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859|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動物營養學基礎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6-25 12:5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意中找到的一點東西,分享給大家! O(∩_∩)O~

    基礎.doc

    45.5 KB, 下載次數: 28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9 收起 理由
    nety + 19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6-25 13:08:2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6-25 15:07:29 | 只看該作者
    動物營養學基礎
    默認分類 2009-04-13 17:23:35 閱讀98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飼料:動物為了生存,生長,繁衍后代和生產,必須從外界攝取食物,動物的食物稱為飼料。
    養分:飼料中凡能被動物用以維持生命,生產產品的物質,稱為營養物質,簡稱養分。
    ADF:酸性洗滌纖維,評定飼草中纖維類物質的指標之一。
    NDF:中性洗滌纖維,將飼料進行中性洗滌劑處理,得到中性洗滌纖維,同樣是評定飼草中纖維類物質的指標之一。
    概略養分分析法: 常規飼料分析方案,即概略養分分析方案,將飼料中的養分分為六大類。分別為水分、粗蛋白質、粗纖維、粗脂肪、無N浸出物和粗灰分。
    純養分:飼料中最基礎的、不可再分的營養物質叫純養分,包括蛋白質中的AA,脂肪中的脂肪酸,C.H2O中的各種糖、各種礦物元素、維生素等。
    粗蛋白質(CP):飼料中一切含N物質的總稱,包括飼料非蛋白質含N物,如AA、酶、某些V、尿素、氨、無機含N鹽。數值上,CP等于N×6.25。
    消化實驗:以測定動物對飼料養分的消化能力或飼料養分的可消化性為目的的實驗。
    代謝能(ME):飼料消化能減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氣體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維持:是指動物生存過程中的一種基本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成年動物或非生產動物保持體重不變,體內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處于動態平衡。
    飼養標準:根據大量飼養實驗結果和動物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對各種特定動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的定額作出的規定,這種系統的營養定額及有關資料統稱為飼養標準,簡稱“標準”。
    必需脂肪酸:凡是體內不能合成,必需由飼料供給,或能通過體內特定先體物形成對機體正常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護作用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通常將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稱為必需脂肪酸。
    常量元素: 動物機體內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
    縮合反應(美拉德反應): 還原性糖的羥基與蛋白質或游離碳的氨基之間的縮合反應產生褐色的反應.
    短期優飼: 生產上常常為配種前的母豬提供較高的能量水平的飼糧以及促進排卵的方法.
    熱增耗(HI):絕食動物在采食飼料后短時間內,體內產熱高于絕食代謝產熱的那部分熱能。
    碳水化合物:多羥基的醛、酮或其簡單衍生物以及能水解產生上述產物的化合物的總稱。
    粗纖維(CF): 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角質等成分.
    粗灰分:飼料完全燃燒后的殘渣,主要是礦物元素及其鹽類,有時有少量泥砂。
    粗脂肪(EE):所有脂溶性物質叫粗脂肪,用乙醚浸提,又叫醚浸出物,包括真脂肪及其他脂溶性物質。
    純和日糧: 指配制飼料時不用天然飼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純的營養素組成.
