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聊一聊羊的熱應激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熱應激?熱應激是指環境溫度超過動物等熱區內的舒適區上限溫度,導致體內產熱與散熱失衡所產生的一系列生理與行為機能上的負面反應。那么什么又是動物的等熱區呢?等熱區是指恒溫動物主要借物理調節和行為調節即可維持體溫正常的外界環境溫度范圍。如果氣溫升高,機體散熱受阻,物理調節不能維持體溫恒定,使體內蓄熱和體溫升高,而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的代謝率可增加10-20%,這種由于高溫所導致代謝率升高的起始環境溫度稱為“上限臨界溫度”。如果氣溫下降使散熱增加,而物理和行為調節又無法使動物保持體溫正常,需要通過提高代謝率來增加產熱量以維持體溫的恒定,這種由于低溫所導致代謝率升高的起始環境溫度稱為“下限臨界溫度”。下限臨界溫度與上限臨界溫度之間的環境溫度即為等熱區。在等熱區范圍內,尤其是在舒適區內,家畜用于維持的能量最小,用于生產的能量最多,家畜對飼料的轉化率最高,生產力也最高,動物的抗病力最強,飼養成本最低。但是,臨界上限溫度受到下述因素的影響而會發生改變:年齡,品種,營養水平,生產性能,以前對溫度的適應狀況,羊舍條件,體況,形態學的變化,行為等。濕度、太陽輻射、風速和蔭蔽情況等環境因素還增加了確定臨界上限溫度的復雜性。綿羊的臨界上限溫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毛被厚度的影響。一般認為在饑餓狀態下,山羊的等熱區為20~28℃,綿羊為21~25℃。還有就是什么是舒適區呢?在等熱區內尚有一個舒適區范圍。在舒適區內,畜體代謝產熱剛好等于散熱,不需要物理調節就能維持體溫正常,家畜感覺最為舒適(見圖1)。
超過舒適區上限溫度,動物就會開始出現熱應激。超過舒適區上限溫度愈高,熱應激反應程度就愈嚴重,導致出現中暑。羊處于熱應激狀態時,其機體產熱增加,維持需要提高,飼料報酬降低,生產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可能降低抵抗力和免疫力,導致羊只生長緩慢、生病,甚至中暑死亡。高溫還導致母羊發情征兆不明顯,公羊的異型精子數增加及性欲降低,胚胎早期死亡,最終使繁殖力下降。如果熱應激所產生的熱量不能順利散發的話,就會造成體熱蓄積、呼吸加快、體溫上升,最后發生羊的中暑。
雖然高溫環境會使動物產生應激反應,但是環境的濕度也是很重要的應激源。高溫時,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加,身體真正感受到的溫度會超過實際溫度,這就是體感溫度。因而采用熱指數(溫度加濕度)較之單獨依靠溫度是對熱應激更為準確的評估方法。有的學者認為,羊對于熱指數的容忍限度與人的相似(圖2和圖3)。例如,如果濕度不超過65%,綿羊可以容忍超過43°C的高溫。山羊較能適應的溫度是0-30°C。如果溫度上升到30°C (85°F) ,而相對濕度超過60%,則山羊山羊開始出現中等程度的熱應激反應。
山羊和綿羊較之豬、牛等家畜的耐熱性強。山羊的耐熱性好于綿羊,這是因為山羊身體的水分保持能力較強,汗的蒸發速度較快,基礎熱代謝較低,呼吸頻率較快,皮膚溫度較高,心率恒定,心輸出量(在單位時間內,通常為每分鐘內,心室搏出血液的有效容量,等于心搏排出量乘該單位時間內心跳的次數)恒定。皮膚松軟和耳朵松垂的山羊耐熱性更好。安哥拉山羊的耐熱性很差。雖然淺色被毛個體易于被曬傷,但深色被毛個體更容易出現熱應激。粗毛綿羊的耐熱性要好于細毛羊或半細毛羊。脂尾羊有較好的耐熱性。歐洲綿羊品種通常耐熱性較差,這是因為其四肢短、體軀較矮、耳朵短而厚、皮膚緊繃和毛被厚密。歐洲山羊品種的耐熱性也不如熱帶山羊品種,例如努比羊較之于瑞士山羊品種更易于出汗,因為大量出汗的皮膚維持了相對低的皮膚溫度,從而對于呼吸次數增加的剌激強度就不如出汗少的溫度相對高的皮膚。肥胖羊的耐熱性差。有角羊較之無角(或去角)羊更易散熱。幼年和老年羊的耐熱性不如成年羊。營養不良羊的耐熱性也差。
羊中暑的臨床征狀:羊只顯現遲鈍,萎靡不振,蹣跚行走,勉強或甚至不能站立,唾液分泌增加,張嘴呼吸,鼻翼煽動,熱喘呼吸,呼吸頻率超過50次/分鐘(正常次數為綿羊12-20 次/分鐘,山羊10-30次/分鐘),結膜充血,瞳孔放大(早期),瞳孔收縮(晚期),食欲不振,心率增加,脈搏弱而快,心率超過120次/分鐘(正常心率為綿羊60-120次/分鐘,山羊70-135 次/分鐘),體溫過高(直腸溫度超過40.5°C,正常直腸溫度為綿羊38.5-40°C,山羊37.6-40°C),脫水,因出汗而導致鉀、鈉的過多排出,公羊的陰囊過度松垂。當羊出現無精打采,呆滯,懶散,無生氣,冷漠等現象就是亞臨床熱應激征兆。尸檢發現腦水腫,迅速腐爛,大面積的血管擴張。羊只處于熱應激的最重要征兆就是體溫與呼吸頻率增加及精神消沉。
