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兔業造成較大威脅,或對一些兔場造成重大損失的疾病有以下幾種:兔瘟、球蟲病、巴一波氏桿菌病、小孢子皮膚真菌病、霉菌毒素中毒、腹瀉和繁殖障礙疾病。
疾病發生的主要特點。
混合感染復雜化。獺兔發生疾病的特點之一是混合感染的較多。筆者診斷的數百起兔病中混合感染的占到以上。比如:大腸桿菌病和球蟲病、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病、大腸桿菌和波氏桿菌、球蟲病和魏氏梭菌病、霉菌霉素中毒和魏氏梭菌等。有的甚至四種乃至更多的疾病于一體。因此,給診斷和疾病的控制帶來較大的困難。
條件致病菌導致的疾病增多。
獺兔的疾病與豬、雞等其他動物比較,條件性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占據多數。比如;大腸桿菌病、魏氏梭菌病、皮膚真菌病、巴氏桿菌病和波氏桿菌病、球蟲病等等。飼養管理不當、衛生條件差、營養水平失調等,均可誘發疾病尤其是濕度大、通風不良是造成獺兔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
耐藥性嚴重。
大家 可能印象較深的是,過去獺兔拉稀,用點痢特靈或氟哌酸就管事,患球蟲病,用敵可株利或氯苯胍就能控制。而現在藥物種類越來越多,而靈驗的藥物越來越少。我們對大腸桿菌和巴氏桿菌進行藥敏試驗表明,耐藥性普遍存在,不同地區對不同的藥物性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球蟲病,今年之所以發病面積如此之大、死亡數量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球蟲對敵可株利產生較強的耐藥性。
營養失調性疾病不斷。
獺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營養。營養成分有數十種,功能各異,缺一不可。但是,營養之間的平衡也是至關重要的。生產中營養失調導致的疾病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有的是缺乏,有的是過剩。比如;酮病、肥胖癥、維生素缺乏癥等。一方面說明養兔者理論基礎不扎實,一方面說明飼養管理技術不到位。
兔疫失敗普遍。
年筆者診斷的疾病,比如說兔瘟、巴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魏氏梭菌病等,絕大多數兔場均進行了兔疫,但疾病照常發生。兔疫失敗現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兔瘟更加嚴重。這里面有的是疫苗質量問題、有的是兔疫劑量和兔疫方法問題,有的是兔疫時間和時機問題,也有的是疫苗保存問題等。
兔瘟和球蟲病更嚴重
兔瘟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性疾病。兔瘟疫苗的研發成功,有效地控制了兔瘟在全國各地的流行。但是,近年兔瘟又有所抬頭,在一些曾經免疫的兔場又重新發生兔瘟。僅年,筆者診斷該病余起。有的兔場呈現零星散發,有的兔場呈現群集性爆發。由于每個兔場均注意兔瘟的免疫,發生大批死亡時往往并不懷疑兔瘟,因而使該病未能在短期內有效控制,損失相當嚴重
有的兔場一次死亡達根據筆者觀察,本病新的特點是:
第一,早齡化,很多兔場在日齡左右發生。第二,全年化,一年四季都有發生。第三,癥狀的非典型化, 很多癥狀已經超越了書本上所介紹的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所表現的癥狀。第四。病理解剖病變的多樣性,發生本病的病例,其臨床癥狀和解剖癥狀并非一致,有的特點明顯,有的并不明顯;腸套疊是另一新的病變特征(筆者初步統計,腸套疊的約占左右。這種病理變化特點筆者在年就已發現)。第五,混合感染的復雜化,在發生兔瘟的同時也感染了其他疾病,為該病的準確診斷制造了困難。第六,在有效免疫期內發病,有的在免疫后幾天,有的在免疫后個月左右。