    抗營養物質:指飼料本身含有,或從外界進入飼料中的阻礙養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代謝水:代謝水是動物體細胞中有機物質氧化分解或合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又稱氧化水;其量在大多數動物中約占總攝水量的5%~10%。
    蛋白質:氨基酸的聚合物。由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數量、種類和排列順序不用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蛋白質。
    蛋白質的周轉代謝:動物體內,老組織不斷更新,被更新的組織蛋白降解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組織蛋白質的過程稱為蛋白質的周轉代謝。
    必需氨基酸:指動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滿足動物的需要,必須由飼糧提供的氨基酸。
    氨基酸缺乏:一般在低蛋白質飼糧情況下,可能有一種或者幾種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滿足動物的需要的情況,稱之為氨基酸缺乏。
    氨基酸中毒:飼料中某一種氨基酸的含量超過需要量以后會引起動物的毒性反應,這種現象稱為氨基酸中毒。
    氨基酸拮抗:當飼料中的某一種氨基酸遠遠地超過需要量會引起另一種氨基酸吸收下降或排出增加,這種現象稱為氨基酸的拮抗。
    RDP:瘤胃降解蛋白,為瘤胃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質,80-100%可合成菌體蛋白。
    UDP:瘤胃未降解蛋白,又稱過瘤胃蛋白。
    有效氨基酸:針對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總稱,有時也特指用化學方法測定的氨基酸,或者用生物法測定的飼料中的可利用氨基酸。
    真可利用氨基酸:在回腸末端測得的可以被動物消化吸收并利用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指在一定條件下能代替或節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條件性必需氨基酸:條件性必需氨基酸則是指在特定的情況下,必須由飼糧提供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飼糧提供,動物體內的合成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動物在生長和維持生命的過程中不需要這些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飼料或飼糧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BV: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指動物利用的氮占吸收的氮的百分比。BV值愈高說明蛋白質的質量愈好。
    凈蛋白利用率:指動物體內沉積的蛋白質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質或氮的百分比。
    可消化氨基酸:指食入的飼料蛋白質經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
    可利用氨基酸:指食入蛋白質中能夠被動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質合成的氨基酸。
    理想蛋白質:指該蛋白質的氨基酸在組成和比例上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間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間的組成和比例,動物對該種蛋白質的利用率應100%。
    碳水化合物:多羥基的醛、酮或其簡單衍生物以及能水解產生上述產物的化合物的總稱。
    半纖維素:是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含有大量的β-糖苷鍵。與木質素以共價鍵結合后就很難溶于水。
    非淀粉多糖(NSP):主要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抗性淀粉組成。可分為不溶性NSP和可溶性NSP。其中可溶性NSP具有較大的抗營養作用。
    脂類的額外能量效應:禽飼料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能提高飼料代謝能,使消化過程中能量消耗減少,熱增耗減少,是飼料的凈能增加,當植物油和動物脂肪同時添加時效果更明顯,這種效應稱為 脂類的額外能量效應。
    必需脂肪酸:凡是體內不能合成,必需由飼料供給,或能通過體內特定先體物形成對機體正常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護作用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通常將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稱為必需脂肪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通常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的脂肪酸稱為高度不飽和或多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酸氫化:在催化劑或酶的作用下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可以得到氫而變成飽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敗,有利于貯存,但也損失了必需脂肪酸。
    有效能:飼料中的能量不能完全被動物利用,其中,可被動物利用的能量稱為有效能。能值:飼料中的有效能含量 即反映了飼料能量的營養價值。
    總能(GE):飼料中有機物質完全氧化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時釋放的全部量,主要為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質能量的總和。
    消化能(DE):飼料可消化養分所含的能量,即動物攝入飼料的總能與糞能之差。即:DE=GE-FE
    表觀消化能(ADE):糞能中未扣除代謝糞能計算的消化能。
    真消化能(TDE):糞能中扣除代謝糞能后計算的消化能。TDE=GE-(FE-FmE)
    代謝糞能(FmE):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消化道分泌物和經消化道排泄的代謝產物和消化道粘膜脫落細胞之和。
    代謝能(ME):飼料消化能減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氣體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尿能(UE):是尿中有機物所含的總能,主要來自于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如尿素尿酸等。
    內源尿能(UeE):尿中能量除來自飼料養分吸收后在體內代謝分解的產物外,還有部分來自于體內蛋白質動員分解的產物,后者稱為內源氮,其所含能量稱為內源尿能。
    氮校正代謝能(MEn):是根據體內氮沉積進行校正后的代謝能,主要用于家禽。
    凈能(NE):飼料中用于動物維持生命和生產產品的能量,即飼料的代謝能扣去飼料在體內的熱增耗。
    熱增耗(HI):絕食動物在采食飼料后短時間內,體內產熱高于絕食代謝產熱的那部分熱能。
    維持凈能(NEm):飼料能量用于維持生命活動,適度隨意運動和維持體溫恒定部分。這部分能量最終以熱的形式散失掉。
    生長凈能(NEp):飼料能量用于沉積到產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勞役做功的能量。
    能量總效率:指動物產品中所含的能
    量與攝入飼料的有效能之比。
    基礎代謝:指健康正常的動物在適溫環境條件下、處于空腹、絕對安靜及放松狀態時,維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謝。
    絕食代謝:指動物絕食到一定時間,達到空腹條件時所測得的能量代謝叫絕食代謝。
    內源尿氮(EUN):動物在維持生存過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體蛋白質凈分解代謝經尿中排出的氮。
    代謝糞氮(MFN):采食無氮日糧后,從糞中排出的數量穩定的氮。
    體表氮損失:是指動物在基礎氮代謝下,經皮膚表面損失的氮。
    NPN,即非蛋白氮,動植物體內的NPN包括游離氨基酸、酰胺類、含氮的糖苷和脂肪、銨鹽等。
    脂類在動物營養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答:①作為脂溶性營養素的溶劑;②脂類的防護作用,例如:皮下脂肪的抗微生物侵襲,保暖作用,水禽尾脂腺的抗濕作用;③脂類是代謝水的重要來源;④磷脂的乳化特性,有利于提高飼料中脂肪和脂溶性營養物質的消化率;⑤膽固醇,有助于甲殼動物轉化合成維生素D,性激素,膽酸,蛻皮素和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⑥脂類也是動物體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什么是寡糖? 寡糖的生理機制?
