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模仿,從不想超越。”
——一業內人士說,我國的微生態制劑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技術與10年前并沒多大區別,而不少廠家都是盯著眼前的一點小利益,想賺快錢不想做長久生意,不舍得也不愿意多花些財力物力研究開發新產品。
“誰在清明前投蝦苗,飼料與藥物都要收他現金。”
——湛江水產動物保健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海坤說,清明前天氣不穩定,投蝦苗失敗率高,搶在這個時候投苗的養殖戶都是為了博取早賣蝦博取高價,賭博心態較重,養殖成功率低,如果賒銷,給經銷商與企業帶來巨大風險,敗壞行業風氣。
“對蝦沒病也要當有病來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卓佳說,現在的養殖環境中,病毒普遍存在,即使放養不攜帶病毒的蝦苗也不能解決發生病毒病的問題,為以防出現病毒病造成重大損失,養戶能做的就是把投養的蝦苗當作帶有病毒進行養殖。
“中國蝦業期盼行業總舵主揭竿而起。”
——良之隆凍品行董事長朱長良說,近10年來,中國的對蝦產業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整個市場十分混亂,沒有哪個大企業能有巨大的號召力,引導整個行業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做老大要更像老大。”
——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總經理樊旭兵說,有的對蝦加工企業擔心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市場,提高對蝦的認知度后,卻要被一些企業搭便車,不掏一分錢就可分享因此帶來的市場效益,于是不愿意大力投資宣傳對蝦產品。他說,這是狹隘的想法,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獨占整個市場,龍頭企業就應該帶頭,而且由此產生的效益,受益最大的還是帶頭企業。
“打價格戰拼成本,我們永遠做不過小廠。”
——湛江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德文說,現在國內的水產品加工市場混亂,小廠家活得瀟灑自如,大廠家卻寸步難行。他認為,這主要是小廠家生產成本低,而大廠家卻賣不出高價,在沒有品牌認可的市場上,大廠家怎么經營也做不過小廠家。
“今年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使用全價料的豬場,發病不嚴重,而使用預混料的,普遍病得很厲害。這之間是不是有什么微妙的關系呢?媒體可以做個調查。”
——雙胞胎集團副總裁李建寧在接受南方農村報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全價料可能在防病方面更有優勢。另據中國飼料行業協會第一季度統計,第一季度,由于玉米價格上漲,我國豬濃縮料和預混料產銷量同比下降,而全價料產銷量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
“現在我們都是按說明書指導用量的兩倍用藥。”
——南海區漁藥經銷商老黃告訴記者,做了十多年獸藥經銷商,現在反而不會賣藥了,受水產養殖環境惡化和賴藥性影響,按以前的用法用量已經不再有效,只有建議養殖戶加大用量。
“現在才開始選擇羅非魚立體養殖的人都是被逼的。”
——由于羅非魚出口不暢、行情低迷,為降低養殖成本和投資風險,立體養殖成為不少養殖戶的選擇,這其中也不乏曾經純投料的養殖戶。他們表示,羅非魚是一種外向型水產品,出口水產品的檢驗檢疫要求很嚴格,分分鐘鐘都可能因藥殘問題而不能出口,而現在選擇立體養殖這種有藥殘風險的模式,都是形勢所迫。
來源:南方農村報-養殖寶典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