球蟲病球蟲病是獺兔的最主要體內寄生蟲病。在全球范圍內普遍發生,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全年發病、控制難度大的特點。盡管市面上多種藥物均可對球蟲病有抑制作用,但本病發生有增無減。尤其是年,僅筆者診斷就有百起以上,其對養兔生產造成的損失排在各疾病之首。
為什么年球蟲病如此猖獗?筆者認為其原因有三:
第一,耐藥性嚴重化。目前我國各地多推崇療效較好、添加量較少、費用最低的敵克珠利。但筆者調查發現,凡是使用該藥物的兔場,在個月內均產生嚴重的耐藥性。如果此時加大用量,甚至增加同類藥物,也無濟于事。比如,筆者月下旬接到滄州幾個養殖戶的電話,他們反映那里的幼兔發生大批死亡,其中一個規模較大的兔場每天死亡幾十只,用任何藥物都無效。筆者對他們個兔場送來的一麻袋死兔剖檢和化驗,確診為球蟲病,而且腸道內容物中球蟲卵囊的數量達到驚人的數字(鏡檢時每個視野上百個),是筆者從事獺兔研究年來遇到最嚴重的感染病例。而事實上,這些兔場使用的是某一知名企業的商品飼料,里面添加了抗球蟲藥物敵克株利,同時他們又在飲水中倍量添加妥曲珠利。因此,當筆者說獺兔患有球蟲病時,使用他們大吃一驚從來沒有懷疑是球蟲病。改用球凈后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第二,濫用藥物。有些兔場到藥店購買藥物,不知何種成分,只要說明書上介紹得好聽就選用,或只要價格便宜就購買,結果效果不理想。還有個別廠家推薦的抗球蟲藥物夸大了藥物的效能,比如說用藥一次可管幾天,注射一次終生不在發病等,使很多兔場蒙受重大損失。
第三,麻痹大意。一些人仍然按照以往書本上介紹的球蟲病發生規律(即球蟲病主要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防治。夏季一過,馬上停藥,結果發生了大批病兔死亡。根據筆者研究,獺兔球蟲病呈現全年的趨勢,任何季節均不可以放松對該病的預防。
三、小孢子皮膚真菌病必須嚴控
目前對我國兔業威脅最大的疾病不是兔瘟、球蟲病和巴氏一波氏桿菌病等其他疾病,而是小孢子皮膚真菌病。小孢子皮膚真菌病近年呈現不斷上升勢頭,且危害嚴重,兔場一旦爆發該病,幾乎是滅頂之災。年該病分布更差不多遍布全國各地,因此,加強對小孢子皮膚真菌并的控制已成為當務之急。
該病的特征是:患兔開始多發生在頭部,如口、耳朵、鼻部、眼周、面部、嘴以及頸部等,皮膚出現圓形橢圓突起,繼而感染肢端和腹下。患部被毛折斷。脫落形成或不規則的脫毛區,表面覆蓋灰白色較厚的鱗片,并發生炎性變化,初為紅斑、丘疹、水泡,最后形成結痂,結痂脫后呈現小的潰瘍。患兔劇癢,騷動不安,食欲降低,逐漸消瘦,最終衰竭而死,或繼發感染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使病情更加惡化,最終死亡。泌乳母兔患兔,其仔兔吃奶后感染,在其口、眼睛。鼻子周圍形成紅褐色結痂,母兔乳頭周圍有同樣結痂,吃奶感染后的仔兔基本不能成活。小孢子真菌病的結痂與疥癬的結痂有相似之處,但刮取病料鏡檢,前者有分支的菌絲及孢子,后者有活病的措施:禁止從有疫情的兔場引進一只兔子(白給也不要)
嚴禁小商販隨意進入兔場收購商品兔(到處亂轉身上帶病原菌)
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降低兔舍內的濕度病加強通動的螨蟲。前者用治療疥癬病藥物無效,后者用藥后痂皮很快脫落。控制該風透光。
經常檢查兔群,發現患兔,不要存有任何的僥幸心理予以治療,應立即就地處理焚燒或深埋,以防成為傳染源。同時,環境要嚴格消毒,籠具用噴燈火焰噴射消毒后,產箱和飼料槽及飲水嘴等都用火焰消毒;重點兔舍全部騰空用福爾馬林和蒸熏,地面用燒堿或的過氧乙酸消毒;對于脫落的殘毛,可用火焰噴燈處理。
大群投服灰黃霉素,毫克,連用天,停藥天再用藥天。以防止該病爆發。本病是目前惟一的獺兔與人的蓄共患病,應引起高度重視!
