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此前持續上漲的玉米價格,在短短一個月內每噸下跌超過100元,跌幅明顯。在4月份國家發改委預警將增加玉米拍賣數量之后,中央儲備玉米開始輪出,加上頻頻出臺的專項檢查政策等重擊,令玉米價格節節敗退。最新統計顯示,玉米期價已經由5月24日的1984元高位下跌近100元,多數地區的現貨價格也紛紛回落。昨日收盤,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主力1101合約報1864元/噸。
在國家連環重拳下,玉米拍賣成交率實際并不高,買家觀望心態嚴重。從昨日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及其聯網市場舉行國家臨時存儲玉米競價銷售交易會上看,本次計劃銷售臨時存儲玉米99.32萬噸,實際成交58.69萬噸,成交率59.09%。此外,跨省移庫玉米57.81萬噸,實際成交25.63萬噸,成交率44.33%,成交均價1866元/噸。
中糧期貨分析師李建雷指出,國內玉米市場相對穩定,現貨價格維持堅挺。盡管國家繼續加大對糧食市場的調控,出臺新的專項檢查政策,但目前市場對玉米的需求表現較為強勁,抑制價格回落空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后續效果,一旦價格下滑明顯,買家動力降低,市場價格將會進一步下跌。
當前,國家對于玉米市場的控制力度仍在加強,對于政策性玉米銷售的專項檢查正在全面鋪開。據了解,有關部門將重點檢查買賣雙方企業是否嚴格執行競價交易規則,以及中儲糧公司直屬企業是否違規購買糧食用于中央儲備糧輪換之外的用途,糧食交易市場是否按規定對購買企業資格進行了審核,是否按規定將政策性糧食銷售收益及時上繳中儲糧總公司專戶,是否存在擠占挪用政策性糧食銷售收益的違規行為。
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楊曉云表示,政府的目的在于阻止飼料企業通過轉讓政策性玉米哄抬玉米價格;剔除利用不正規手段購買政策性玉米用于玉米囤積,導致玉米階段性供應緊張,提高玉米價格的行為。按照專項檢查的要求,將控制玉米在流通環節中的停留以保證玉米供應。
由于近段時間國家調整政策出臺頻率較快,此前玉米市場供給偏緊的情況有所緩解,進入6月份,大部分地區玉米現貨價格有所回落,飼料企業及深加工企業紛紛下調收購價格,企業尋求進口玉米的熱情大大降低。
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5月份進口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口玉米4882.31噸,較4月份進口的3587.78噸環比增加36.08%。其中,從美國進口了2118.01噸。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家政策打壓效果凸顯,國內南北港口玉米價格繼續呈下降趨勢,進口將下滑,國內玉米價格將進一步回落。同時,國內農戶賣糧積極性增加,貿易企業庫存加大投入市場,短期供應增加,市場供應壓力加大。在無需求有效跟進的情況下,預計玉米現貨價格仍將維持弱勢局面。
(作者:李哲 來源:證券時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