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青飼料飼喂泌乳奶牛試驗 吳 進 東 佘 德 勇 (皖西學院化生系 安徽六安 237012)
摘要: 為了研究幾種飼草對奶牛產奶性能的影響,試驗選擇年齡、胎次、體重、生理狀況、產奶量、健康狀況相近的20頭奶牛,隨機分為4組(即對照Ⅳ組、試驗Ⅰ、Ⅱ、Ⅲ組) ,每組5頭,進行為期30d的飼養試驗。試驗Ⅰ、Ⅱ、Ⅲ組的飼料配方是在對照Ⅳ組的基礎上,分別用WL-323紫花苜蓿、普那菊苣和特高黑麥草替代野青草。試驗結果表明:幾種牧草均能顯著提高泌乳奶牛的產奶性能,其中WL-323紫花苜蓿、普那菊苣顯著優于特高黑麥草,特高黑麥草顯著優于野青草。Ⅰ-Ⅳ組的牛奶飼料成本差異顯著,分別為0.83元/kg、0.84元/kg、0.87元/kg、0.93元/kg。
關鍵詞:青飼料;泌乳奶牛;產奶性能;飼料成本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奶牛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優質青綠飼草供應嚴重短缺, 已成為制約奶牛產業發展, 影響奶牛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減低飼養成本并保持奶牛健康,生產出安全優質的牛奶,是關系到我國奶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為此,應大力推廣種植優質牧草飼養奶牛的發展路子[1]。為了更好地探索種草養牛的飼養效果,試驗探討WL-32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普那菊苣 (Cichorium intybus L.)、特高黑麥草( Lolium multif lorum Lam.)與野青草飼喂奶牛對其產奶性能的影響,討論分析它們對提高乳牛經濟效益的作用,從而篩選出適合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種植的草種,為種植優質牧草飼喂奶牛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與試驗期
試驗于2006年4月15日到5月14日在六安市億牛奶牛場進行,為期40天,其中從2006年4月15日到4月24日為10天預試期。
1.2 試驗設計
試驗選取年齡、體重、胎次、產犢日期、體況和產奶量基本一致的健康中國荷斯坦奶牛20頭,隨機分為4組(即對照Ⅳ組、試驗Ⅰ、Ⅱ、Ⅲ組),每組5頭,進行為期40d
表1 泌乳奶牛精料配方 單位:% 原料 | 玉米粉 | 豌豆 | 豆粕 | 麩皮 | 食鹽 | 貝殼粉 | 配比 | 50 | 15 | 10 | 23 | 1 | 1 |
的飼養試驗。各組奶牛每天同樣飼喂的是7.5kg自配日糧作為精料(其組成見表1), 10kg青貯玉米秸稈青粗飼料;不同的是Ⅰ-Ⅳ組分別用若干量WL-323紫花苜蓿、普那菊苣、特高黑麥草和野青草作為補充青粗飼料。
1.3 飼養管理及數據記錄
試驗中按照奶牛場生產規程進行飼養管理,做好疾病防治工作,試驗奶牛由專人定位飼喂,個體單槽飼養, 保證充足的飲水, 每日去運動場放牛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機械擠奶,每天擠奶3 次(6:30,12:30,18:30) 。奶樣的取法為按早:中:晚以4:3:3的比例將奶樣混合均勻作為一個樣品。預試期期間對20頭牛進行驅蟲防病,并對試驗組由少到多分別添加WL-323紫花苜蓿 、特高黑麥草、普那菊苣,逐漸使得各組都能正常采食。
1.4 測定指標
記錄奶牛日產奶量并抽檢奶樣, 按常規分析法測定奶樣產奶量和DHI測定項目(乳蛋白率和乳脂率);計算出各組牛奶的飼料成本并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1.5 試驗數據分析
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試驗各指標的增減平均值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
2 結果
表2 各組青飼料對泌乳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單位:kg/(頭•d)、%
1.png (16.1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31 14:08 上傳
注:同一列中標a、b、c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2.1 各組產奶量比較
由表2 看出, 所選三種優質牧草的產奶量均高于對照。各組產奶量平均增減值由大到小依次為Ⅰ組>Ⅱ組>Ⅲ組>Ⅳ組。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各組間產奶量差異顯著;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得:在產奶量方面,Ⅰ組與Ⅱ組間差異不顯著,兩組均顯著高于Ⅲ組和Ⅳ組,Ⅲ組產奶量顯著高于Ⅳ組。