四、巴波氏桿菌病發病率最高
巴氏桿菌病和波氏桿菌病本來是兩種疾病,但由于它們多結伴而行,混合感染,而在臨床上有相近的癥狀和解剖特征,因而將其合并敘述,以上稱巴一波氏桿菌病
在我國的任何一個兔場,都不能完全擺脫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的感染,只是兔場發病率有較高或低,病情有較重或輕而已。因此筆者認為,在我國養兔業中,發病率最高的是巴一波氏桿菌病。巴一波氏桿菌病的臨床表現有多種類型,年筆者觀察到三種最多類型:傳染性鼻炎型、肺炎型和敗血型。而傳染性鼻炎占絕對多數量。其他類型的病例多數發生在傳染性鼻炎多發的兔場,或由傳染性鼻炎繼發而來。筆者對傳染性鼻炎進行調查研究多年,其發病具有以下規律:
飼養密度:飼養密度越大,發病率越高。反之,低密度飼養,發病率較低。筆者在美國參觀個兔場,種兔均是單層飼養,密度很低,沒有發現鼻炎。
兔籠層次。以三層兔籠飼養來看,上層籠飼養的兔子,鼻炎的發生率較高,而底層籠發病率較低。
兔籠擺放位置。在一個多列式排列的兔舍內,鼻炎的發生特點是靠近北墻和南墻放置的兔舍發病率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墻的籠子發病率最高,位于中間放置的兔籠發病率較低。
飼養方式。筆者調查了室內外籠養、規模化大型和小規模家庭兔場的發病率。表明,室外籠養發病率低于室內籠養,小規模家庭兔場低于大規模兔場。
品種。肉兔、毛兔、皮兔都感染鼻炎,但不同品種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以肉兔的發病率最低,毛兔最高,獺兔居中。這種差異主要遺傳所造成的。因此,對于抗病力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應加強飼養管理。同時應注意抗病力的育種。
年齡。通過不同年齡階段家兔傳染性鼻炎的統計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不斷提高,尤其是幼兔階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降低兔群的整體發病率,應從小兔開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嚴格控制種兔。
季節。一般認為,傳染性鼻炎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但筆者對個兔場歷時一年(每個季節一次)定點調查發現,傳染性鼻炎的發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異不顯著。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誘發因素。比如,春秋兩季氣溫不穩定,而夏季高溫加重了呼吸系統的負擔,冬季寒流污濁氣體(主要室內養殖)等,都可誘發鼻炎的發生。
兔場。不同的兔場鼻炎的發病率差異很大,這除了與飼養密度、飼養方式、品種和營養條件以外,主要取決于兔群的基礎條件和管理水平。當一個兔場引進高發病率的兔群時,必然給以后疾病的控制來難度。一個管理不當的兔場,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筆者對傳染性鼻炎用多種藥物進行了治療,有抗生素類、化學藥物、復合藥物等。表明多種藥物對傳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這種疾病。以鼻肛凈效果最佳。
從以上調查和實驗結果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傳染性鼻炎是以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等多種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病原菌平時在獺兔的上呼吸道和扁桃體內存在。一般兔群的帶菌率
