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奶粉事件以后,為使我國奶業渡過難關,從中央到地方重視程度之高、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國奶業浴火重生,恢復之快、發展之好始料未及。從生產形勢看,全國奶牛存欄呈持續恢復的勢頭,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奶牛存欄數1254萬頭,同比增長4.29%。一季度全國牛奶產量800多萬噸,與去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生鮮乳價格連續8個月平穩回升。從消費市場情況看,去年我國乳制品總產量1935萬噸,同比增長12.88%,乳制品行業已基本恢復正常。
今年一季度全國乳制品消費需求旺盛,1月份~2月份,全國乳制品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9.86%,重點零售企業液態奶銷售量同比增長47.3%,國產奶粉銷量同比增加25.3%。從生鮮乳質量安全狀況看,2009年農業部檢測生鮮乳樣品13129批次,三聚氰胺含量全部合格,未檢測出皮革水解蛋白、淀粉等違禁添加物。今年4月的飛行檢測也沒有發現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超標的情況,生鮮乳質量安全處于歷史較好水平。
奶業在短時期內全面恢復離不開政府的規范和引導,離不開廣大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及行業的不懈努力,在應對這次危機中,我們圍繞促進奶業科學發展做了大量細致有效的工作。
建立健全奶業法規保障體系
嬰幼兒奶粉事件以來,根據《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的要求,農業部出臺了一個配套規章、2個技術規范、一個限量標準,全面規范生鮮乳生產和收購行為。農業部配合衛生部通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組織修訂的新的《生乳》國家標準已于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這些規章和標準為乳品質量安全和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進奶業生產方式轉變
奶牛養殖效益的提高是奶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好的效益要有一定的養殖規范和標準化的管理。2008年到今年,國家累計投入12億元用于支持1944個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擴建。到去年底,全國100頭以上規模奶牛養殖比例達到23.1%,比2008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國家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5年以來累計安排資金7.15億元,共計改良奶牛2480多萬頭,目前全國荷斯坦奶牛的良種覆蓋率已經達到100%。
引導乳制品企業加強奶源基地建設
隨著奶業相關產業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人們乳品質量安全意識的提高,乳品企業對自有奶源和奶源基地建設越來越關注。今年一季度全國進口種牛近3萬頭,占去年全年進口量的3/4,主要流向各大乳品企業投資新建的牧場。2009年蒙牛建成包括馬鞍山三期、眉山現代牧場、洪雅現代牧場在內的11座大型牧場。今年伊利計劃在沈陽投資4億元,建設存欄1萬頭的現代化牧業科技示范園區。各大乳品企業自建自控規模化牧場力度不斷加強。
加大生鮮乳收購站監管力度
生鮮乳收購站監管是嬰幼兒奶粉事件后農業部門承擔的一項新職責。為切實維護好奶源市場秩序,一年多的時間里農業部開展了生鮮乳收購站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取締關停了一批不合格收購站點,推動了生鮮乳收購站的標準化管理和規范化建設。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共有生鮮乳收購站13554個,減幅34%,機械化擠奶率達到87%,比整頓前提高了37個百分點。
但同時也應看到,影響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仍較突出、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奶業生產整體水平仍然較低,奶業生產“小”、“散”、“低”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二是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依然尖銳,養牛戶、奶站與乳制品加工企業還沒有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鏈。三是乳品質量安全形勢日趨復雜,乳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當前,我國奶業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奶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需要我們凝聚力量,共同應對,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奶業生產方式轉變,不斷向標準化規模養殖邁進
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是提高奶業生產水平,保證乳制品市場供應,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支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示范創建,乳品企業應以此為契機,切實加強標準化規模養殖力度,發揮標準化規模養殖效益,提高可控奶源質量與數量,從源頭上保障奶源質量安全。
進一步加強行業檢測,維護生鮮乳收購秩序
當前爭搶奶源的現象有所抬頭,奶農、奶站和乳制品加工企業之間的矛盾突出。我們要積極行動,群策群力,開展奶業生產形勢監測預警,引導奶業生產結構調整,逐步建立奶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全力維護生鮮乳收購秩序。
加大奶農培訓力度,提高科學養殖水平
深入宣傳培訓《生乳》國家標準等法律法規,提高奶農和奶站的質量安全意識。要組織各方力量,創新培訓形式,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提升奶農養殖水平。
行業協會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以中國奶業協會為主的行業協會要加強自身政治思想、業務素質、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同時,著力強化奶業行業服務,規范行業行為,反映行業動態,擴大對外交流,促進行業聯合,為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原作者: 國家首席獸醫師 于康震 文章來源: 中國畜牧獸醫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