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燃燈 我從神話小說的角度談一談燃燈,主要依據是《西游記》、《封神演義》,因為這二本小說都提到燃燈,《封神演義》中為燃燈道人,《西游記》中為燃燈古佛。首先我在此鄭重申明一下,我所提到的燃燈只是小說人物,不牽扯道教和佛教經典,也不作為對道教和佛教的評論,只能算個文字把戲而已。 燃燈是個謎。 燃燈是燃燈道人時,其身分是個謎。沒有證據說燃燈道人是玉虛門人,但是闡教中人是肯定的。在《封神演義》中可以看出,燃燈道人身分比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輩分低,可又比元始天尊親授的“十二金仙”高,個中復雜,很難理解燃燈在闡教中的身分和地位。 在《封神演義》中,我認為有六個人和封神沒什么關系,但又十分熱心。那就是女媧、陸壓、燃燈、西方教主、準提道人、袁洪。 封神和女媧沒什么關系,書中介紹女媧熱心是因為紂王題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有“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央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的記載,有人就說“女媧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我以為不對。無論女媧是“太上老祖”還是“太上道祖”的化身,都不能認為“女媧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顧名思義,“太上老祖”或“太上道祖”都比“太上老君”輩分高,同時還有下文:“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太上老君”是收藏者。 封神和陸壓也沒什么關系,陸壓和女媧是一個輩分的。民間云:“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先有鴻鈞后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
陸壓道君比鴻鈞早三年。陸壓道人幫姜子牙,姜子牙還不認識陸壓是誰,還稱他“道兄”,當然后來改稱他“老師”了。陸壓熱心是因為閑,無聊出來散散心。 西方教主、準提道人和封神沒什么關系,熱心是想占便宜,封神一事令許多高人(西方有緣之客)去了西方。 封神和袁洪更沒什么關系,袁洪是個猴子,愛湊熱鬧,死了就死了,連個神位都沒弄上。所以也有人猜想孫悟空是袁洪,因為感覺冤枉就大鬧了天宮。 最后說燃燈,封神和燃燈也沒什么關系。燃燈沒在十二代弟子中,犯不著惹紅塵,熱心是為了什么?定海珠是其中一個原因。 燃燈是燃燈古佛時,其輩分高。燃燈怎么會高如來一輩呢?這就和老子化胡為佛有關了。再看《西游記》,老君多次提起化胡為佛,如“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表面是夸金剛琢,實際是為化胡為佛作廣告宣傳。如對化胡為佛沒有異議,那么輩分就好排了,佛和十二代弟子一輩,燃燈就高佛半輩,成了上古佛,所以連觀音也是七佛之師了。 《西游記》有個難題,就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洞主須菩提祖師是誰?說法不一,有認為須菩提祖師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這樣簡單,二人名字相同。但懷疑的人很多,有人說須菩提祖師是準提,有人說須菩提祖師是太上老君,還有人須菩提祖師是通天道人。 《西游記》還有個絕世高人,那就是浮屠山山主烏巢禪師,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曉得過去未來之事,傳三藏《多心經》一卷,法力高強,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舉鐵棒望上亂搗,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因《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稱傳三藏《多心經》的是定光佛,可以斷定烏巢禪師是定光佛,也就是燃燈古佛。 烏巢禪師是燃燈古佛讓我靈機一動,須菩提祖師會不會也是燃燈古佛,很像。 須菩提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這十二個字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燃燈最早是闡教中人,闡教第一代弟子是廣成子,符合“廣”,如來也是他的弟子,符合“如”。燃燈在靈鷲山元覺洞修行,符合“圓覺”二字。《神魔志異·靈獸篇》記載了三眼靈猴,為燃燈古佛座下護法,西方須彌山所出,聰慧頑劣,壽逾千載,遂開靈目,能見千里,能御草木土石。這好像和孫悟空有些關系。燃燈有定海珠,孫悟空有定海神珍鐵,都是定海的法寶。也只有須菩提祖師是燃燈古佛,才會“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孫悟空能偷到仙丹就是因為“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無人看管的緣由。在《封神演義》中,還沒有佛教之說,佛教的前身就是西方教。為什么西方教更名為佛教?西方教和佛教有什么區別?因為西方教當時力量小,稱西方教就是穩住道教,后闡教和截教火拼,西方教趁機壯大,壯大后就不滿足屈居在西方了,更名為佛教,就名正言順進軍中土了。燃燈上古佛圣誕為八月二十二。 《西游記》記載“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沒說燃燈古佛在寶閣上,說明燃燈古佛有許多法身供奉。北京云峰山相傳是燃燈古佛傳經布道的地方,因此被稱“第一古佛道場”。河南西峽顯密圓通燃燈寺是我國古代至今唯一的以供奉燃燈古佛為主的佛教道場,民謠曰:“東蓮花,西燃燈,中間有座阿婆城”,西燃燈就是指燃燈寺。四川成都三峨山信相寺(又為米母院,現名燃燈寺)供奉有生鐵燃燈佛一尊,其身108個穴位處,各鑄有一窩狀大孔,孔內置燈。據說善男信女燃其燈而病自怯,甚是靈驗。云南紅河建水城東門外也有個燃燈寺。 《封神演義》記載“世間有三處,有三盞燈:玄都洞八景宮有一盞燈,玉虛宮有一盞燈,靈鷲山有一盞燈”,看來燃燈指路是功德無量的善事。西峽谷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西通秦隴,南達荊襄,行人來往甚密,燃燈寺的照明燈,照徹山上山下,為行人指路。燃燈道人也許因“燃燈”而得道號,難怪燃燈道人(古佛)受人尊敬。 燃燈佛舍利塔在通州北端運河西岸,據考證,該塔始建于南北朝時北周的宇文氏時期,距今1300多年的歷史。唐朝以來,歷代皇家都有重修。現在看到的塔是清康熙35年(1696)重修的,高56米,周長38米,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面八角十三層。 古樸在新浪博客上撰文稱在河北省趙縣柏林寺的正北方約200米處(現在是趙縣農貿市場)挖到燃燈之墓,那一年大概是1964年。有一塊刀形石塊,擦拭中顯現出篆書“燃燈之墓”,整個墓道的每塊磚下都至少鋪墊有八枚銅錢。據說在石家莊方圓200里內有三座燃燈道人的墓穴,但真偽性無從考證。 燃燈是佛教重要人物,萬佛之祖,許多謎團有待專家進一步考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