以上病原菌多為條件致病菌,傳染性鼻炎的發病率與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
導致獺兔傳染性鼻炎發生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兔舍內的空氣質量。有害氣體越濃,鼻炎發生率越高。而影響有害氣體濃度的因素有:飼養密度、通風狀況、設備的完善情況和糞尿的清理。
傳染性鼻炎的預防應寄希望于疫苗。據筆者調查,目前巴氏桿菌單苗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注射可使用巴氏一波氏二聯苗;最好以本兔場分離出來的菌株制作疫苗,對于預防有一定效果,但沒有絕對把握。
眾多的藥物對預防和治療傳染性鼻炎都有效果。中西結合的藥物鼻肛凈效果最佳。但也不能根除本病。復發率的高低取決于環境改善情況。其他方法推薦:青霉素和鏈霉素,每公斤體重個萬單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次,連續天;肌肉注射慶大霉素,每公斤體重萬單位,每日天;卡那霉素,每公斤體重天;每公斤體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或乳酸環丙沙星
五、霉菌毒素中毒兔場之痛
伴隨著規模化養兔業的發展,飼養霉菌毒素中霉事件逐年增多。僅年,筆者診斷飼料發霉導致的疾病數十起,養殖戶損失慘重。
發生霉菌毒素中毒逐年增加的原因,是規模化養兔業的快速發展和飼料產業化的落后形成尖銳的矛盾。盡管我國的飼料工業發展很快其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以豬雞飼料為主,以全價飼料為主,即已精料為主,而粗飼料或草業的產業沒有形成。盡管我國有一些收購、加工和銷售粗飼料或牧草的企業,但其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難以恭維。多數是自然干燥的粗飼料和青干草,人工干燥的飼草微乎其微。自然干燥飼草時間較長,其質量受自然環境影響很大。若在干燥的過程中受到陰雨天氣的影響,很容易發霉變質。如果干燥不徹底,含水率較高,在儲藏過程中也容易發霉變質,由于獺兔飼料組成的特殊性和獺兔消化生理的特殊性,粗飼料是獺兔日糧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占總量的,同時,獺兔與牛羊或豬雞相比,對霉菌霉素特別敏感。含有相同數量和種類的霉菌霉素,其他卻不能承受;其他動物可以耐受而逐漸康復,獺兔無論急性中毒,還是積累性中毒,多數最終死亡。也就是說,一旦發病,沒有特效治療辦法。根據筆者調查,獺兔飼料發霉中毒多由于粗飼料原料發霉,但在一些小型養殖場自己加工顆粒飼料,由于小型顆粒機在壓粒過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水,若不能及時曬干燥,也可能霉變。此外。如果飼料儲存時間較長、儲存條件不良,也可發生霉變。飼料發霉中毒以規模型兔場居多。規模越大,發病的機率越大。年一大型養兔企業發生飼料霉變中毒事件,持續時間達一個月之久,死亡萬只以上。個別飼料企業也曾經發生類似事件。霉菌種類多,產生的霉素多樣,中毒機理復雜,加之兔的生理階段、抗病能力、攝入霉素的數量不同,因而臨床疹狀不一,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飼料霉變中毒臨床類型主要有以下癱軟型: 以妊娠和泌乳母兔多見,采食越多,發病率越高, 疹狀越明顯。癱瘓型:臨產母兔易發。腸炎型:幼兔多發,其他獺兔均可發生。便秘型:所有獺兔腹脹型:所有獺兔流涎型:所有獺兔均可發生,流產型:多發生在妊娠中期。死胎型:胎兒發育基本成型,體重略小,體色灰暗,死亡發生妊娠后期,假發情型:空懷母兔,外陰長期處于洪腫狀態,而久配不孕。肺膿腫型:所有獺兔