    寡糖:又稱低聚糖,是由2至10個塘單位構成的糖類物質.寡糖的主要作用:
    1.促進動物腸道內健康微生物菌相的形成;
    2.可結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和調節物體內的免疫系統.
    簡述如何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效率。
    答:1)配制飼料時,應注意日糧的組成,如豬、禽等應控制粗纖維的含量;2)配制飼糧時,應注意能氮平衡,高能低氮,高氮低能都會影響蛋白質的利用率;3)配制飼料時,應注意蛋白質的種類數量及蛋白質中各種氨基酸的配比;4)對飼料進行碾碎、發酵、青貯等調制與加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消化率,從而提高蛋白質的消化率;5)某些飼料應經過特殊處理以消除其中的抗營養因子;6)可在日糧中補充少量合成氨基酸,以使日糧全價性和氨基酸平衡。
    豬、禽飼料最常見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答:豬飼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賴氨酸;禽飼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
    單胃動物的理想蛋白原理是什么?
    答:理想蛋白:指該蛋白質的氨基酸在組成和比例上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間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間的組成和比例,動物對該種蛋白質的利用率應100%。
    單胃動物的理想蛋白的實質是什么?
    答:理想蛋白實質是將動物所需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作為評定蛋白質質量的標準,并將其用于評定動物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
    單胃動物的理想蛋白的意義。
    答:理想蛋白質的意義:a 確定動物的氨基酸需要量 b 指導飼料配制,合理利用飼料資源 c 可用于評定飼料的營養價值 d 實現飼糧低蛋白,降低成本,減少氮排泄。
    NPN的合理利用措施有哪些?
    答:合理利用措施:1) 延緩NPN的分解速度 包括a 采用包被技術 b 使用脲酶抑制劑抑制活性 2)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提供足夠的礦物元素3)正確的使用技術:a 用量不超過總氮的1/3,b 不超過飼糧干物質的1%,不超過精料補充料的3% 4)避免水中飼喂,不能同時使用含脲酶活性高的飼料,制成添磚,尿素青貯。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
    答: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飼料或飼糧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質營養中有何意義?
