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玉米市場已經漸漸進入了傳統青黃不接的時期。與此同時,市場上對天氣的炒作也并未停息,除常規干旱對作物的影響之外,今年南北各地洪澇災害頻現對玉米的生長及流通影響也不容忽視。天氣條件甚至可能成為助推連盤玉米期價短期繼續走高的動力,從而也將加速國內現貨市場的反彈進度。具體分析如下:
一、遼寧、吉林產區暴雨已轉為洪澇災害,玉米生長將受威脅
目前,吉林省玉米抽雄完畢,陸續開始進入授粉階段,其中四平地區率先進入大面積授粉階段。由于近期持續性的降雨,導致吉林省中東部地區降雨量偏大,局部低洼地塊玉米已經有減產情況出現。如果降雨持續,將面臨洪澇威脅。另外,低溫陰雨天氣對即將開展的揚花-授粉也將產生一定影響,多數農戶開始擔憂繼續的降雨對后期玉米產量的威脅。
7月19日-21日,遼寧全省大部地區出現了集中強降雨過程,降雨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是1994年以來強度最大的一次。強降雨主要造成鐵嶺、沈陽、鞍山、盤錦等遼河沿岸兩側發生嚴重內澇災害,造成農田大面積過水,水沖沙壓導致部分農作物傾斜或倒伏,低洼地塊積水內澇嚴重,局部地區耕地被沖毀,從而對當地玉米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我國南方洪澇災害影響范圍進一步加大,部分地區玉米到貨受到影響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7月21日16時,7月份以來的南方洪澇災害范圍及影響程度進一步加大,已造成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12省(市)5793.1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95.6萬公頃,其中絕收面積61.7萬公頃。南方洪澇災害不僅對當地糧食生產產生了影響,同時還對部分地區農產品的物流運輸造成不利影響。由于南方諸省連降大雨,受此影響一部分鐵路班次出現了取消或者延誤的情況,以致上述地區的玉米鐵路到貨量明顯減少。
三、天氣因素仍會成為近期國內玉米期貨市場的炒作要素
期貨市場交易遠期合約,是對未來市場供需狀況的反映,自今年國內進口玉米啟動后,市場看漲預期有所緩和,資金進場謹慎,而缺乏資金推動,連盤玉米期貨市場表現乏力。不過,雖然低價的進口玉米會對國產玉米價格走勢產生一定制約,但如果北方玉米產區繼續出現不利天氣,屆時期貨市場仍有可能借機炒作,進而推動期價上漲。
目前,在北方產區高溫天氣褪去之后,各地頻頻出現暴雨天氣,異常天氣輪番登場。由于農作物生長對天氣的依賴性極強,這也為玉米期貨市場的天氣炒作提供了素材。近期南方暴雨尚未平息,東北的遼寧、吉林等省又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遼寧及吉林均是玉米主產區,如果后期暴雨天氣持續,玉米生長將受到不利影響,可能推動期價上漲。
綜上所述,天氣因素的炒作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推動連盤玉米期價的上漲,而隨著近幾周國儲玉米拍賣成交價格的不斷回升以及現貨市場優質玉米所占比重的持續下降,期貨價格的上漲將會逐漸向現貨市場傳遞,并進一步推高國儲玉米拍賣成交價。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正展開今年的第二波上漲行情。目前除了關注國內各地天氣變化外,南方港口美國玉米的到貨情況也值得市場關注。
作者:芯田 來源:中華糧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