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不但考驗秋糧的收成,還煎熬著各路糧商們。
黑龍江安達市昌德村農民葉建波連續迎接了幾撥糧商后,前幾天他終于經不住一名安徽糧商的軟磨硬泡,把家里去年剩下的500斤玉米賣掉了。
雖然現在距北方糧食收獲的季節還有一個多月,但眼下在黑龍江的糧食產區,糧商們的身影已經開始出現在田間地頭和種糧戶的家里。
糧商們積極收糧正是看中了糧食背后的漲價。而夏糧收購價格“高開高走”,也為1個月后就要登場的秋糧收購埋下了伏筆。
2010年入汛以來,國內南北水災不斷,東北等主要秋糧產區保產增收壓力巨大。加之全球糧食價格高漲的狂潮席卷而來,對國內糧價構成了雙重壓力。
俄羅斯、烏克蘭相繼宣布暫停糧食出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期貨價7月份因此上漲42%,創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專家白明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隨著中國糧食進口量的增長和國外資本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國際糧價的上漲對中國糧食市場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目前糧價上漲的預期依然強勁。
搶糧一觸即發
盡管距離秋糧豐收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已經可以看到糧商收糧的身影了。
黑龍江雙城縣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大縣。幾天前,一場暴雨再次不期而至。雙城縣長勇村村民王忠和看著自己種植的15畝玉米,萬分焦急。他告訴記者,黑龍江地區雖然沒有像吉林受災那么嚴重,但是近日來連日暴雨,對秋糧的搶收還是造成很大的影響。
7月份以來,暴雨洪水給吉林省秋糧生產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不僅很多農田被毀,更有不少農田出現漬澇現象,農田積水嚴重,給秋季糧食豐收預期蒙上一層陰影。由于目前吉林省玉米正處于揚花授粉期,多雨的天氣也容易造成一定的減產。截至8月3日,吉林省洪災共造成1881萬畝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373.5萬畝。
在夏糧收購價格“高開高走”的陰影下,加上洪災影響,很多農民已經開始產生了惜售心理。也許正是嗅到了這些,各路收糧大軍已經開始提前出手。望著雨中的玉米,王忠和對記者說:“這些玉米雖然要過一個月才能收上來,但已經有很多人打它們的主意了?!?br />
這些人既有本地的糧販,也有南方過來的糧商。“現在糧食俏得很,糧商們想方設法地在爭購。根本不用自己雇車把糧食拉出去賣,不用出門就可以把糧食賣掉。”王忠和說。
他自己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的收購價算下來,他這15畝地最后能賣3000元,這一年總算沒白忙活。
葉建波告訴記者:“前幾年都是到了糧食收獲的季節,才有一些糧販子上門收糧,但這段時間村里操外地口音的糧商多了起來。這些人十里八村地來回走,比當地的農民還關心莊稼的長勢?!?br />
國內外糧價走高
王忠和們感到了糧食收購開始緊俏,但是他們并不知道一周前俄羅斯一道糧食出口禁令導致了全球糧價的上漲。
今年7月至8月6日,澳洲飼用大麥、美國CBOT小麥主力合約價格分別飆升83%和49%,漲幅歷史罕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世界小麥主產區遭遇旱災,其中俄羅斯受災面積達1000萬公頃;另一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則受蝗蟲災害影響,百萬畝大麥、小麥絕收。8月5日,俄羅斯宣布從8月15日起至12月31日,全國禁止出口糧食和糧食產品。
俄羅斯的糧食出口禁令引起了全球的恐慌。而一向奉行糧食自給自足的中國,也多少受到了影響。
8月10日,越南糧食協會主席Pham VanBay公開稱,中國購買越南大米以彌補國內的不足,目前采購總量預計已達60萬噸。他還表示,沒有想到中國進口量會如此巨大,不過,60萬噸只是預估數據,目前尚無準確數據,也還沒有關于越南糧食安全方面的官方預警。另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中國今年還從美國進口約120萬公噸玉米。
可見,今年中國的糧食格局比較復雜:外國糧食市場飆升,國內夏糧收購價也水漲船高,呈現罕見的“共振”。在剛剛結束的夏糧收購中,由于收購主體多樣化,農民惜售,糧商哄抬,國家糧食儲備部門幾乎無糧可收。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7月份,全國主產區糧食收購價格、36個大中城市糧食零售價格總體穩中小幅上升。主產區小麥平均收購價為每50公斤(下同)98.66元,比上月上漲1.21%;稻谷平均收購價格為109.32元,上漲0.44%;玉米平均收購價格為91.81元,比上月上漲1.98%。
下半年仍預期上漲
內憂外患之下,推高了下半年糧價上漲預期。
夏糧、早稻減產,秋糧農時推遲,氣候異常,使得我國全年糧食存在減產風險。特別是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北方多個糧食主產區遭遇水災,早稻生產受影響。
今年中國夏糧產量接近去年水平,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70%以上,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取決于秋糧。奪取秋糧豐收,引起國家高度重視。
8月1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糧生產的政策措施。農業部當天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迅速抓好政策措施落實,認真做好當前農業生產各項工作,努力奪取秋糧豐收和全年農業有個好收成。
雖然目前對中國遭遇的西南大旱、南方與北方洪災,對糧食生產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現在還不得而知,但一些機構對于“三季度糧食價格可能增長、CPI或攀高點”的預期卻越來越濃。
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分析報告指出,如果中國國內平均糧食價格在現有基礎上再上升30%,而其他條件不變,將使中國的CPI上漲到9.5%。食品價格上漲是導致CPI高企的主因之一。
本報記者從北京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東北圓粒大米的平均批發價格為每斤2.038元,較上周上漲0.038元,漲幅1.90%。
夏季行將結束,大米逐步進入銷售旺季,加工企業也陸續恢復生產或提高加工量,但農民存在惜售心理,收購稻谷不暢,只能用提高價格來收糧。而天氣因素等也使運輸成本出現上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