    答:由于這些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動物對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生產實踐中,飼料或飼糧限制性氨基酸的順序可指導飼糧氨基酸和合成氨基酸的添加。
    簡述瘤胃內環境穩定的含義。
    答:瘤胃內環境的穩定包括以下幾點,瘤胃的營養環境穩定,瘤胃的水代謝穩定,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含量,瘤胃pH較穩定,變動在5.5-7.5間,瘤胃溫度穩定,一般維持在38.5-40℃間,瘤胃的厭氧環境穩定。
    簡述瘤胃內環境穩定的營養生理意義。
    答:瘤胃的營養環境穩定,日糧中的營養物質連續穩定地進入瘤胃,為微生物活動建立了合適的營養環境;瘤胃內相對穩定的含水量,是微生物活動所必需的條件;瘤胃pH對微生物活動的影響較大,不同微生物各有其適宜的pH,瘤胃PH通過大量分泌唾液來調節,而唾液分泌量取決于反芻的持續時間,影響反芻的主要因素是日糧中粗料的比例。因此日糧組成對瘤胃pH的影響最為突出;瘤胃的厭氧環境和相對穩定的溫度對維持瘤胃微生物區系的穩定和功能極為重要。
    反芻動物對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特點。
    答:反芻動物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是以粗纖維形成的揮發性脂肪酸為主,以淀粉形成的葡萄糖為輔,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小腸、盲腸、結腸為輔。2、碳水化合物在前胃的消化過程是微生物不斷分解纖維分解酶分解纖維的一個連續循環的過程;碳水化合物水解產生的單糖經主動轉運吸收入細胞;它在瘤胃中降解為揮發性脂肪酸即丁酸、丙酸和乙酸,通過擴散進入體內。丁酸和乙酸發酵產生的氫,用于合成甲烷,通過噯氣排出體外,其能量損失較大。
    豬對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特點。
    答:豬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是以淀粉形成的葡萄糖為主,以粗纖維形成的揮發性脂肪酸為輔,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腸。2、營養性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前端即口腔到回腸末端;結構性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后端即回腸末端以后。3、進入腸后段的碳水化合物以結構多糖為主,也包括未消化完的營養性碳水化合物,由微生物發酵分解,主要產物是揮發性脂肪酸、甲烷、二氧化碳。部分揮發性脂肪酸由腸壁進入體內,而氣體則由肛門排出。
    NPN的利用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原理:反芻動物:尿素→ NH3+CO2 CH2O →VFA+酮酸 NH3+酮酸 →AA →菌體蛋白
    簡述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沉積的因素。
    答: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沉積的因素包括動物的種類和年齡,飼料組成及抗營養因子,飼料加工貯存中的熱損害等。1)動物因素:A 動物種類 對同一種飼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沉積,不同的動物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由于動物各自消化生理特點的不同所致。B 年齡 隨著動物年齡的增加,其消化道功能不斷完善,對石如蛋白的消化率也得到相應提高。2)飼糧因素:A 纖維水平 纖維物質對飼糧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都有阻礙作用,隨著纖維水平的增加,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排空速度也增加,這無疑降低了其被酶作用的時間及被腸道吸收的幾率。B 蛋白酶抑制因子 一些飼料中含有多種蛋白酶抑制因子,其中主要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3) 熱損害:對大豆等飼料進行適當的熱處理,能消除其中的抗營養因子,也能使蛋白質初步變性,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則有損蛋白質的營養價值。4)日糧蛋白質種類與水平(底物誘導效應)。5)日糧礦物元素水平(酶激活劑)。
    簡述纖維的營養生理作用。
    答:優點1、填充消化道,產生飽食感。2、解毒作用。3、刺激胃腸道發育,維持正常的蠕動。4、提供一定的能量。5、改善胴體品質,提高瘦肉率。缺點1、適口性差,減少動物的采食量。2、影響能量的利用率。3、消化率低,并影響其他養分的消化。
    簡述NSP的營養特性。
    答:可分為不溶性NSP即纖維素等和可溶性NSP即β-葡聚糖等。
    纖維素其具有填充消化道,產生飽食感;激胃腸道發育,維持正常的蠕動等營養生理特性,能夠被反芻動物所利用,單胃動物利用較少。β-葡聚糖其具有較大的負面營養特性,其利用率很低。
    簡述NSP的負面營養特性及克服措施。
    答:可溶性NSP即β-葡聚糖,同時含有阿拉伯木聚糖。它們與水分子直接作用增加溶液的粘度,且隨著多糖的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動物的消化道內使食糜變黏,進而阻止養分接近腸黏膜表面,最終降低養分的利用率。動物又缺乏該種對應的內源酶對其進行降解。克服方法是加入特異的對應的酶類。
    何謂脂類的額外能量效應?
    答:禽飼料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能提高飼料代謝能,使消化過程中能量消耗減少,熱增耗減少,是飼料的凈能增加,當植物油和動物脂肪同時添加時效果更明顯,這種效應稱為 脂類的額外能量效應。
    額外能量效應可能的機制是什么?
    答:其可能的機制是:①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協同作用;②脂肪能適當延長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③脂肪酸可直接沉積在體脂內,減少由飼糧碳水化合物合成體脂的能量消耗;④脂肪的抗饑餓作用使動物用于活動的維持需要減少,用于生產的凈能增加;⑤添加脂肪能增加日糧適口性,因此有更高的能量進食量,能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
    NSP的概念。
    答:非淀粉多糖(NSP):主要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抗性淀粉組成。可分為不溶性NSP和可溶性NSP。其中可溶性NSP具有較大的抗營養作用。
    必需脂肪酸的生物作用是什么?
