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養豬生產中,母豬生產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養豬的經濟效益,所以對母豬生產中常遇問題做好解決,對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是十分有益的。母豬在生產中常有以下幾方面問題,母豬產后不食;母豬產后缺乳;母豬癱瘓及其不孕。那么怎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防治呢?
1、 母豬產后不食
母豬產后不食是母豬分娩后常發生的一種消化系統紊亂,食欲減退為主的臨床綜合癥狀。
1、1病因與表現癥狀
消化不良型:因母豬產前精料喂得過多,或突然更換飼料,加重胃腸負擔所致。病豬體溫正常,食欲不振,糞便營養不良型:因妊娠和哺乳母豬飼糧中缺少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所致。病豬病程較長,早期表現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結膜蒼白、被毛粗亂無光、糞便干燥而少、體溫正常,但也有的體溫稍下降,嚴重者臥地不起。
低血糖缺鈣型: 由于產仔數量多、泌乳量大、血液中葡萄糖、鈣的濃度降低、引起泌乳減少、仔豬吃奶不足而騷動不安,干擾母豬休息,導致母豬消化系統發生紊亂。病豬精神不安、興奮和沉郁交替發生、不愿站立、有的肌肉震顫、有的反應遲鈍、食欲廢絕、行動遲緩、甚至跛行或癱瘓。
外感風濕型: 由于分娩時環境,氣候惡劣、舍圈寒冷潮濕,致使母豬發生感冒、風濕癥及其他疾病,從而引起消化機能減退。病豬體溫稍高、結膜潮紅、肌肉關節疼痛、常呻呤嘶叫,病程長者肌肉關節麻木,出現不同程度跛行,大便栗狀、小便短而黃,食欲漸減最后不食。
產后感染發熱型 :分娩時氣溫過高、環境不潔、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所感染,一般產后3~5d得病,病豬體溫高達41℃,臥窩不起,戰栗怕冷,呼吸急迫、結膜發紺,陰道內流出腥臭帶血黏液、頻頻排少量的尿,尿液混濁不清,主要是分娩后尿路和子宮感染,從而影響食欲減少或絕食。
1.2 防治措施
a、 對消化不良型的病豬以調節胃腸功能為主,結合強心補液療法。胃蛋白酶10g、稀鹽酸10ml、食母生40片、溫水適量、胃管一次灌服,每日1次,連用2~3d。或用人工鹽用量為50g/100kg體重,復合維生素B30片,陳皮酊鈉咖10ml,一次靜注,每日1次。
b 、對營養不良和低血糖缺鈣型,應以補糖、補鈣、補磷為主,加強營養,結合調節胃功能o 10%葡萄酸鈣100ml,10%~25%葡萄糖500ml,維素C5mlx 10支,混合靜脈注射,連用2~3d。或50%葡萄糖40ml,20%安鈉咖10ml,維生素Bl 10ml,一次靜注。
c 、對外感風濕型,可用10%水楊酸鈉溶液20~50ml,50%葡萄糖溶液40ml,分別耳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3d。
d、對產后感染發熱型的病豬,可用等滲糖鹽500ml,加入復方5甲氧嘧啶20~40ml,地塞米松20ml,混合一次耳靜脈注射,一般2次體溫恢復正常。對尿道有膿性分泌物的病豬可沖洗子宮滅菌消炎,排出子宮內腐敗物。將病豬前高后低仰臥或側臥保定,以輸精管代替導管插入子宮內,用注射器緩慢注入0.05%新潔爾滅溫溶液進行沖洗。待導出液呈透明后,向子宮內注10%鹽酸環丙沙星注射液l00ml。一般沖洗3次即可.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