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耳病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半期發現和開始流行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是全球養豬生產中的重要疾病。在歐美的一些地方雖然還沒有根除藍耳病毒,但是已經大大降低了藍耳病對養豬生產的危害,他們的經驗對國內防控藍耳病有一定借鑒意義。
美國2000年之前在控制藍耳病方面也走了不少彎路,目前狀況是核心群(公豬站)及其大部分擴繁豬場是PRRS陰性,商品豬場的情況和中國類似,但因為是兩點式生產,其對母豬群影響不大。生產工藝流程上建議兩點或兩點以上式生產,通過全進全出阻斷疾病的傳播鏈,生產工藝流程改造是美國控制該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
關于疫苗注射:因為毒株的變異太大,亞型毒株太多,疫苗毒株覆蓋面太窄,所以效果不明顯,美國只有非常有限的豬場注射PRRS疫苗。不同病毒疫苗在體內復制、傳播和產生抗體的過程不同,豬瘟、乙腦、偽狂犬和圓環病毒以區域型(體內局部區域)復制為主,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出現病毒血癥,所有豬都要疫苗免疫;而PRRSV疫苗是全身系統復制,疫苗弱毒對外散毒和病毒一樣,如果確實要注射PRRS疫苗,建議只注射10%的豬群就足夠。在美國考慮到安全和有效性,使用的PRRS疫苗是區域性分離病毒疫苗:通過分離、純化、提取PRRSV膜蛋白(層析和電泳)制成的亞單位疫苗,也就是常說的自家PRRS疫苗。
在美國后備母豬的培育有一套成功的方案:即在后備種豬25公斤時用本場PRRS毒株血清人工感染,已表明用淘汰母豬或發病小豬接觸效果不明顯。
PRRSV在保育階段最活躍,保育豬部分清群是一種控制PRRS非常有效措施,通過結合全進全出、早期斷奶兩點式生產、每隔一段時間清空2周內的保育豬及采取嚴格的消毒方法可顯著保育豬受PRRS困擾的問題。
關于近期感染PRRS的種豬場封群后如何做成陰性群的問題:在所有的后備母豬接觸過本場的毒株亞型的情況下,通過清除保育豬及后階段豬群,進行環境徹底消毒和防“生物害”等措施,6個月以后種豬群可形成該PRRSv毒株亞型陰性穩定群,其所繁殖的后代也是PRRS陰性群,但還是有可能會感染其它亞型PRRSv毒株。
通過血清ELISA檢測豬群抗體水平,針對檢測結果沒有太好的提前預防方法,控制措施關鍵是母豬群PRRS抗體水平的一致性和后備豬的培育。可以通過對PRRSV基因測序,區別不同豬場之間PRRSv毒株的亞型,建議通過基因序列分析(限制性酶切)來定期監測豬場的毒株亞型。
針對發病后經血清人工感染的場在母豬群得到穩定、保育豬群也穩定的情況下,自繁自養的后備母豬可不需再做原有PRRSV血清的人工感染。
已發病豬場(如有零星隱性流產現象,雖然母豬死亡很少,但保育豬很難過關),建議分娩前一天對母豬注射大劑量的抗生素,仔豬斷奶時肌注長效抗生素,產房和保育舍內溫度提高至30℃左右(維持一周),可能對控制保育豬的發病很有幫助。藍耳病毒本身不會對豬只直接造成太大的問題,但繼發的細菌感染會給生產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鑒別繼發感染、如何使用抗生素并做好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轉自:豬e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