    答:①必需脂肪酸是細胞膜,線粒體膜和質膜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在絕大多數膜的特性中起關鍵作用,也參與磷脂的合成;②必需脂肪酸是合成二十烷的前體物質;③必需脂肪酸能維持皮膚和其他組織對水分的不通透性;④必需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

    脂類在動物營養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答:①作為脂溶性營養素的溶劑;②脂類的防護作用,例如:皮下脂肪的抗微生物侵襲,保暖作用,水禽尾脂腺的抗濕作用;③脂類是代謝水的重要來源;④磷脂的乳化特性,有利于提高飼料中脂肪和脂溶性營養物質的消化率;⑤膽固醇,有助于甲殼動物轉化合成維生素D,性激素,膽酸,蛻皮素和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⑥脂類也是動物體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比較反芻動物和非反芻動物脂肪類消化,吸收和代謝的異同
    答:非反芻動物和反芻動物脂肪類消化、吸收的差異主要在反芻動物的瘤胃消化和吸收上。1.在反芻動物瘤胃中大部分不飽和脂肪酸經微生物作用變成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減少。2.部分氫化的不飽和脂肪酸發生異構變化。3.脂類中的甘油被大量轉化為揮發性脂肪酸。4.瘤胃微生物可利用丙酸、戊酸等合成奇數碳原子鏈,因此其支鏈脂肪酸和奇數碳原子脂肪酸增加。
    在小腸中消化的不同點:由于脂類中的甘油在瘤胃中被大量轉化為揮發性脂肪酸,反芻動物十二指腸中缺乏甘油一酯,并且其小腸中不吸收甘油一酯,其粘膜細胞中甘油三酯通過磷酸甘油途徑重新合成。反芻動物的脂肪吸收量可能大于其攝入量。反芻動物脂類的吸收:瘤胃中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只有通過瘤胃壁吸收。
    熱增耗(HI)、TMEn的概念?
    答:熱增耗(HI):絕食動物在采食飼料后短時間內,體內產熱高于絕食代謝產熱的那部分熱能。
    TMEn的概念?
    答:TMEn:根據體內氮沉積進行校正后的真代謝能。
    描述能量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過程。
    答:動物采食飼料后,三大養分經消化吸收進入體內,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環或氧化磷酸化過程可釋放能量,最終以ATP的形式滿足機體的需要。
    簡述提高飼料能量利用率的措施。
    答:(1)根據動物種類,性別,及年齡來配制日糧配方 (2)對于不同動物的不同生產目的,改變日糧中能量含量。一般來說維持>產奶>生長,育肥>妊娠和產毛 (3)在適宜的飼養水平范圍內,隨著飼喂水品的提高,飼料有效能量用于維持部分相對減少,用于生產的凈能效率增加。(4)飼料中的營養促進劑,如抗菌素,激素等也影響動物對飼料有效能的利用。
    簡述能量的作用及來源。
    答:能量可定義為做功的能力。動物的所有活動,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環,肌肉活動,神經活動,生長,生產產品和使役等都需要能量。動物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飼料三大養分中的化學能。
    飼糧氨基酸的平衡?
    1.體內蛋白質合成時,要求所有的必須氨基酸都存在,并保持一定的相互比例.
    2.若目中飼料的EAA的相互比例與動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說明該飼料的氨基端是平衡的,反之,則為不平衡.
    粗纖維的生理作用:反芻動物:維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動物的健康.維持動物正常的生產性能.為動物提供大量能源.
    非反芻動物:維持腸胃正常蠕動.提供能量.飼糧纖維的代謝效應.解毒作用.改善胴體品質.刺激腸胃道發育.
    脂肪的營養生理作用:脂類的供能貯能作用.(脂類是動物體內重要的能源物質.脂類的野外能量效應.脂肪是動物體內主要的能量貯備形式.)脂類在體內物質合成中的作用.脂類在動物營養中的其他的作用.(作為脂溶性營養素的溶劑.脂類的防護作用.脂類是代謝水的重要來源.磷脂肪的乳化特性.膽固醇的生理作用.脂類也是動物必需脂肪酸的來源.動能物質的組成成分.)