2.2 各組乳蛋白率比較
由表2看出, 各組乳蛋白率平均增減值由大到小依次為Ⅰ組>Ⅱ組>Ⅲ組>Ⅳ組,與產奶量變化相一致。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各試驗組間乳蛋白率差異顯著。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得:在乳蛋白率方面,Ⅰ組與Ⅱ組間差異不顯著,兩組均顯著高于Ⅲ組和Ⅳ組,Ⅲ組和Ⅳ組的差異不顯著。
2.3 各組乳脂率比較
由表2 看出, 各組乳脂率平均增減值由大到小依次為Ⅲ組>Ⅳ組>Ⅰ組>Ⅱ組。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各組間乳脂率差異顯著。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得:Ⅲ組的乳脂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其他各組間乳脂率差異不顯著。
2.4 各組經濟效益分析
表3給出了試驗期各組精、粗飼料消耗量及成本,得出用不同飼草作青粗飼料補充料的Ⅰ-Ⅳ組的牛奶飼料成本分別為0.83元/kg、0.84元/kg、0.87元/kg、0.93元/kg,各組的牛奶飼料成本為Ⅰ組<Ⅱ組<Ⅲ組<Ⅳ組。與對照Ⅳ組比較,Ⅰ組、Ⅱ組、Ⅲ組的牛奶飼料成本分別降低了0.10元/kg 、0.09元/kg 、0.06元/kg。
表3 試驗期各組精、粗飼料消耗量及成本 單位:元、kg、元/kg 組 別 | 飼料相同部分成本 | 飼料不同部分青粗飼料及成本 | 總成本 | 產奶量 | 牛奶飼料成本 | 精料 | 部分青粗飼料 | 原料 | 質量 | 單價 | Ⅰ | 8.25 | 1.50 | 紫花苜蓿 | 35 | 0.15 | 15.00 | 18.10 | 0.83 | Ⅱ | 8.25 | 1.50 | 普那菊苣 | 40 | 0.13 | 14.95 | 17.89 | 0.84 | Ⅲ | 8.25 | 1.50 | 特高黑麥草 | 40 | 0.12 | 14.65 | 16.75 | 0.87 | Ⅳ | 8.25 | 1.50 | 野青草 | 50 | 0.08 | 13.65 | 14.81 | 0.93 |
3 討論與小結
3.1試驗表明所選的幾種牧草均能顯著提高泌乳奶牛的產奶性能,減少牛奶飼料成本,其中WL-323紫花苜蓿、普那菊苣顯著優于特高黑麥草,特高黑麥草優于之野青草。結合各牧草生物學特性,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優先推廣種植普那菊苣,再WL-323紫花苜蓿,再特高黑麥草。試驗中注意到奶牛的日平均產奶量在產犢后第10周后逐漸下降,呈現倒“V”形曲線[2]。供試奶牛均在2006年1月份分娩, 到試驗時已泌乳5個月左右, 產奶量呈下降趨勢, 但對試驗結果無影響。另外,在進行飼料成本比較時,只考慮產奶量,牛奶品質差異忽略不計。
3.2 飼喂WL-323紫花苜蓿的奶牛在產奶量、乳蛋白率顯著高于飼喂特高黑麥草的奶牛,但其乳脂率顯著低于飼喂特高黑麥草的奶牛,與飼喂野青草的奶牛差異不顯著。日糧粗蛋白含量是影響奶牛產奶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保持較高的日糧粗蛋白含量可以延長產奶高峰期[3、4]。WL-323紫花苜蓿干物質中粗蛋白含量達22%,是優質的蛋白質飼料,素有“牧草之王”美稱。同時WL-323紫花苜蓿中的蛋白質分子與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消化過程中得到了這些成分的保護,免遭瘤胃微生物的分解,給牛提供了更多過瘤胃蛋白質,這些過瘤胃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和牛奶中的氨基酸大致相同。盡管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能合成部分機體所需氨基酸,但一般情況下不能滿足產奶需要,而WL-323紫花苜蓿蛋白質中含有20種以上的氨基酸,包括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的氨基酸種類(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 [5],所以飼喂WL-323紫花苜蓿顯著提高蛋白率。乳脂率的變化與中性洗滌纖維(NDF)的含量和來源有很大的關系。WL-323紫花苜蓿粗纖維成分中含有較多的NDF,適量的NDF不但對健康有利,而且可以提高乳脂率。但由于產奶量同時也增加,所以乳脂率沒有顯著提高。普那菊苣號稱“奶牛的牛奶”,與WL-323紫花苜蓿對泌乳奶牛生產性能影響一致,因為其營養成分較一致。
