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樓主 |
發表于 2010-6-20 13:20:35
|
只看該作者
關于玉米不完善粒檢驗的有關規定
來源:國糧辦[1997]64號 作者:國家糧食儲備局 日期:97-04-30
-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規定規定了玉米不完善粒中未熟粒、烘傷粒和污染粒(煙熏粒)的判定指標和檢驗方法。
本規定適用于收購、調運、儲存、銷售、加工和出口的商品玉米。
2、判定指標
2.1 粒面:指玉米顆粒的正反兩面,不包括側面和頂面。
2.2 長度:指玉米顆粒的基部到冠部的長度。
3、未熟粒
籽粒不飽滿,顏色呆白、癟縮、與正常粒顯著不同的顆粒。
3.1 呆白粒:粒面全部顏色呆白、無光澤的顆粒。
3.1.1 檢驗:檢驗時用小刀將被檢粒切開,在自然光下觀察有無角質。
3.1.2 歸屬:有角質的顆粒歸屬為完善粒,無角質的歸屬為不完善粒。但整批玉米為粉質種白玉米的,以癟縮項作為判定歸屬的依據。
3.2 癟縮粒:籽粒不飽滿,粒面皺縮、凹陷的顆粒。
3.2.1 檢驗:在自然光下觀察被檢粒的癟縮情形和程度。
3.2.2 歸屬:
a 冠部癟縮的顆粒歸屬為不完善粒。
b 冠部不癟縮,基部只有一面癟縮的顆粒,癟縮部分長度小于本顆粒長度2/3的歸屬為完善粒,大于或等于2/3的歸屬為不完善粒。
c 冠部不癟縮,基部兩面都癟縮的顆粒,兩面癟縮部分都小于本顆粒長度1/2的歸屬為完善粒,只要有一面癟縮部分長度大于或等于本顆粒長度1/2的歸屬為不完善粒。
3.3 既顏色呆白又癟縮的顆粒,分別按上述規定檢驗,分類歸屬。
4、烘傷粒
籽粒經過烘干,胚或胚乳變為深褐色的顆粒。
4.1 檢驗:檢驗時用小刀剝去被檢粒的表皮,在自然光下觀察胚和胚乳的變色情況。
4.2 歸屬:剝皮后胚或胚乳無深褐色變化的顆粒歸屬為完善粒,有深褐色變化的顆粒歸屬為不完善粒。
5、污染粒(煙熏粒)
籽粒因烘干被污染,粒面呈黑色部分大于本顆粒單面面積1/2的顆粒。
5.1 檢驗:在檢驗不完善粒的試樣中,不加挑選地數出100粒,再從這100粒中揀出污染粒計數。
5.2 污染粒數大于5%時,該批玉米要降低一個等級。
5.3 污染粒數小于或等于5%時,不降低等級,但要按本規定“4、烘傷粒”進行檢驗,分類歸屬。
6、本規定由國家糧食儲備局負責解釋。 |
|