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hywan 于 2010-7-29 16:05 編輯
轉自畜牧商貿網站:中國畜牧街
雞住白細胞原蟲病是血孢子蟲亞目的住白細胞原蟲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血孢子蟲病。本病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發生,特別是南方地區較普遍,但是去年我們偶爾在陜西可見,但今年在陜西常呈地方性流行,對雞生產危害嚴重,常引起大批生產性能異常,特別是潮濕不標的雞舍如不能準確診斷,損失較大希望引起養殖戶重視。
病原
雞住白細胞原蟲分為卡氏白細胞原蟲、沙氏白細胞原蟲和休氏白細胞原蟲3種,我國已發現了前2種。卡氏白細胞原蟲是毒力最強、危害最嚴重的一種。住白細胞原蟲寄生于雞的紅細胞、白細胞等組織細胞中。卡氏白細胞原蟲的發育需要庫蠓參加,發育可分為裂殖發育、配子發育和孢子發育三個階段。第一、二階段的大部分是在雞體內完成的;第二階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階段是在庫蠓體內進行的。當庫蠓叮咬雞時,將含有成熟孢子的卵囊輸入雞體內。子孢子從卵囊中逃逸出后,首先寄生于血管內皮細胞中,發育為裂殖體,每個子孢子至少形成十幾個裂殖體。內皮細胞被破壞,釋放出的裂殖體隨血流轉移到腎、肝、肺及其它器官中寄生。裂殖體在上述器官內繼續發育成熟,裂殖體破裂,釋放出許多球形的裂殖子。這些裂殖子可以再進入肝實質細胞形成肝裂殖體,或被巨噬細胞吞食,從而發育為巨型裂殖體;或進入紅細胞、白細胞,開始配子體發育。肝裂殖體和巨型裂殖體可重復2-3代,形成的裂殖子再進入配子發育。裂殖子進入紅細胞、白細胞發育,最后形成大、小配子體被庫蠓帶入胃中,迅速在胃壁發育形成大、小配子,結合形成合子,逐漸長大成為卵合子,繼而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內含有許多孢子,聚集在庫蠓的唾液腺內。庫蠓吸血時,便可傳染給雞。
流行特點
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北方以7-9月份我高發季節。本病多發生于雛雞危害較大,一個月齡左右的雛雞發病嚴重,死亡率高,母雞感染后,個別發生極少死亡病例,多數耐過后,雞只消瘦,產蛋率下降,甚至停產。
臨床癥狀
病雞表面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羽毛松亂,拉黃綠色的糞便或血便。病雞雞冠蒼白暗紅無力,腳軟或輕癱。急性病例發生咯血但極少見現在多以不典型的危害較大出現,呼吸困難,倒地掙扎而死。母雞的癥狀較輕微,產蛋減少或停止,時間可施至一個多月。
病理變化
病死雞剖檢的顯著特征是:冠白,全身性出血,肌肉及某些內臟器官有白色小結節,骨髓變黃。全身性出血包括皮下出血,胸肌和腿肌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各內臟器官廣泛出血,特別多見于肺和腎,嚴重的可見兩則肺充滿血液,腎包膜下有大片血塊。心、脾、胰及胸腺也見有出血點,腭裂常被血樣粘液充塞。有時氣管、胸腔、嗉囊、腺胃、肌胃及腸道也見有出血斑點。胸肌、腿肌等淺部及深部肌肉,以及肝、肺、脾等臟器常見到白色小結節,結節為針尖大或粟粒大,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的界限。
診斷
根據發生季節、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初步作出診斷。確切診斷須作實驗室檢查: 1.用病雞的血液和臟器(如肝臟)制成涂片,經瑞氏或姬姆薩染色,顯微鏡檢查,可見到一些血細胞內含有住白細胞原蟲的配子體,這些細胞往往顯著增大,形狀改變。 2.肝、腦組織的病理切片常可發現巨型裂殖體或小的裂殖體。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