飼料發霉中毒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季節,但全年其他任何季節均可發生,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旦發生發霉飼料中毒事件,或為了確診病因,或飼料企業和養殖戶發生法律糾紛,人們往往要測定飼料中黃曲霉霉素的含量。事實上,根據筆者觀察,真正發生黃曲霉霉素中毒的比例很小,而更多的是雜毒。
六繁殖障礙原因多
年,筆者接到全國多個兔場的電話,他們反映的關于獺兔繁殖障礙方面的疾病,主要表現在久不發情,屢配不孕、受胎率低、產仔數少、性欲低下、化胎、流產和死胎等。有的是個別獺兔,而多數是群體發生。
根據筆者了解,造成以上繁殖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夏季高溫的影響,導致公兔睪丸機能障礙。其恢復時間較長,一般個月的時間。
飼料添加劑質量差、維生素含量不足是造成繁殖障礙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只圖便宜,哪個添加劑價格買哪個,有的添加劑已經超過了保質期,維生素等有效成分氧化分解;還有的添加劑盡管價格很高,但效果并不理想(近期四川一養兔場購買北京一廠家添加劑,價格很高,但獺兔食用后繁殖效果不好,并且出現了嚴重的維生素缺乏癥);還有的兔場在使用添加劑時出現問題。一次會議上,浙江一位養兔的朋友反映,他飼養的母兔產仔數始終很低,平均不足只。而在場的保定一位養兔戶馬上說,他的情況正好相反,產仔數太多,平均產仔個以上,有的達個以上,沒有辦法,只能淘汰部分仔兔,使每胎留仔不超過只。而保定這個兔場是因為在飼料添加劑方面舍得下本錢,使用了質量可靠但價格相對較高的飼料添加劑兔樂。
飼養管理不當,營養水平過高,飼料投喂無章法,也是造成繁殖障礙的一個原因。近期一兔場發病,筆者對死兔解剖后發現一只斤多重的母兔尚未懷胎,而皮下脂肪豐富,腎臟埋于脂肪之中,板油達到厘米多厚,經詢問方知,母兔從來不限制喂料,自由采食。這是造成久配不孕,受胎率低,產仔數少的原因之一。還有的出現化胎現象,而化胎也多屬于飼養管理不當引起。比如:妊娠早期高能量、母兔肥胖,飼料發霉、濫用藥物等。筆者曾經說過四季不斷青,胎胎不配空:,其原因有二:第一、青綠飼料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滿足獺兔繁殖的需要。第二,大量飼喂青綠飼料,可以預防肥胖癥。作為種兔,尤其是種母兔(種公兔也是如此),經常保持八成膘,受胎率高。但是,規模化養兔,不可能大量投喂青綠飼料,這就需要在飼料中添加足夠的維生素,同時控制飼喂量,即看膘喂料、看胎喂料、看重喂料、看欲喂料、看糞喂料的五看喂料法。
飼料發霉、濫用藥物是造成死胎和流產的主要原因。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非常喜歡使用喹乙醇,而且用量相當大。筆者診斷由于大量長期使用喹乙醇導致流產和死胎的病例多起,應引起高度重視。筆者不提倡在飼料中添加喹乙醇,尤其是母兔飼料中盡量避免使用喹乙醇,喹乙醇和飼料發霉均可導致死胎。前者的死胎體表發青,有出血和淤血現象,而后者體表灰暗。七、腹瀉病致死率高
獺兔死亡的疾病中,腹瀉病占據絕對比例。很多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因素均可引起獺兔腹瀉。病原因素有細菌、病毒、寄生蟲、附紅細胞體、真菌及其毒素等。僅細胞就涉及到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巴氏桿菌、肺炎克雷伯氏桿菌、泰澤氏菌(毛樣芽孢桿菌)等。病毒主要是輪狀病毒;寄生蟲性腹瀉主要是球蟲,其次有弓形蟲、線蟲、豆狀囊尾蚴等。此外,多種真菌及其毒素均可引起腸炎。
非病原因素很多,比如日糧纖維不足、飼料突然變化、濫用抗生素。天氣忽冷忽熱、飲冷水、吃冰料、受潮受涼、飼喂不規律、驚嚇和飼養人員的變更等。
從臨床癥狀上,腸炎有粘液性腸炎、水樣腹瀉、粥樣腹瀉、攤樣腹瀉。顏色有黃色、綠色、黑色和紅色等;有的是以便秘為表現形式的腸炎等。
