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發生于蛋雞初產期,開始雞群中每日或隔日早晨具有1-2只雞癱瘓或死于籠內,而白天雞群神態、飲食均無異常。隨著產蛋率升高,一段時間內病雞增多,而后又減少,當產蛋率為60%左右時發病逐漸停止。 |
本病主要發生于蛋雞初產期,開始雞群中每日或隔日早晨具有1-2只雞癱瘓或死于籠內,而白天雞群神態、飲食均無異常。隨著產蛋率升高,一段時間內病雞增多,而后又減少,當產蛋率為60%左右時發病逐漸停止。由于發病雞均為開產雞,造成產蛋率上升緩慢,若伴有不良應激因素或合并繼發感染可延長病程,同時發病率增高。產蛋率達40%左右的雞群發病,因開始病雞出現較多,故有產蛋率暫時下降現象,而產蛋率達60%以上的雞群一般僅為個別發病,對產蛋率上升無影響。
剖檢癱瘓、病死雞,雖然可見各器官的充血或出血現象,但主要病變在直腸下段和泄殖腔以及輸卵管陰道部。首先由泄殖腔炎的上行性感染引起輸卵管陰道部發炎,出現粘膜水腫、管腔擴張受限。當蛋行至發炎部位,該處變得收縮無力,致使蛋宿留不下。一方面,宿留蛋壓迫糞道和輸尿管,阻礙了糞尿的排泄,使雞感到嚴重不適而驚恐發出尖聲嚎叫;另一方面,宿留蛋壓迫神經造成后肢麻痹,若能及時采取人工助產,病雞癥狀很快緩和,半日后即可恢復正常,否則,蛋宿留部位長時間壓迫和細菌的大量繁殖而致周圍組織壞死。全身癥狀加重,病雞很快死亡。由此可見,初產蛋雞初產期癱瘓是由輸卵管陰道部蛋宿留所致;而蛋宿留是由輸卵管陰道部發炎腫脹,引起管腔狹窄、收縮無力所致;而陰道部發炎則由泄殖腔炎的上行性感染所導致;泄殖腔炎是由大腸桿菌病的癥候群之一造成。
用于治療大腸桿菌病的首選藥物(如氟哌酸、氯霉素、慶大霉素、等)均能有效地控制本病。但是,本病常常是群體中長期零星發病,如果全群用藥代價太高,且停藥后又很快復發。究其原因,泄殖腔部受糞、尿、蛋三方面的刺激,粘膜炎癥很難恢復。故此,僅采取抗菌消炎難以徹底治愈,而應采用綜合治療措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