,有時有化膿壞死灶。肝球蟲病:肝表面及被實質內有白色或淡黃色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結節病灶。
防治
保持兔舍干燥,特別是陰雨時節要加強消毒。
藥物治療
在球蟲病暴發時可用氯苯胍、敵菌凈、球立殺等藥物混料喂服,預防或治療,效果較好。
五、螨病
又叫疥癬病,是一種外寄生蟲皮膚病。兔螨病多發生于秋冬季節,日光不足,陰雨潮濕時最適宜螨的生長繁殖和本病的蔓延。
癥狀 癢螨病主要發生于外耳管內,可引起外耳爛,滲出干燥或黃色痂皮,塞滿耳道如紙卷樣。病兔耳機下垂,不斷抬頭和用腳搔耳機;兔疥癬病,一般由嘴、鼻周圍及腳撲部發病、奇癢,病兔不停用嘴啃蹄腳部或用腳搔抓嘴、鼻等處。病變部出現灰白色結痂,使患部奕硬,造成采食困難,食欲減退,腳爪上產生白色痂塊,出現皮屑和血痂,兔迅速消瘦。
治療
剪毛去痂,涂抹疥螨一次凈,一次即愈。如發病率高,可用阿福丁皮下注射,成兔每只0.1毫升。環境用殺螨劑徹底消毒,病兔或新引進的兔要隔離一段時間,確認無螨病時再合群。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