現實生產中,混合感染的情況更多。有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均可造成腹瀉的病原菌造成腹瀉或腸炎,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或魏氏梭菌的混合感染,大腸桿菌和球蟲等;有的是一種造成腹瀉,一種造成其他疾病,如兔瘟和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波氏桿菌和魏氏梭菌等,有的是病原菌和真菌毒素混合。這樣給疾病的診斷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但劇筆者研究,生產中造成腹瀉的四大因素主要是:低纖維日糧、衛生條件差(多種病原菌感染)、飼料突變和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低纖維日糧可導致獺兔腹瀉這已被國內外眾多學者所證實。現實生產中的例子更是多見。比如一個專家在一養兔企業當顧問,按照標準設計的飼料配方,一喂就拉稀,用藥后有一定效果,但后來所有的藥物都不靈驗了,使這專家束手無策。后來兔場請來了鄰場的飼養員,沒有用任何藥物,沒只兔子沒天一把草,三天后腹瀉得到控制。
衛生條件意味著多種病原菌污染了飼料、飲水和獺兔的生活環境。當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進入獺兔體內后,改變了獺兔消化道內正常的菌群結構,使有害微生物占劇主導地位而發生腹瀉,凡是衛生條件差的兔場,無一是腹瀉的高發兔場。
由于飼料突然變化導致腹瀉在生產中是經常發生的,特別是斷乳初期為甚,包括飼料的突然變化和飼喂制度和程序的變化而導致腹瀉。飼料變化是由于飼料原料的變化和飼料營養含量的變化,使獺兔消化系統不能適當突然變化的飼料而造成消化紊亂;而飼喂制度和程序的改變,如打破原來的飼喂時間、飼喂數量,飼養人員的改變等,打破正常的消化和生活規律,造成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的紊亂。在正常情況下體內各種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宿主之間保持相對的生態平衡,處于一種健康狀態。當這種平衡被打破時,將發生疾病。尤其是腸道菌群的失調,不可避免地發生腹瀉,甚至死亡。造成腸道菌群失調的原因可能由飼料不當和衛生不良引起,也可能由抗生素使用不當引起。一些抗生素如林肯霉素、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腹瀉,在生產中應引起高度重視。
很多抗生素和化學藥物對腹瀉都有一定療效,但筆者認為,飼料調控、衛生調控和微生態制劑調控是治療的最有效手段。飼料調控,是指合理搭配日糧,選擇適宜的、優質的飼料原料,合理配伍,尤其是保證粗纖維的一定含量(以上)。衛生調控是指保證良好的衛生條件,特別是飼料衛生、飲水衛生、籠具衛生、空氣衛生和飼養衛生。微生態制劑調控是指通過外源有益菌群,保持腸道內有益微生物,強化體內有益菌群,保持腸道內有益微生物占據優勢地位,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如河北農大研所研制的微生態制劑生態素,一般預防有效率以上;治愈達到以上。一般飼料中添加量,治療量每只成年兔一次毫升,青年兔毫升,幼兔每只毫升,當天見效,次痊愈。
八、防疫和管理仍需加強
一、疫苗質量和免疫程序
,河北中牟縣一養兔者打來電話,咨詢兔瘟疫苗哪家好。原來他用某廠家的疫苗免疫失敗了,附近三個兔場,有的免疫后15 天發病,有的一個多月發病,有的二免后個別也發病。三家分別發病死亡多和多只,令人心痛!四川一個養兔戶則咨詢巴氏桿菌病和波氏桿菌病怎樣控制,他每兩個月免疫一次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疫苗,但這兩種疾病照常發生,基本上沒有看出什么結果。
為什么疫苗不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呢?是免疫程序問題,疫苗質量問題,還是市場問題?
