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具有消化飼料中的植物纖維,將其分解轉化為揮發性脂肪酸,供身體利用,還具有把飼料中的非蛋白氮合成優質蛋白質,同時轉化為牛肉和牛乳的功能。這種功能是由奶牛瘤胃微生物和奶牛的生理機能相互協調形成的“瘤胃恒定性”實現的。這一“瘤胃恒定性”如果發生紊亂,即會引起疾病,如酮病、氨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瘤胃臌氣、前胃弛緩、瘤胃酸中毒等。近年來,隨著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人們為了提高奶牛的產乳量,在奶牛飼養上,大都采取多給精料的方法,有時甚至采取非草食畜的飼養管理方法飼喂奶牛,致使奶牛瘤胃代謝發生紊亂,從而引發各種病癥。
1、奶牛瘤胃酸中毒
奶牛過多的采食精飼料(如玉米、大麥、燕麥、馬鈴薯、谷子或高粱等)時,會引起瘤胃內容物的乳酸濃度升高和PH值下降。據資料報道,瘤胃內容物的pH值降到5.0左右時,即抑制唾液分泌和瘤胃蠕動,因此使中和乳酸的唾液量減少,瘤胃內容物的pH值亦趨降低。當瘤胃內容物的pH值降到3.88時,乳酸量可達2.9克/100毫升。由于乳酸量的增多,使瘤胃液的滲透壓明顯上升,致使大量體液經瘤胃壁滲入到高滲透壓的瘤胃,機體迅速脫水,在短時間內使紅細胞壓積升高40-50%,同時,瘤胃中乳酸逐漸被血液吸收,使血液乳酸含量增高,發生酸中毒。這種脫水、酸中毒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據報道,過食碎玉米或大麥的奶牛,由于血液發生急劇酸中毒,可使病牛在30分鐘左右死亡。
2、皺胃(真胃)疾病
從近年來的國內外報道資料來看,奶牛的皺胃病(如皺胃積食、皺胃變位或扭轉以及皺胃糜爛等疾病)明顯增多,主要與飼喂精料過多有關。
史密斯的研究已證實,皺胃糜爛、潰瘍的發生與過多飼喂高碳水化合物飼料有關。當過多飼喂這類飼料時,則會引起瘤胃酸中毒,瘤胃中的高酸度高滲透壓的瘤胃內容物進入皺胃后,對皺胃粘膜發生慢性剌激,引起潰瘍和糜爛。
3、乳脂率降低
乳脂率的高低,決定于所給飼料的質和量。波維爾曾報道,多給精料,限制粗料可使乳脂率降低60%。這主要是瘤胃內丙酸產量高于乙酸,即乙酸和丙酸的比值降低到2以下是乳脂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過多喂給高碳水化合物飼料,丙酸產量增加,肝臟糖生成增多,而產生多量萄萄糖和草酰乙酸,將血中乳脂原料的乙酸、丁酸、β羥基丁酸等導入氧化過程,致使供給乳腺生成乳脂肪酸的原料不足。二是由于飼喂高碳水化合物飼料,丙酸生成增多,肝臟糖生成增多,血中葡萄糖濃度升高,從而胰島素分泌增加,致使血液中乳脂肪原料的高級脂肪酸,向脂肪組織蓄積,向乳腺供給減少。
綜上所述,奶牛飼喂精料過多,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可引起瘤胃酸中毒、皺胃病和乳脂率降低,而且可能引起谷物性臌脹、蹄葉炎、前胃弛緩、瓣胃阻塞、瘤胃積食等疾病,嚴重影響奶牛的健康和經濟效益,養殖戶應該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精粗飼料的合理搭配,精料供給量一般不超過60%,精粗比例以40%~60%:60%~40%為好,要根據奶產量進行調解,最好以苜蓿干草代替部分精料效果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