3.3 飼喂特高黑麥草的奶牛在產奶量和乳脂率方面顯著高于飼喂野青草的奶牛。飼喂特高黑麥草可增加干物質的攝入量,延長奶牛泌乳高峰期,奶牛產奶量有所增加;同時特高黑麥草是一種高纖維飼料,部分粗纖維能被瘤胃內纖維素分解微生物降解成乙酸,進一步生成乙酰COA ,生成脂肪酸,繼而在乳腺細胞中形成甘油三酯,從而提高牛奶乳脂率[6]。雖然特高黑麥草易在瘤胃內降解形成菌體蛋白,增加蛋白總量,但由于產奶量同時也增加,所以乳蛋白率沒有顯著提高。
3.4 保持瘤胃健康是奶牛飼養和奶牛管理的出發點[7]。我國奶牛飼養普遍存在著精料飼喂過量而導致代謝疾病頻發的問題,選擇一種優質而廉價的牧草飼喂奶牛是減少代謝疾病發生的有效途徑,而且對提升奶牛的泌乳性能有很大的幫助,這值得牧草研究者和奶牛飼養者進行更深人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方勇,章紅兵.南方紅壤區種植黑麥草的效應研究[J]. 草業科學,2005,22(4):69-71
[2] 秦支銳.奶牛高效益飼養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106
[3] 趙明軒.紫花首蓓飼喂奶牛試驗[J].草業科學,2005,22(5):85-88
[4] 張濤,胡躍高. 苜蓿產品在奶牛日糧中的應用[J].中國草食動物,2003,5:39-41
[5] 黃虎平,李志強. 苜蓿干草的蛋白質營養特性[J].中國乳業 , 2003, (09):23-25
[6] Lofgreen P A,Warner R G. lnfluence of various fiber sources and fractions on milk fat percentage[J]. J. Dairy Sci. 1990, 5:296
[7] 王吉峰,王加啟. 泌乳奶牛日糧精粗比對飼料瘤胃降解率及生產性能的影響[J].2004,31(7):3-5
Experiment about Dairy Cattle with Different Forage Crops
WU Jin-dong SHE De-yong
(Biochemistry Department,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
Abstract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veral forage crops on milking performance of dairy cattle, 20 dairy cattle , whose age、 reproductive experience 、body weight 、physiological status 、milk yield and body condition were similar , were select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 namely control group(Ⅳ) ,experimental groups including group Ⅰ~Ⅲ, each group had 5 cattle. Period of feeding experiment was 30 days. Based on the diet of control group ,diet of Ⅰ,Ⅱand Ⅲ experimental groups used WL-323 Medicago sativa L.、 Cichorium intybus L.、 Lolium multiflorum Lam. to substitute wild gras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ll of these forage crops we selected could improve milking performance remarkably. The groups used WL-323 Medicago sativa L.、Cichorium intybus L. were better than others and the group used Lolium multif lorum Lam was better than the group used wild gras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st of feed of these 4 groups and the cost of feed ofⅠ-Ⅳ group was 0.83yuan/kg、0.84yuan/kg、0.87yuan/kg、0.93yuan/kg respectively.
Key words : forage crop;dairy cattle; milking performance;cost of feed
作者簡介:
吳進東(1974-),男,漢族,現為皖西學院化生系講師,植物學碩士,主要從事草業科學方面的教研工作。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