還有人問,小兔多大日齡首免好?一年免疫幾次?怎樣安排種類繁多的疫苗?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不僅僅是畜牧獸醫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做的工作。
筆者認為,由于不同兔場的免疫情況不同,抗體的水平不一,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免疫程序,各兔場可根據本場實際請專家制定適當本場的免疫程序。根據筆者調研和實踐經驗,兔瘟的免疫最好是單苗,與其他疫苗組成的聯苗往往對兔瘟的免疫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病的免疫應該使用二聯苗,二者任何單一疫苗的免疫效果均可差。除了兔瘟必須免疫以外,目前獺兔的其他細菌疾病都與環境有關。控制好環境就等于抓住疾病預防的根本。不控制環境,單靠疫苗是難以抵御細菌攻擊的。
二、綠色新型藥物的開發是當務之急
眾所周知,抗生素的使用有很多弊端,發達國家已經對抗生素進行禁用或限用。我國也正在發展綠色畜牧業,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優良的品種和健康的畜群,優良的環境和科學的飼養方式,完善的防疫體系、綠色的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等。其中綠色添加劑和獸藥至關重要。
近十年來,筆者在綠色飼料添加劑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比如:開發了兔用微生態制劑生態素,對于預防和治療獺兔不同類型的腹瀉有較好效果,而且有改善兔舍環境,降低臭味濃度的作用;兔用復合酶,可以幫助消化,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降低腹瀉率等;兔營養性添加劑兔樂,提供營養,預防營養缺乏癥,提高繁殖性能和生長性能等。但目前,綠色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普及率還較降低,很多人并不認識,更談不上重視。而且種類和品種較少,不能滿足我國綠色兔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開發更好更多的綠色飼料添加劑和獸藥是當務之急。
三、粗飼料資源的開發和質量控制
我國粗飼料資源十分豐富,因此,很多人認為養兔不愁粗飼料。事實正好相反,盡管兔子體重小,采食少,但是粗飼料在獺兔日糧中所占的比例達到,優質牧草還可以達到以上。一個萬只種兔的兔場,年消耗飼料噸,其中粗飼料約噸。而其要求的粗飼料質量較高,不僅表現在營養含量方面。更重要的是霉菌霉素的含量。初步估算,我國年出欄獺兔億多只,年消耗粗飼料在億公斤左右。如此數量的優質粗飼料怎么解決?
我國粗飼料工業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對于粗飼料而言,其生產、加工儲藏和利用還很原始,粗飼料仍然是一個附屬產業。發達的養兔業需要粗飼料產業化相適應,否則,中國獺兔規模化養殖的道路將是曲折的。粗飼料產業化,需要種植結構的調整,將粗飼料的靠天收逐漸發展為人工控制質量。這也是一個絕好的商機。誰在這方面先行一步,誰就掌握了兔業的主動。
四、環境控制是發展兔業的基本條件
環境控制方面,我國絕大多數兔場存在嚴重的問題:高濕度、高密度、有害氣體高濃度。這三高是造成獺兔發病率高、藥費高和死亡率高的直接原因。高濕是萬惡之源:落后的飲水器,滴水不斷;開放的糞尿溝,使糞尿大量堆積。兔舍的通風不良和高密度飼養,使飼養環境十分惡劣。
筆者調查發現,凡是室外養兔的兔場,疾病較輕,獺兔健康;凡是室內養殖的,多數疾病嚴重。其原因就是濕度、密度和通風問題。發達國家種兔基本上是單層籠養,而我國多數是三層重疊式籠養。雖然我們在單位建筑面積內養的種兔多,但最終計算效益,可能得不償失。
獺兔提供舒適的環境,既是動物福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動物生產性能和提高產品質量的需要。在這方面,我們的差距很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來源:中國皮毛信息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