羊中暑的治療:如果發現山羊中暑,就要及時處置。如果羊能行走,并走向陰涼處,就應測定體溫。體溫超過40.5°C,馬上用風扇進行環境通風,用冷水浸沒身體以降低體溫,冷水灌腸,冰敷或者酒精涂擦。如果在15-20分鐘內癥狀減輕,羊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要確信體溫降低到40°C以下,并繼續觀察幾個小時直到它的活動正常。并在情況穩定后繼續監測羊的行為、體溫、脈搏和呼吸。非妊娠個體可以給予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1-2毫克/公斤,靜脈注射)治療。脫水使體內正常的水平衡和電解質平衡被破壞,需通過大量飲水或補液以保持正常水合作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500 毫升 , 50克/升葡萄糖生理鹽水500毫升,碳酸氫鈉50毫升,安鈉咖10毫升 。受到熱應激影響的羊應置于蔭涼處,并保持通風。如果公羊有異形精子出現,就需要進行49-60天的精子重復檢查。受到熱應激影響的羊應剪毛。
羊中暑的預防:預防的目的是使羊只保持涼爽。毛用羊在炎熱季節前應剪毛。公羊陰囊上的羊毛應剪去。羊應維持良好的體況。飼喂地點應當蔭涼。在羊躺臥區域的上方應噴水霧降溫。飼喂地點噴水霧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在高溫高濕天氣只應在早晨對羊進行有關的處理活動。應提供微量元素礦物鹽和清涼的飲水。羊的飼喂應在早晨和晚上進行。高凈空并且房脊開窗通風的羊舍更有助于羊的涼爽。如有可能,羊舍設置風扇,使舍內空氣能緩慢流動。防止在夏季產羔,因為羔羊對于熱環境更為敏感。
熱應激羊的飼養:降低飼草與谷物之比能夠減少熱應激羊的熱負荷。這是由于飼草較之精料產生更多的瘤胃發酵熱。可是,也要注意精料含量高的日糧對于生產性能和瘤胃功能的負面影響。飼喂一些脂肪也可以減輕羊的熱應激,因為對于反芻動物來說,脂肪的熱增量小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飼喂脂肪的負面問題是鈣的需要量增加。這是由于生成了脂肪酸鈣,導致可利用鈣的減少。補飼重碳酸鈉對于生產性能可能是有益的。這是依據如下的假說:當熱應激動物的呼吸加快時,由于二氧化碳的迅速損耗而使通過唾液分泌的緩沖能力下降。補飼碳酸氫鈉還能糾正瘤胃PH值低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于熱應激動物飼喂高精料日糧和反芻功能下降造成的。熱應激可能導致鈉、鉀、氯的不足,以及鈣、鎂某種程度的不足。這是由于高熱條件下采食速度的降低造成的。由于鈉、鉀、氯是維持熱應激羊身體滲透壓平衡所必須的,高于NRC需要標準(NRC, 1981 )的補飼可能是有益的。
1.JPG (142.8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9 11:26 上傳
圖1 等熱區和臨界溫度圖示
2.JPG (237.6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9 11:27 上傳
圖2 熱指數表 最上面一行是相對濕度,最左面一列是華氏溫度。 溫度(oF)與濕度(%)交叉處即為熱指數。 不同熱指數環境下可能出現的熱平衡率亂: 熱指數80-90 °F
長時間處于這種環境下和身體的活動可能會導致疲勞。 熱指數90-105 °F
可能發生日射病、中暑痙攣和中暑虛脫。 熱指數105-130 °F
很可能發生日射病、中暑痙攣和中暑虛脫和可能發生熱射病。 熱指數103 °F以上 持續處于這種環境下,非常可能發生熱射病。 日射病是指在炎熱季節陽光長時間直接照射頭部后,引起腦膜充血和腦實質的急性病變,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嚴重障礙的現象。 熱射病是指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 動物機體產熱多而散熱少,體內積熱,體溫過高,由于熱量散失障礙而造成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的一種病理現象。
3.JPG (317.1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9 11:27 上傳
圖3 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換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