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投資的張先生最近把目光放在了一株綠色的小草--苜蓿上。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在張先生看來,使用苜蓿等優質飼草為奶牛提供廉價優質粗蛋白來源將越來越成為國內奶業的一種趨勢。因此,投資苜蓿種植應該大有前景。
不過考察一圈下來,他有些氣餒:“現在瞄準這塊的人和企業太多,苜蓿價格已經水漲船高了。”
“其實,現在不光是苜蓿,還有羊草等牧草飼料,價格都在拼命往上漲。不光價格高,而且量少。”上海錦晟奶牛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惠明也告訴記者。究其原因,他答道:“牛多起來了唄!”
被發現的苜蓿
內蒙古黃羊洼草業有限公司正是苜蓿升值的獲益者。
在這家企業擔任市場部經理的暴向東告訴記者,公司是內蒙古最大的苜蓿草生產企業。目前,公司一半的苜蓿草來自自己種植,一半則自農戶手中收購。
在過去幾年中,苜蓿一噸的價格僅為1000元左右,然而到了2009年,這個價格均勢被打破?!皬?009年開始,苜蓿價格就躥上去了,一噸漲了400-500元,有的一噸能賣到2000元左右!”
與此同時,苜蓿的銷量也節節上升。黃羊洼草業僅去年一年,銷售了7000多噸的苜蓿,同比增加了50%.主要銷給種植戶以及伊利、蒙牛等企業。
對于苜蓿為何受寵的原因,暴向東認為有兩點。“首先,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乳品企業都開始自建牧場,對牧草的需求增加;其次,苜蓿很特別,能夠提高蛋白質等指標,還能提高產奶量。”
這樣的說法得到奶牛飼養者陳惠明的認可。他告訴記者,此前一些地區,特別是散戶,都習慣用玉米秸稈喂牛,價格便宜,但是對牛奶品質并無提升。也正是在這種狀況下,為了達到乳企一些高蛋白的要求,才出現了添加三聚氰胺等惡性事件。
而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國家針對食品安全一系列措施的出臺,運用優質牧草提高牛奶質量已經成為共識?!笆秤密俎2荩膛5牡鞍缀科骄芴岣?.1個百分點以上;而且,苜蓿能將奶牛產奶高峰期延長一些。”
事實上,2008年后,包括蒙牛、伊利等全國各大乳企,都喊出了優質牧草的口號。據蒙牛宣稱,在蒙牛的生態草原牧場,就種植著從世界各國引進的優質牧草,包括被譽為“牧草之王”的加拿大紫花苜蓿、新西蘭的菊苣草、以色列黑麥草等12國優質牧草,確保奶牛有最全面的營養攝入。
一家大型乳企的內部人士也表示,由于目前苜蓿是奶牛飼養必須有的,“所以我們選擇美國的優質苜蓿來進口”.
苜蓿爭奪戰
進口苜蓿正是目前國內苜蓿需求企業的主要來源。
陳惠明的牧場也是一直使用進口苜蓿。在他看來,進口苜蓿不容易發霉,易于儲藏,而且蛋白質含量高。
而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進口苜蓿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國產苜蓿種植面積的大幅減少。此前,國內本有多家大型牧草企業,但是由于當時市場對這塊并不重視,需求缺乏,導致這些企業因為虧損而陸續倒閉。
“以前有的公司一種就是十幾萬畝,現在幾萬畝都不多了。”有統計數據稱,從國內看,為全國奶牛養殖提供苜蓿商品草的主要省份是甘肅、寧夏、河北和內蒙古,總供應量不足10萬噸。而目前,僅全國較大規模奶牛場所需要的苜蓿商品草就在50萬噸以上。
因此,相比進口苜蓿草每噸2000多元的價格,盡管國產苜蓿價格仍相對便宜,但“有價無市,根本沒有什么貨源,包括蒙牛等企業都在進口苜蓿草”。
近年來,中國從美國進口苜蓿產品的區域在擴大,省份在增加,進口的數量在增長,價格也一路飆升。數據顯示,2007~2008年度,廣東、上海、天津、河北等地進口美國苜蓿近1萬噸,到牛場價格每噸2200元;2009年,除上述省份外,江蘇、福建和重慶三省市也首次加入到進口美國苜蓿的行列中來,重慶從美國進口苜蓿草826.26噸,福建100.633噸,江蘇250噸,進口價格每噸已達到2400~2600元,高的達到2800元,這一價格遠遠高于從美國進口玉米的價格。
這也正是張先生看到的投資機會。但他表示,已經有很多企業或者個人涉足這一領域。比如北京三元下屬的三元種業,幾年前已經開始了苜蓿草的種植。
“目前國內市場上確實呈現苜蓿漲價的情況,也有很多投資者在關注這個產業。”上述乳企的人士也透露,盡管企業目前沒有涉足苜蓿的種植,但是如果未來的趨勢是進口價格越來越高,企業經營壓力太大的時候,“我們也會考慮在國內想辦法”。
但他同時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苜蓿草的一個難題是土地?!梆B牛用地,種草也用地,現在地價很高,因此種植也并不是易事。”
供不應求的牧草們
不僅僅是苜蓿。供不應求的還有羊草等傳統牧草。
“現在羊草的價格和以前不好比,以前一噸才800元,現在翻了一倍,一般都要1500元以上?!标惢菝髡f。
家在吉林松原的沈亞麗是為陳惠明提供羊草的經銷商。今年也是她遇到的最好的年份:“嚴重供不應求!”她告訴記者,一個原因在于去年的干旱使得羊草產量減少,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牛的比以前多了很多”.
沈亞麗最重要的客戶就是位于沈陽的輝山乳業。據她介紹,原本輝山乳業有40多家奶牛場,但三鹿事件后,企業開始發力牧場建設。到今年為止,輝山乳業的奶牛場已經達到70多家,“今年還在增加中”.“現在很多地方都沒有貨。”她說。
事實上,企業不斷開建的牧場,正是包括苜蓿、羊草等供不應求最重要的原因。
以蒙牛為例。三聚氰胺事件后,打造超大型牧場成為蒙牛乳業的工作重心。蒙牛副總裁、新聞發言人姚海濤曾對記者介紹,超大型牧場指的是上萬頭規模的牧場。到去年年底,蒙牛聯手現代牧業等已經在全國擁有了11個超大型牧場。一年之前,這個數字還僅為5-6家,同比翻了一番。
“大牧場”的思路在轉板紐交所的飛鶴乳業身上也得到響應。其董事長冷友斌宣稱,飛鶴欲在5年內投資40億元建設10個萬頭國際標準化示范牧場。
但另一方面,國內牧草的建設卻遠遠跟不上需求的提高。王丁棉表示,除了前述的苜蓿草種植面積大量減少外,其他草種的種植也相比以前減少,“專門做牧草的公司也不多了”。
“根本原因,還是以前政府對這塊并不重視,補貼不明顯。此前一些牧草企業的垮掉,就是被銀行貸款壓死的?!?/td>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