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鎖無所事事的生活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了。上次的忙碌還要追溯到6月初。那時工人們剛剛把收儲來的4.6萬噸加工完畢。之后,孫加鎖就給他們放了假,什么時候再開工,誰也沒有準信。
黑龍江省祥源油脂有限公司是2008年新建的油脂加工企業,日加工能力為千噸左右。孫加鎖是這個公司的副總經理。“我們算是停工比較晚的,斷斷續續堅持到了6月初。有些企業今年就沒有怎么開工。”7月13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在這期間,孫加鎖也嘗試著向豆農收大豆,繼續開工。但1.64元/斤左右的價格實在是提不起農民出售的欲望。這個價格不僅比國儲價格低了2毛多,甚至降到了農民的成本線之下。
即便如此,“即使收來了也是賠錢,收得越多賠得越多。”現在,祥源油脂豆油和豆粕的出廠價已經跌至3.6元/斤和2750元/噸。“我們每噸會賠80元-100元。如果豆油能賣到3.65元/斤,豆粕2800元/噸,我們還能正常運轉,給工人開工資。”看到勢頭不對的孫加鎖,在收購了幾千噸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為了節省開支,孫加鎖也只能給工人們放假了。放假之后,他只需要支付工人們60%的工資,每人六七百塊錢,總共200人。
其實,孫加鎖在同行中并不是最慘的。被列入加工企業補貼名單的依安黃淮油脂有限責任公司今年基本上沒有怎么開工。日加工率為200噸的企業開工率還不足1/4。
“這種狀況已經連續第2年了,去年開工時間僅為1個半月,加工了幾千噸大豆,賠了200萬元。前年就建好的日加工能力1200噸的新生產線至今也沒能啟動。”依安黃淮總經理吳東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開工率不足,長時間停工停產的現象在黑龍江油脂業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據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統計,如今停工停產的黑龍江大豆壓榨企業已經達到了7成。
“今年停工停產和往年有所不同,與國儲關系不大。壓榨企業并非無豆可用。只不過是價格過低,農民惜售。”王小語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價格過低則與進口大豆的大量進口不無關系。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進口大豆連續刷新了原來的月度進口紀錄。上半年已累計進口大豆2590萬噸,同比增長了17.2%。大豆到岸價也從每噸1.9元-1.95元/斤跌至目前的1.67元/噸左右。“據此計算,黑龍江大豆壓榨企業要想達到盈虧平衡點,大豆價格應在1.62元/斤左右。”王小語說。
對于下榨季的情況,上述兩位企業主表示,還要看國家是否對進口大豆進行限制,以及收儲政策是否繼續,會如何調整。這些政策的出臺會直接影響壓榨企業的生存狀態。
所幸的是,即使在過著“茍延殘喘”的日子,大豆壓榨企業也沒有出現大規模退出的跡象。王小語表示,每年只要保證兩三個月開工時間,大豆壓榨機器就不會受到影響。剩余的幾個月企業主可以給工人們放假,每個月只需要支付較低的生活費。王小語說,“更重要的一點是,企業可以向上、中、下游逐利。例如,壓制豆農和貿易商,從他們手中低價收購大豆;降低工人工資甚至直接解聘。
吳東君也表示,只要每年能加工2萬噸大豆,就能保證全年的運營。“產業鏈條上利益分配不均也影響到了大豆產業的正常發展。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王小語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