    簡述單胃動物和反芻動物對蛋白質消化吸收的異同。
    答:一.單胃動物:1.消化酶,單胃動物的蛋白質消化在胃和小腸上部進行,主要靠酶消化。消化酶有三個來源:胃粘膜、腸粘膜和胰腺。
    2.消化過程,從胃中開始消化,天然蛋白不能被消化酶消化,因其特異有序的立體結構可阻止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質變性后可使有順變無序,增加對酶的敏感性。HCl和加熱可使蛋白質變性,HCl處理變性后對胃蛋白酶更敏感。未消化蛋白質進入大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為AA,N及其他含N物質,大部分不能被利用。
    3.吸收,AA的吸收主要在小腸上部完成,為主動吸收,VB6可提高正常AA的轉運,有三個轉運系統分別轉運堿性、酸性和中性AA,三個系統各有不同載體:同一類AA之間有競爭作用,但不影響另一類AA吸收。各AA吸收速度順序為:L-AA高于D-AA。
    二.反芻動物:反芻動物對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約70%在瘤胃受微生物作用而分解,30%在腸道分解。
    反芻動物小腸消化與單胃動物不同之處。
    (1)代謝N相對于飼料N的比例高于單胃動物,特別是日糧蛋白質缺乏時。
    (2)食物流入十二指腸的中和率慢于單胃動物。
    (3)胰蛋白酶的激活和活性高峰在空腸中段才能達到(單胃動物在十二指腸)。
    (4)胰液中核酸酶活性高,可能與微生物中核酸含量高有關,進入十二指腸食糜的微生物蛋白和未解日糧蛋白的比例與蛋白質種類有關,約蛋白質和非蛋白質氮,構成微生物蛋白質,然后又被消化分解為氨基酸,供動物肌體吸收利用。
    缺鈣磷:食欲降低,異食癖;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下降;佝僂病,骨質疏松,產后貪婪.
    缺鎂:厭食,生長受阻,過度興奮,痙攣和肌肉抽搐.
    缺鈉鉀氯:食欲差,生長慢,失重,生產力下降,飼料利用率低。
    缺硫:消瘦,腳、蹄、爪、羽毛生長慢,反芻動物利用纖維素的能量力降低,采食量下降。
    缺鐵:貧血,生長慢,昏睡,可視粘膜變白,呼吸頻率增加。
    缺鋅:食欲低,采食量和生產性能下降,皮膚和皮毛損害,雄性生殖器發育不良,牧畜繁殖性能降低和骨骼異常。
    缺銅:貧血
    缺錳:采食量下降,生長減慢,飼料利用率下降,骨骼異常。共濟失調和繁殖功能異常。
    缺硒:繁殖性能低,豬,鼠出現肝壞死,雞出現滲出性素質和胰腺纖維變性,牛羊出現白肌病或肌肉營養不良。
    缺碘:甲狀腺腫大,生長受阻,繁殖力下降。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生理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和貯能作用,碳水化合物在動物產品形成中的作用.有些寡糖的生理作用,動物體內糖苷的作用,,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生理作用,糖蛋白質,糖脂的生理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非反芻動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謝.單糖互變.葡萄糖分解代謝,葡萄糖參與的合成代謝,反芻動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謝,糖原異生.揮發性脂肪酸代謝.

    點評

    你為我們提供免費“午餐”。  發表于 2010-9-20 18:0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0-6-25 15:25:02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謝謝樓主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0-6-29 09:14:45 | 只看該作者
    書本上的照搬一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0-8-21 19:45:27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好資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3:3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普格县| 中阳县| 韶关市| 宣武区| 彭山县| 油尖旺区| 新乡县| 彝良县| 新宾| 汉寿县| 昌乐县| 永登县| 措勤县| 鞍山市| 岳普湖县| 买车| 渭南市| 元氏县| 大埔县| 庄浪县| 东乡县| 宜章县| 博白县| 甘德县| 张北县| 太仆寺旗| 彰化市| 黄龙县| 肇州县| 健康| 修水县| 鄯善县| 神池县| 大新县| 西乡县| 五大连池市| 吉水县| 曲阜市| 洪泽县|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