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中小型奶牛場建設越來越多,面臨的飼養管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中小型牧場日常飼養管理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選購優質奶牛
目前中小型奶牛場在選購奶牛時往往貪圖便宜而購買其他奶牛場產奶性狀不確實的個體,這些個體生產性能差、經濟效益低。選購奶牛時應到飼養管理規范、信譽高、規模大的國有或國外牧場。選購的奶牛以中等膘情為宜,不要選購過肥奶牛。奶牛的乳房應前伸后展,呈浴盆狀,其乳頭分布勻稱。選購奶牛時還應查看奶牛場的奶牛檔案,包括系譜檔案、病歷檔案、防疫檔案等,挑選具有優良系譜且防疫檔案記錄良好的健康牛。
二、合理搭配飼料
中小型奶牛場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飼料種類往往較為單一,特別是冬春季節嚴重缺乏優質干青草和青綠多汁飼料,而冬春季正是奶牛產奶高峰期和適配期,需要優質、營養豐富的飼料,因此必須注意飼料的多樣化,重視青干草、青綠多汁飼料的貯備與供應,同時調整精料中各營養成分的含量,以滿足奶牛的生產需要。奶牛的飼料配方必須隨著奶牛自身的狀況而調整,不能一成不變,否則既浪費飼料,又影響生產性能。在泌乳期,由于精料成本占整個飼料成本的比例很大,因此精料的飼喂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奶牛產奶的多少以及經濟效益的高低。奶牛日糧中精料所占比例一般應小于50%,以保證日糧中粗纖維含量不低于13%,一般高產奶牛每天精料的飼喂量應小于10公斤。
三、加強日常管理
中小型奶牛牧場應做到飼養管理規范化,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切合自己實際的日常操作程序,并嚴格執行,不隨意更改,尤其要做到奶牛的飼喂、擠奶時間與擠奶次數不能隨意變化。在擠奶期間要搞好環境衛生,堅持天天清掃牛欄和運動場,定期刷拭牛體和清洗用具。擠奶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
四、讓奶牛安全度夏和越冬
夏季天氣炎熱,為了將由氣溫的升高而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奶牛生性耐寒怕熱,奶牛的采食量在高溫時下降,這時應注意合理搭配飼料,多喂青綠、鮮嫩、多汁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②盡量將飼喂時間調整到早晨和晚上;③給奶牛飲用清潔的深井涼水,加大尿液排泄量,以減少因大量出汗而造成的體液損失;④注意牛舍的通風換氣;⑤要注意滅蠅、滅蚊,及時清理牛舍糞尿,定期對牛舍進行消毒。
冬季過度寒冷時,要加強奶牛營養,還要注意保溫,防止溫度過低給奶牛產量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北方高寒地區要預防乳頭凍傷,不要讓奶牛飲用結冰的冷水,以免造成奶牛嚴重的乳房炎和消化道疾病。
五、重視干奶期的飼養
中小型奶牛場一般對泌乳奶牛的飼養管理比較重視,但往往忽視干奶牛的飼喂管理。實際上,奶牛干奶期的飼喂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奶牛下一個泌乳周期的生產性能。泌乳牛尤其是高產奶牛在產奶滿1個周期305天后應有60天左右的干奶期,以便為下一個泌乳高峰打基礎。不能因為奶牛在干奶期不產奶就不重視飼養管理,這樣會嚴重影響奶牛以后的生產性能。干奶期每日給奶牛飼喂精料2-3公斤、優質干草2公斤以上,對于膘情不好的奶牛,還應適當增加營養全面的精飼料的飼喂量。在干奶期最后兩周應及時降低日糧中鈣、磷的含量(日供給量控制在鈣60-80克、磷60克),以刺激奶牛產后對礦物質的吸收,預防產后發生疾病。
六、重視蹄肢病的預防
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由于蹄具有堅實的角質趾殼,因此具有保護知覺部和支持體重的功能。奶牛肢、蹄的健康,是實現高產,保證穩產的有力保證。目前,肢蹄病已在奶牛業中成為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統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疾病。我國每年因肢蹄被迫過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總數的15%-30%。損失巨大,因此除了加強奶牛飼養管理,做到營養充足和平衡、環境清潔舒適外,還要堅持夏季每周兩次藥浴,堅持每年兩次的修剪蹄肢,及時治療和護理奶牛蹄肢病,減少損失。
七、嚴格預防和控制乳房炎的發生
任何一次乳房炎都不同程度地損傷泌乳組織。乳腺組織任何部位的損傷都會引起奶牛產奶性能不可挽回損失。發生乳房炎后,牛的攝入幾乎沒變,而最明顯的變化是她的產出,進而引起經濟效益的降低。
除少數情況外,沒有一種治療能明顯恢復產奶性能的損失和消除乳房炎的影響,而預防卻是唯一的途徑。
八、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傳染病防治條例
每年春、秋季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結核和布氏桿菌病檢疫,撲殺發病牛只,每年按國家發布的免疫程序進行口蹄疫疫苗預防注射,定期進行預防驅蟲,防止奶牛傳染病的流行。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