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央視《新聞1+1》就“漲價”做了專題報道。商務部3日也發布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比前一周上漲0.3%,是連續第6周上漲。網民們紛紛發貼,訴說物價上漲之害。城里人說物價漲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農村群眾;農村人說物價漲了,種啥養啥都賠本。筆者認為,物價上漲不只傷害了農村群眾,傷害了城市居民,物價上漲嚴重傷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今年全國夏收小麥依然實現連續七年增產。各地市場價格均不同程度高于國家最低收購價。盡管今年小麥增產價高,但生產成本上漲更快,農民增收有限。8月1日 的人民日報《豐收之年話糧價》載:河北農民宋志良家的6畝小麥,大約收了近5500斤,單產超過900斤,比去年略有增長。按照宋志良給記者粗算:由于今年小麥苗情不好,水、肥都較往年用的多,每畝地大概要花400元;柴油、勞務、農藥、種子等價格上漲,每畝小麥成本達525元。雖然比往年增收50多元,但成本還是增加30余元。在宋志良看來,小麥增產的部分是成本增加所所致。
江西省婺源縣長降村養豬專業戶詹桂發無奈地對記者說道,“去年肉價下跌,損失了好幾萬,本指望今年肉價回升能賺回來,誰知菜市場的肉價漲了,養豬場的出欄價卻始終漲不上去。”現在農村很少有人養豬,飼料等成本價格漲得翻了一番多,所以養豬不掙錢,一年下來基本上是白忙。肉價貴,貴在販賣過程中,因此養豬行內有“養豬的不如販豬的”之說。
近日,有著“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收儲價格已經到逼近了每市斤7元的價格。金鄉縣是我國大蒜生產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那么飛漲的蒜價果真為蒜農們帶來了增收?來自金鄉縣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的消息稱:目前,蒜農手中的大蒜已經很少,尚未入庫的大蒜大部分都囤積在大大小小的蒜販子手中。近期價格的暴漲,更大程度上是二、三道販子惜售所致,對蒜農增收并無太多促進作用。
糧價漲了,糧農未曾得到多少實惠,肉價回升了,豬農也未嘗到甜頭,蒜價漲了,蒜農依舊未實現增收。這就是物價上漲下農村的真實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物價上漲對以工薪階層為代表的城市居民生活的影響。物價上漲,就是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的飛漲。其中的食品以及水電等服務性消費等,是城市居民每天必須的“剛性”消費,直接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工薪階層可謂一日三餐都需要消費。面對物價上漲,已經N年未漲工資的公務員群體、行政事業單位等工薪階層的生活已經是捉襟見肘。“什么都漲了,就是工資不漲”,是許多雙就業家庭都難以承受的生活重壓。
據《世界財經報道》報道:重慶、成都、昆明、南寧、武漢、長沙、鄭州、西安、沈陽等國內二線城市5—10年房價將進入“萬元”時代,相比五、六年前的房價,諸多二線城市的房價幾乎都翻了一番。因為一線城市房市泡沫化高、投資風險大,許多的投資熱錢已經進入安全度和投資回報率較高的二三線城市,促進了二三線城市房價的急劇上漲。
日常剛性支出價格飛漲,是在挑戰城市居民的“抗擊打”底線,也許等不到主裁判喊停,脆弱的城市居民們,已經被物價上漲的重拳擊倒在生活的拳擊臺上。而房價的急劇上漲,則還要讓已經倒在地止的城里人繼續“被按在地上一層層地揭皮”!
此前有專家表示:除恢復性上漲因素外,個別行業協會和企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加劇了食品價格的上漲,轉嫁成本增支壓力;少數企業和經營者串通漲價、合謀漲價;有的企業趁機哄抬價格,這些行為都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對價格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國《價格法》第30條規定:“當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部分價格采取限定差價率或者利潤率、規定限價、實行提價申報制度和調價備案制度等干預措施。”。政府調控物價,本來有法可依。但為什么調控卻如此之難呢。
物價上漲,嚴重破壞了社會和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形象。有的群眾質疑,政府連蒜價都調控不了,還談什么調控房價?穩定市場?而有些地方甚至將物價局戲稱為“漲價局”……
物價監管是政府應盡之職,面對物價迅猛上漲,執政者理當保持警醒并有所作為。因為物價上漲不只傷害了農村群眾,傷害了城市居民,歸根結底,物價上漲傷害最嚴重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聯合早報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