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典故,傳說明朝一歷城縣令因不滿當時朝政,憤而離職在神通寺出家,他的年輕女兒也跟隨而來,在尼姑庵出家法名明喜,為父親洗衣服,徒弟問其這樣做的原因,明喜說,父親的養育之恩我們必須好好回報,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后來人們把神通寺后的這個泉起名為滴水泉,明喜為父親洗衣服的泉為涌泉。
另一種是:中國人教人向善,講“善有善報”。教育人要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方面的經典例子莫過于“銜環結草”的典故。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 顆(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又《后漢書·楊震傳》“楊震字伯起……父寶”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華陰黃雀》:“寶(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后以“銜環結草”為感恩報德的典故。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永吉縣口前洪水遇難者數人.......
可憐的一對 父子 被洪水沖走了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