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發

樓主 |
發表于 2010-7-2 17:55: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jlchunjian 于 2010-7-2 19:48 編輯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發病后嚴重影響人體機能、逐漸喪失勞動學習能力甚至死亡,有傳染性。結核病主要由呼吸道感染,通過結核病人咳嗽、咳痰、大聲說話所產生的飛沫傳播。每個傳染性結核病人一年可以傳染15人以上。結核感染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人體除了頭發和牙齒以外,其它任何部位都可以感染結核,尤以肺結核最為常見。肺結核俗稱“癆病”。
我國是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結核疫情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結核病的特點:
感染者多:我國約有5.5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
肺結核病人多:約450萬,其中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約150萬;
新發病人多:04年年新發肺結核病人約97萬,09年約150萬,其中傳染性肺結核約65萬例。
農村病人多:80%的病人在農村,75%的病人是中青年;
死亡人數多:我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傳染病。
從結核桿菌感染的免疫學來講,結核桿菌感染肺部后,能被肺泡中的巨噬細胞很快吞噬,沒有被充分激活的巨噬細胞,不能摧毀被吞噬的結核桿菌。巨噬細胞的充分激活,需要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參與。而T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強弱。所以說結核桿菌感染后出現三種結果:1 細胞免疫能力正常,清除細胞內結核桿菌:不發病;2 細胞免疫能力低下,不能清除細胞內結核桿菌:發病;3 細胞免疫能力一般,細胞內殘留結核桿菌:潛在感染。
所以,是否有效地抵抗或清除結核感染、阻止發病,發病后經過化學藥物治療能否及時痊愈,免疫功能的強弱是關鍵。而免疫功能的調節改善,對于結核病的治療和預防是至關重要的。對于結核病人,在進行規范化學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之以有效的免疫調節藥物,增強病人的免疫力,能夠加快愈合速度、提高治愈率。對于潛在感染者,如再感染或免疫力受損低下(如其它疾病、營養不良、過度緊張疲勞)的時候,就有可能發病。因此,對潛伏感染者以及和傳染性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病人家屬,為防止發病,通過提高免疫力(尤其是針對結核的特異性免疫)實施潛在性結核感染治療是必要的。
化學藥物能夠殺滅絕大多數感染的結核桿菌,無法殺死殘留在細胞內的結核桿菌,很容易導致結核病的復發。再加上結核桿菌普遍耐藥,單一的化療模式已難以抵擋結核病的死灰復燃。因此,WHO在其90年代“結核病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的白皮書中,提出了化學療法與免疫療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案。在免疫療法中,WHO推薦的唯一免疫治療劑是母牛分枝桿菌制劑(微卡)。
什么是微卡?
微卡是一種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制劑,母牛分枝桿菌是一種無毒、無致病性的細菌,和結核分枝桿菌有許多共有的抗原。微卡是采用了專利技術、將母牛分枝桿菌培養后破碎并滅菌、經凍干而制備的注射劑。各種能夠刺激免疫的抗原充分暴露,所以安全性好、快速高效。
微卡的主要作用:
微卡是雙向免疫調節劑,對免疫低下和亢進均有治療和調節作用,能夠顯著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水平,尤其是針對結核的特異性細胞免疫水平。通過T淋巴細胞,充分激活巨噬細胞,殺滅感染的結核桿菌,啟動并增強保護性免疫應答;同時有效阻止和控制病理損傷性免疫應答。
微卡的臨床應用:
各種結核病人化學治療的輔助免疫治療。
結核高危人群的潛在性結核感染免疫治療。
結核菌感染高危人群:
⒈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⒉兒童及青少年中PPD強陽性者;
⒊已受結核菌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糖尿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等);
⒋工作或者居住在一些高危場所的人員(如醫院,收容所,勞改所,監獄,老人院,供AIDS感染者使用的場所)。
在輔助治療腫瘤、乙肝、哮喘、過敏性皮炎鼻炎、皮膚病等方面,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
微卡的用法用量:
初治結核病療程6個月,2周注射一次,共12針;
耐藥及難治結核病患者療程為9-12個月,共18-24針;
潛在性結核感染高危人群共用藥3至6針;
微卡的安全性:
微卡已臨床應用300多萬人次,不良反應發生率0.1%。主要表現為輕度皮疹、低熱、注射部位紅腫硬結,均為一過性反應,可自然恢復。未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P1020617.JPG (4.57 M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7-2 19:40 上傳
P1020618.JPG (4.27 M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7-2 19:43 上傳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和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